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記] 以色列約旦遊記【二六】佩特拉-蛇道

作者: polesirius (ff)   2022-05-09 12:06:11
~※ 佩特拉-蛇道 ※~
圖文網誌版: https://blog.xuite.net/sirius99/blog/590363562
(這是個被耽擱很久才終於完成的遊記)
看過了「瓦地倫」的荒岩夕陽,由於我們沒規劃夜宿帳篷,自然就是換回遊覽車,前
往行程的另個重點「佩特拉」(Petra)。駛入因觀光而繁盛的外圍小鎮,我們住的似乎
是這區唯一的五星級旅館,大廳也相符地有著奢華妝點,頂頭是伊斯蘭式的幾何鑲板,中
央以星狀懸燈對應彩石拼貼的泉台,櫥窗則放了諸多花葉襯飾的瓶杯,以其精緻的程度肯
定價格不斐。
等待check in之際,某櫃位一堆人圍著吸引了我的注意,晃了過去原來是沙瓶的現場
製作,很可惜我們抵達的時機不巧,老闆已收了工,幾個人挑著拎著正打算結帳,我趕緊
迅速掃描,見桌上擺列的多半不錯就心動了。不免先問了價錢,呃,好貴,雖然他假情假
意砍了些價仍舊沒便宜到哪,但挑到算中意的,錢包便已被拉開一半,想著飯店商家品質
應有保證,想著旅行沒有回頭路,之後不見得能看到喜歡的,就深吸口氣把錢鈔遞去。結
果吃完晚餐,出去消化兼閒逛,整街除了一間主打釉彩杯盤與鑲嵌燈具,將店裡映得宛若
琉璃,幾乎都在賣沙瓶啊,價錢還超便宜,逼得我只能端出挑剔眼光,哼,你們這些都很
醜,作工也很差,買了肯定後悔。
儘管心裡嘀咕著,見某店老闆笑著要我們看他表演,還是忍不住停了步,應該是已作
了成百上千個,老闆的動作相當嫻熟,隨意撈了些沙作底色,便以鐵質小漏斗當畫筆,或
灌沙或隨意挑抹,將沙丘前的駱駝商隊成了形,當中串帶幾種不同顏色的沙層,不到五分
鐘就槌壓封瓶了。這樣的材料時間成本會不會太低了,我額上冒出三條線,感覺旅館那家
真的是暴利,只能再催眠自己我那瓶構圖複雜許多,用色筆觸也較諧調精緻。
天明,懷著期待的心情吃完早餐,我們住的飯店挺不錯,離「佩特拉」入口僅一小段
路,不過當走了過去,也見證它的熱門,等開門的遊客已排了長長一列。站了片刻,門開
後裡頭是個附設賣店的圓形廣場,可能不定時會有活動,請來的導遊招著大夥在大型地圖
前比劃,預告今日將走的路線,雖已有了心理準備,看著那十多公里的長度,後段還是山
路,總覺得明天一定鐵腿。原以為開場白完就是與「佩特拉」的初相見,怎料導遊像故意
吊胃口般,方向一拐,竟進了隔壁的博物館。
即使有點不耐,還是得承認博物館作得挺認真,牆上繪滿詳細又易懂的圖表,瞄了一
下,這兒較有紀錄的起始年代應是「亞歷山大帝國」的分裂時期,在經歷「埃及托勒密王
朝」和「塞琉古帝國」的爭奪後,迎來了「納巴泰王國」(Nabataean Kingdom)的興起
。因位居通商要道,王國繁盛了數百年,由展櫃陳列的陶器用品可窺得他們工匠的手藝精
湛,墨色幾何圖騰與花葉裝飾顯現了被希臘陶冶過的美感,人物雕像則透著原始部族的野
性。櫃裡也以一尊捲髮蓄鬍的男性胸像解說了當地信仰,感覺結構與希臘滿相似,有諸神
各自掌管戰爭、智慧、豐收,「Al-Uzza」是最主要的女神,至於胸像展示的「Dushara」
,則有著宙斯的地位。
外廊的圖板接續解構了遺跡裡的各色建築,有空照剖面,也有特色提點,若是平常時
期我該看得津津有味,但此時心早已飛走,快速用相機拍過留底,便開始用念力瞪著導遊
,命他快往前推進。
耗了一陣,我們終於進入山野,走在最前段的「蛇道門戶」(Bab el-Siq),這條據
說由「摩西之泉」流劃的乾河床被土堤隔分,偷懶坐馬車的人可以循左線道奔馳,我們這
些悠哉逛的靠右,也不用擔心踩到驢馬們隨意噴扔的排泄物。走著走著,頗具特色的饅頭
岩開始出現了,有幾塊甚至像猩猩的頭顱,若自行添加奇幻故事的色彩,或許便是遠古巨
獸大戰完所遺留的荒骨。這兒有三個顯明由岩體切削而生的立方塊,或平整或帶著柱槽,
它們被稱作「Djinn Blocks」,意指精靈的居所,當地人相信這些精靈會引導亡者施加祝
福,因此方石也成為墓塚及對祖先的追念。
因之而生的墓穴散佈周邊,據說都屬於平民,畢竟有財力的貴族會將穴口打造出華美
門面,像不遠處的「Obelisk Tomb」便是知名的一座。這名稱來由自墓頂岩壁雕出的四個
方尖碑,中間隱隱有個奉著人形的龕室,據學者研究,這代表某族長與族中四人同埋於此
,上層的窟洞便是墓穴入口。至於下層的「Triclinium」,為羅馬傳來的臥躺式餐廳,有
ㄇ字型的石床,祭祀時,家屬會在此飲酒宴賓,彰顯祖先功績。其門面不像上層朝埃及靠
攏,反而取用了希臘元素,斜簷頂、弧形山牆、成列飾柱,儘管已被風沙蝕得看不出細節
,仍體現了「佩特拉」串聯兩地,將文化巧妙融合的特色。
開闊的河道走著走著,被聚密丘岩阻斷,只餘一條狹徑往岩間穿去,而右手邊亂石崩
疊,隱著一條小隧道。導遊說雨季時暴雨匯集的洪流會由東而來,循我們方才行走的乾河
床衝擊此處,鑽入眼前狹徑,為了防止城市遭受水患,王國曾在此門戶砌起一道水壩,外
頭腹地若緩衝不了,旁邊那條小隧道會再將水導引開,對外交通則用架高橋路來解決。但
由現況來看,原本設施都已塌毀,近代仿效的也僅能算是種疏洪道,難怪前幾天會報導「
佩特拉」下豪雨把許多旅客困著,一度關閉等水退,原來是沒高壩阻擋,當時我還相當憂
心,很怕千里迢迢飛來結果含恨。幸好荒漠果真是荒漠,續往前走,完全看不出淹過水的
痕跡,幾天日照便完全將其收乾
隨大夥步入縮窄的岩路,這兒就是「蛇道」(Siq)的起點了。城市藏在裡面的確相
當隱密,沒人指點根本很難知道入口,兩百年前,是瑞士探險家「Johann Ludwig
Burckhardt」喬裝與貝督因人混熟了,藉朝聖「摩西之泉」、前往摩西哥哥「亞倫」的神
殿獻祭為名,才被帶著行入,然後一路被岩間遺跡震懾,留下許多珍貴的路途資訊,「佩
特拉」這個沉寂千年的古城才重被世人知曉。
根據早期的圖繪,「蛇道」景貌比現在原始得多,岩徑深切,被茂密大樹遮掩,透著
神祕氣息,入口有道弧拱高懸,彷彿原本尚有更多氣勢雕琢。可惜到了近代,此處已被填
平拓寬,連那道彎弧都崩了,要往山壁留意,才能找到幾塊殘留的堆砌,而拱下龕室據說
曾有國王的雕像,現在也僅能自我揣想。往內走,導遊要我們留意兩側山壁的溝槽,城市
深藏荒谷,水資源自是第一要務,這些溝槽便是當年的引水道,北側的較細窄,原先嵌有
陶土管,較闊的南側會覆上蓋板,並利用地形在途中進行沉積過濾,相當精巧。幾株小樹
至今似乎亦仰賴著,成了棕黃石岩間的點綴綠意。
資料上說這兒的山丘組成為沙岩,但望起來倒不似概念裡的無趣枯黃,千萬年每回湧
川的衝擊都在其身留下痕跡,切挖出頗具流動性的曲線。當然也有風沙的飛蝕,它們隨興
落降、帶走屬意的,遺留下的坑疤乍看縱亂,又顯著粗獷狂放。因此儘管遠方的城市遺跡
仍召喚著,我卻不由自主放慢了步伐,兩側的岩壁高聳,將視野縮化為頭頂的一線天,而
路徑蜿蜒,把景貌藏為驚喜,每步的前邁都有不同光影投下,暗處幽晦,像隱著未知引人
趨前探究,明處被覆上暖色,盡情舒展其變幻紋路。
走著望著,「蛇道」似進入蛇腹,開闊了些,「納巴泰人」或許覺得這兒匯聚了靈氣
,留下諸多祭祀相關的刻鑿。像其中一塊兀立在路中的大石便被削平了一面,雕出帶有圖
騰的橫楣與飾柱,幾個小洞據說是懸掛祭品之用。原以為看來空無的龕室是因神像被盜或
逝為塵沙,哪知祭的就是當中一高一矮被稱為「Baetyl」的柱體。這很令我訝異,畢竟高
的那塊勉強還有方形雙眼,矮的那塊就真的是個模糊浮凸。不過再找了資料便恍然大悟,
就跟某些宗教類似,將神祇形象化是種褻瀆,因此這兩塊柱體僅是「Dushara」和「
Al-Uzza」的抽象媒介,以龕室為住所,接收信徒的供奉及祈念。此岩的不遠處另有一塊
大石,雖沒龕室設立,但外觀相當逗趣,它像隻小象有著大眼與彎勾的鼻,感覺人氣比前
者更高,每個人經過都互相招著要跟它合影。
走在特意復原的石板路上,兩側岩壁出現更多的小龕室,裏頭的祭物形象不太一樣,
有的是半球體,也有尊呈裙袍人形攜著兩隻小獅,被說明板稱作「Sabinos Alexendros
Station」。好奇讀著,原來這些雕刻的年代又更晚,似是「納巴泰」式微之後,由於敘
利亞也敬拜「Dushara」,便有祭司群遠道過來朝聖,根據龕室下的字刻,其中一位名為
「Sabinos Alexendros」。此類祭司負責打理的儀式類似四年一次的奧林匹克,內容包括
運動與音樂,挺有意思。
各種大大小小的龕室在不遠處有了變化,是立於水道旁的雕像殘餘,一座顯然是誰的
下半袍身,其餘的就很需要想像力。學者們推敲是進城去的駱駝商隊,由仍附於石上的足
蹄,的確有幾分樣子,可惜稍遠的反向出城隊伍就僅存壁面的模糊痕跡,沒講根本不會察
覺。所以象徵商景繁榮的雕像原本還更多嗎?那會不會有奇幻電影裡那種與崖同高,必須
仰首而望的睥睨氣勢王者?我的想像不禁無際發散。
儘管商隊的來去僅能懷想,這兒的商機仍由觀光接了棒,不時可見貝督因小童拿著明
信片推銷,也有長者身穿傳統衣裳,拉著形如彩繪雕板的奇特單弦琴「Rebab」,偶爾會
與蓄鬍濃眉、眼神剽悍的男子對上眼,感覺他若生於過往便是英武馬上戰士。還正隨興亂
望著,岩縫透洩了一幅景貌將我目光牢牢勾住,因為,那正是我心心念念,想實地一觀的
畫面啊。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