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記] 清邁遊記【六】長頸村、金三角

作者: polesirius (ff)   2023-05-29 10:26:57
圖文網誌版: https://sirius99.com/?p=24330
(耽擱許久才寫完,請見諒)
在「清萊」的白藍黑三色廟會搞得這麼倉促,是因為行程還要趕去見識所謂的「金三
角」。事前曾看過一些網路記述,覺得景色普通,僅是一種歷史記印,沒去也沒差,偏偏
KKDAY、KLOOK提供的一日遊都強迫打包,只能無奈被拖著跑了。
從「黑廟」去「金三角」的路途有點遠,直接坐去可能會臀腿神經壞死,或無聊至昏
迷,所以旅行社在中途的一個「長頸村」讓我們下來走走。村裡的居民看來日子過得滿清
苦,放眼望去都是簡陋的茅草屋,生活雜物在院子堆著,露臉的除了老人便是小孩,美化
來說有著離塵的寧靜,但也可說是種不見未來的死氣沉沉,我想,有能力的年輕人都到大
城市求突破了吧。
導遊領著大夥走去環繞廣場的商廊,茅草覆掩的諸多攤位正等待我們這些觀光客進來
消費,我認真盯瞧,賣的物事多半為手織彩布、披肩或是珠串,鎖定客群顯然是女性。但
也不會無趣到令我打呵欠,某些耳飾以不同色系的漸層扇狀開展,不需繁複作工,卻別具
風情。讓我略動了購買慾的應屬一系列木雕了,它們以半身人物出現,昂著頭凸顯長長頸
部,上繪彩的較吃配色功夫,除了頸環全塗黑的,則令人聯想非洲部落的草野風光,保留
木色的亦有優點,能讓人專注其五官輪廓,看她們環肥燕瘦整列排開如選妃,雖陷入翻牌
遲疑,仍樂趣無窮。
為避免腦細胞平白耗損,房間擺物繼續增殖,比較片刻的我放棄抉擇,繼續循路往前
,把視線轉移至這些顧攤女子。她們屬於少數民族「喀倫」(Karen)的「巴東」(
Padaung)分支,原居於泰緬交界,為避開緬甸內戰,遷逃至此。會被稱為「長頸族」,
是因為他們女性從五歲就得在脖子戴上銅環,隨年歲不斷增添數量,只在結婚、生子和死
亡時才有機會取下,最多會戴到超過二十圈,重量可達十公斤,負荷是一回事,清洗與暑
熱應該也很惱人。
不由得觀察在路邊與攤桌玩耍的小孩,女童們果然脖子手腕腳踝金光閃閃,男童則一
身輕鬆,自在來去,而老阿嬤的頸項相當驚人,幾乎與頭部同高了。雖說脖子以如此方式
拉伸的長度有限,主要還是因為肩胛的塌陷,骨節肌肉應多少受損了吧,不知道取下之際
,頭會不會就瞬間倒垂。到底是何種因由造就此風俗呢?網路上是給出許多說法,從防獸
咬到傳奇故事都有,哪個為真已不可考,本以為多半是男性強權造成的殘忍與物化,一如
早年的裹小腳,怎料她們似乎是母系社會,真的以如此形象自豪。
當然在這時代應有不少人鼓吹擺脫這樣的桎梏,既為難民,要找個合法工作也挺有難
度,據說泰國政府連土地都不允許他們耕種,儘管諷刺,保留傳統至少能招來好奇的觀光
客,販賣手工藝品之餘,拍照小費亦是筆可觀收入。不過這挺吃顏值就是了,像村裡一位
清秀少女,就算頸長沒長輩們誇張,生意卻特別好,不用攬客,不用做手工,靜靜坐著,
展現其姿容與恬靜氣質,小費就不斷上門,再看看隔壁幾攤因平凡而烏雲罩頂、暗顯吃味
的,社會真的好現實啊。
離開「長頸村」,一段漫漫時光再次耗去,終於車子把我們帶到「金三角」,它是泰
國、緬甸、寮國的交界,由於盛產罌粟又位處邊境,早年成了販毒人士的樂土,毒梟組織
甚至武裝強大到能與政府抗衡,經過國際勢力的幾次介入剷除,近年才終於稍微洗去惡名
,甚至成了觀光地。
泰國這邊應該算轉型較有成效的,不僅搞出了遊船事業,也秉持愛裝飾的傳統,將小
小的渡口村莊拓展雕琢起來。因為是國界敏感區,就算只是遊船,大概怕人假觀光真偷渡
,仍舊要驗護照。然不得不說,相比過往以此作賣點的,這兒的風光應屬末段班了,水色
汙濁,山景黯淡,才望了片刻便覺有些失落,僅能催眠自己:「不然想這樣,進入山林,
看罌粟種植、海洛因製作,與毒梟們大眼瞪小眼?」
恍惚中聽到導遊往對岸寮國一指,說那邊一座大金頂是它們轉型後的賭場。呃,這根
本是以合法掩護非法吧,表面堅稱正派經營,從密道暗門走去不也是酒池肉林,各類迷幻
用藥輪番上場,電影裡都不知演幾回了。另個奇點是,居然被我瞄到不少簡體字,擺明有
某國邪惡的介入啊。在傻眼中繼續隨船前駛,所見仍舊一片荒蕪,偶爾出現市集般的雜亂
攤屋,不曉得是不是拐入緬甸那兒了,想想緬甸政局目前還一團亂,毒梟們也很賊地退守
去那,要看到此區有什麼新氣象應該是天方夜譚。
放空了好一陣回到泰國渡口,導遊給了些自由活動時間,不少人是直接去覓食,免得
等會兒一路餓到「清邁」,而我想著都大老遠來了,怎麼可以讓相機如此空白,便盡量找
建築來拍。先遇上的是座新築潔白塔狀物,見其冠頂稜線折轉疊層,邊角以無數納迦挑揚
,我原以為是佛塔,結果花綻門框內並非龕座,而是「金三角」的泰文與英文,顯然僅為
地標意味的紀念碑。
再過去的造景又更浮誇了,兩側豎了高低參差的燦金立牌,繁綴框邊內除了金翅鳥,
還有搭配不同座騎的菩薩,像是騎象的「普賢」。不過這區的設建也非為了禮佛,因為奉
置於中的是個王者形貌的墨黑人像。很自然想知道其身分,可惜壇座只有泰文龍飛鳳舞,
網路也不見好心人翻譯,可能是某位曾在此揚威的蘭納王吧,畢竟後面另有兩頭怒眼巨象
拉展氣勢,我走近細瞧,它們披戴金飾,背著炫亮寶塔,以瓣葉襯飾的塔座還架了階梯。
正想著階台是否為大人物而設,隨意爬是種褻瀆,導遊就飄來鼓動我們上去,說可以幫拍
。不會吧,豪奢擺出如此陣勢,也是為了觀光?
隨著導遊指令,在象台上尷尬擺完姿勢,再過去便是遊船時一直能看到的金色大佛,
廣場前除了以諸多菩薩觀音陪襯,也放了一尊與隔壁同款的負塔巨象,原來這東西已能規
格化輕鬆量產喔?我不禁感到詫異。但這份詫異很快就被拋丟了,因為一靠近我便發現大
佛所在並非單純壇座,而是一艘船啊,船頭挑尖化為鳳鳥揚啼,別緻與氣勢兼具,很令人
想像它每日隆重外駛,將河域周邊那些無良毒梟和嗜血軍閥好好感化。
佛船再過去就沒什麼亮點了,導遊是曾朝那方向一比,說有個大家都會去打卡的舊地
碑,我抓著所剩無幾的時間跑去,瞄見的卻令人失望。先是些像被淘汰而推置過來的雕像
,規模算有,細緻度只能說見仁見智,偏偏擺放也沒邏輯,反倒凸顯被歲月侵染的風霜。
至於導遊所說的地碑,就是根方柱,金色錐頂刻著「Golden Triangle」,柱身繪了河流
交會下的三國邊界,簡簡單單,感覺挺廉價。也罷,就當它是此行的應景收尾吧。
在「清萊」這樣奔波了一整天,照理回「清邁」就是要好好安歇,不過我們命沒那麼
好,還得換旅館。旅伴的說法是前晚的比較貴,所以就換了一家,節約花費也嚐鮮,於是
明明已懶得動了,仍得再叫車把我們與行李從古城東南移轉至西北。雖說較為次等,當走
了進去,視野裡依舊可見典雅裝飾,曲繞花欄、斑斕地毯,牆上除了大大小小的王室人物
照,尚有些抽象圖騰作點綴。我們房間的也別致,是幅童趣風格的畫作,像仿了西洋作品
,呈現湖畔下午茶與遊船的慵懶風光。
如此折騰完,原本懶散的心情也被驅散不少,想反正肚子空著,就出去認識環境兼覓
食。由地圖看,這邊算靠近熱鬧的「尼曼區」,很合理該有些餐廳,誰曉得從巷弄一路走
至大馬路,周邊冷冷清清,是有幾間門面較像樣的,但都打烊了,該不會要餓肚子了吧,
還是又得叫車到夜市?在猶豫中走過大段路,終於,街邊出現一家佔地頗大的小吃店,生
意看來不錯,雖是毫無裝潢甚至有點髒亂那種,也不想挑嫌了,當體驗風情走進去。
坐下端起菜單,上頭的說明只有泰文,即便貼心附了圖片,模模糊糊有看沒有懂,僅
能憑直覺跟運氣亂點。幸好上桌的跟預想沒差太多,是碗炸餛飩麵,至於味道,以其價位
就是種不過不失,然相比中午只匆匆忙忙吞了幾片葉子,想想「長頸村」的清苦,此時有
湯有麵,胃暖暖的,嘴裡咖茲咖茲有物可嚼,已算是涼夜裡的救贖,得心懷感謝。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