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求助] 音樂樂理中異音同名的教學與解說

作者: douzedouze (唱到你心裡:D)   2015-05-22 22:23:27
以下為不專業言論
※ 引述《HCming (陳小羅)》之銘言:
: ※ [本文轉錄自 Musicteach 看板 #1LNlrSaJ ]
: 作者: HCming (陳小羅) 看板: Musicteach
: 標題: [問題] 異音同名的教學與解說
: 時間: Fri May 22 17:56:42 2015
:   其實不是很知道該怎麼下標題
:   簡單來說想要請教各位前輩老師的是關於小學低年級(一年級)的樂理教學
:   我們先假設這個小朋友從未接觸過音樂教育
:   以下是我的問題,為了說明清楚所以篇幅有點長,還請大家見諒:
:   1. 「我們」能夠辨認C3,C4雖然音高(頻率)相異卻在聽感上有相似之處這樣的能力
:     ,是與生俱來或者是需要接受音樂教育的?
絕對音高有部份的人是天生的
有部份人是練也練不起來的
因此這種辨認的能力應該是因人而異
:   2. 在我假設中這樣的小朋友,以這樣的年齡層來說,在未接受過音樂教育的狀況下,
:     普遍來說是否已經可以感受這種「雖然音高不同,但是聽起來很類似」的狀態?
:     (意即這若是與生俱來,則在普遍的社會化或接觸音樂下,何時會被開發?)
如果是有音樂前後文的情況(如是一整串旋律 或是一系列和弦進行)
而非單音的話
小一通常都有能力感受到"很像但比較高" 或"很像但比較低"
:   3. 承上,在這個年齡層的腦開發程度,在具備上述能力的前提下,能否直接接受他們
:     被以相同名稱(C or Do)稱呼?(而非IJKLMNOP.....)
可以
:   4. 承上,如果3.的答案為否定,意即他們能感受相似之處,卻需要透過引導來理解相
:     同稱呼的概念,常見並慣用的方式我目前知道有爸爸小孩(透過生活經驗中父親聲
:     線低,並且共用姓氏或長相相似)的解說方式,除此之外有沒有前輩可以分享其他
:     教學方法?
可以透過引導強化
除了爸爸小孩之外
還可以用動物叫聲 工具敲擊聲 等
:   5. 若此能力並非與生俱來(這裡為方便討論,先定義其程度為能夠分辨音高相異但無
:     法感受聽感上的相似之處),是否有任何可以讓小朋友先從「感受」上接受這件事
:     的方式(意即非強迫性的使其具備2.的能力)?有的話是否能請各位前輩分享?
用極高和極低的八度各彈一段旋律 通常小朋友就有感覺啦
幼稚園的小朋友就分的出來了
:   6. 承上,若答案為否定,意即此種感受力需要透過強制性的「定義」或「訓練」時,
:     由於我們都知道差八度的聲音(低音Do 高音Do)之所以有相似性,在物理上確實
:     有很明確的原因(頻率呈倍數關係),但礙於小朋友的年齡與知識基礎不適用這
:     樣的解說或論述方式。則當面對「為什麼他們明明聽起來不一樣,我們還要叫他
: Do?」時,該如何以小朋友可以理解的定義或訓練方式,使其至少接受聽感相似
:     的事實並繼續解說異音同名的聯想(見3.4.)或推進課程進度?
其實它們中文名稱也不同
比如說高音Do跟中央Do 名字就不同
或許老師可以說
如果我們唱成"高音Do中央Re高音Mi"
太多字太難唱了
所以我們簡化為DoReMi
只是我們知道並不是所有DoReMi都是一樣高的DoReMi
: 問題到此為止謝謝大家耐心看完或end,如果各位先進願意回文或者進一步討論,還
:   請不吝指教。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