[考古]亞洲籃球考古-中國篇之1-1980年代

作者: Hairen (海人)   2021-04-18 00:28:21
原Po是從幾年前開始入坑關注亞洲籃球的,後來自然而然地從近年的賽事往前看,就成為
了一個考古迷。這幾年來也算把網路上所有的古早錄像,以及各個論壇的討論都看遍了。
儘管仍然不能跟板上一些資深的大神相比,不過也想提出一些考古的心得給大家分享。
接下來將會依照中國->韓國->日本的次序,從80年代沿時間線分享原Po對各隊各時期的看
法。之所以選擇中韓日,主要是因為這三國的網路資源最多,實力在亞洲也較有代表性,
而且彼此的對戰、球風演變、實力消長很能反映亞洲籃球的一些特色。西亞的伊朗、黎巴
嫩、約旦、卡達也各有輝煌的時期。但是這幾隊的核心大多由少數黃金梯或是規化球員組
成,不像中日韓每個時期都有不同的明星、球風可講,因此考古內容就集中在東亞球隊了

原Po所有的文章都會提出自己參考的錄像來源。讀者也可以點進去觀賞。
那麼,進入正文。首先要介紹的是中國的80年代。
這一時期的錄像極少,而且鮮有全場錄像,因此內容可能會比較籠統,甚至武斷。錄像內
容主要包括:
1982年德里亞運中韓戰https://reurl.cc/ynbqbM
(畫質太渣。中國隊藍色10號應係名將李亞光,韓國隊白色6號則是神射手李忠熙)
1986年漢城亞運中韓戰片段,附有張勇軍的回顧
https://reurl.cc/dVbYb
1988年漢城奧運中國對埃及全場錄像
https://reurl.cc/Xerzrg
1988年漢城奧運中韓戰高光
https://reurl.cc/MZmemp
1989年北京亞錦賽中韓戰片段,附有王非的回顧
https://reurl.cc/xgbRjL
這一時期的中國隊,身高大致落在:內線2米出頭,側翼188~192,後衛約180。這個身高與
歐美球隊相比是絕對劣勢,甚至與當時的亞洲對手相比都佔不到明顯的便宜。
然而,也正因如此,80年代的中國隊相當重視技術面的培養,整體小、快、靈的球風,
在世界範圍也頗具特色。這個特點一直維持到90年代後期。之後介紹8、90年代的中國
球員時,讀者將會看到許多球員都會有”技術全面”之類的評價,而00年後則多半有明
顯短板,兩者可謂大異其趣。可以說,這個特點奠定了中國隊94年到08年這段巔峰期
的輝煌。在球員本身基本功扎實的情況下,只要再出現幾個身體天賦出眾的天才,就可
以一躍成為世界級的球員。可惜的是,00年後的中國隊反而背道而馳,青訓往往盲目追
求身體優勢,而忽視基本功的培養,成年後失去身體優勢,戰績一落千丈。這也是中國
隊近十年起戰績滑坡的主因。
回到80年代的亞洲賽場。儘管中國隊80年代已是亞洲第一,拿下了4面亞錦賽冠軍與一
面亞運金牌。但由於這一時期的日韓也是主打小快靈的球路,且中國隊體型優勢不若00
年代後巨大,因此中國隊對日韓(主要是韓國)的差距並未拉開。具體反映在中國對韓國
的幾場苦戰:86年亞運靠著張勇軍終場前連進4記3分球完成大逆轉,87年亞錦賽決賽打到
延長賽。88年奧運排位賽在漢城輸給韓國隊。
中國隊對韓國隊拉開差距始於1989年亞錦賽,該屆決賽中國狂勝韓國30分,直接原因則
是該屆賽事王非的神勇。但另外更值得注意的是,該屆中國隊已開始換血,並於89~92年
間成功實施了一波高大化-在不損及球員技術水平的情況下提高球員的平均身高。90年
代”黃金一代”的成員孫軍(198的控球前鋒)、鞏曉彬(內線技術的教科書)都是在本屆賽
事首次入選國家隊。
提到高大化,原Po必須做一番延伸。可以說高大化迄今仍是亞洲各隊的難題,成則實力躍
升,不成則後患無窮,往往伴隨數屆賽事成績的下滑。中國隊史上有數次高大化的嘗試,
可說是最有本錢談論這個話題的亞洲球隊。其中一次嘗試就發生在1985年亞錦賽。該屆賽
事是中國隊80年代亞錦賽唯一次失利,接連輸給韓國與菲律賓。根據原Po手上的一本”華
夏籃球”(由北京大學出版,中國籃協贊助發行的中國籃球史),該屆賽事中國隊一改往日
”兩大三小”的配置,改成”三大兩小”,曾讓202的前鋒張學雷擔任”高後衛”,結果
高大球員相應的技術、腳步、靈活性卻跟不上比賽節奏,球隊的速度、防守輪轉暴露出不
足,最後鎩羽而歸。高大化的議題之後還會在其他文章中討論。
總結而論,這一時期是中國籃壇蓬勃發展,儘管身高不出眾,但球員技術很好,籃壇許多
教練以及從業人員都很有思想與大局觀。這些特徵為日後的”黃金一代”奠定了基礎。
以下介紹此一時期著名的球員。
李亞光 (188cm, SF, SG)
中國隊80年代的主力鋒衛,技術很全面。從有限的錄像可以看出的他中距離非常準,切入
和傳球也很出色。李亞光在84年奧運對法國拿下31分9籃板4助攻,助中國85:83險勝;
1986年世錦賽場均16.3分,助中國隊拿到當時歷史最佳的第9名。
張勇軍 (188cm, SG)
神射手,從錄像來看他的三分球和無球跑動都非常出色。1986年世錦賽對希臘爭奪第9名
的比賽攻下27分助中國112:111險勝。同年亞運對韓國關鍵時刻連進4記3分球助中國隊大
逆轉(見上面的錄像連結。)1988年奧運對加拿大攻下34分,可惜中國隊3分惜敗,僅差一
步就闖進世界八強。
孫鳳武(185, PG)
中國隊82~92年的主力控衛。從錄像中看不出他的遠投能力(這個要問板上大神了。)但是
可以肯定他的組織能力和身體素質都很強。除了84年奧運場均7.7次助攻外;據說他還可
以空中360度扣籃。”華夏籃球”一書附了一張孫鳳武1983年亞錦賽決賽對日本隊背扣的
照片。185的後衛實戰背扣這可是很驚人的身體素質了,即使是現在中國最能跳的後衛孫
銘徽都不一定做得到。
孫鳳武背框扣籃https://ibb.co/mRpRmFB
王非(192, SF)
1989年的亞錦賽MVP,決賽對韓國獨得31分,並且防李忠熙使其只得9分,助中國勝韓國30
分,是兩隊交手史上第二大的分差。從錄像來看王非的身體素質很勁爆,彈跳、對抗都很
猛。有一手中距離,傳球能力應該也很出色(秀了一手背傳。)在90年世錦賽也對韓國得了
25分,助中國22分大勝。
宮魯鳴(172, PG)這麼矮的後衛在現在的中國隊應該是見不到了。但是”華夏籃球”一書
指出宮魯鳴的組織、傳球、逼搶、遠投都很全面。他在1987年亞錦賽決賽終場前40秒投
進3分球扳平比分,助中國隊打進延長賽並以86:79險勝。然而,宮魯鳴更出名的是他的
教練身分,他在1996年率領黃金一代首次打入奧運8強,2015年率領換血的中國隊重奪亞
錦賽冠軍。
王立彬(202, C)
技術很全面的中鋒,能背打、投中距離,也能策應。他在中華職籃CBA打過球,應該不必
多作介紹。
錢澄海 教練
常任中國隊80年代的主教練。他帶領中國隊奪得五屆亞錦賽冠軍,當時最佳的世錦賽第九
名,以及兩屆亞運金牌。此外,他為中國隊制定了小、快、靈的球風與發展方向,奠定了
90年代輝煌的基礎。
下一篇,將考古中國隊第一次成功(也是唯一一次?)的高大化嘗試-兩次闖進世界8強,橫
掃亞洲的黃金一代。
作者: dreamkd (清空)   2021-04-18 01:08:00
黃金ㄧ代喔 胡衛東 劉玉棟 孫軍 鄭武 鞏曉彬 阿的江教練蔣猩權興胡衛東真的是很讓人印象深刻
作者: salkuo   2021-04-18 07:25:00
作者: grant3324 (阿博)   2021-04-18 08:16:00
推推,加油!期待看到日韓的籃球考古!中國黃金一代應該還要再加個吳慶龍和單濤
作者: nerevian (I GET YOU)   2021-04-19 17:29:00
這年代選材比較正常 沒像後來圍著內線圍著身高轉
作者: elliswu   2021-05-17 22:26:00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