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為了爵士樂來到孟買,但卻沒聽到爵士樂

作者: HAQS6512 (哈克利康)   2020-01-05 12:47:33
豐富圖文分享版(童叟無欺,照片真的很多):https://reurl.cc/VaxpgR
結束了德里的七天六夜,我來到了孟買。是為了爵士樂而來。
在1996年時,看了電影「英倫情人」(English Patient),而後就愛上了爵士樂。但爵士
樂經歷百多年的發展,種類、流派眾多,我獨鍾爵士樂發展初期的搖擺樂(Swing Jazz)。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美國逐漸脫離戰爭的陰霾,經濟景氣扶搖直上,紙醉金迷的氣氛孕育
著搖擺爵士的發展,當然,也同樣孕育美國社會裡的亂象。所以,會在音樂劇(而後改編
成電影)「芝加哥」(一戰後背景)聽到爵士樂;會在電影「英倫情人」(二戰背景)聽到爵
士樂。
經濟的高峰總會走到盡頭。西方世界接下來面臨的是經濟大蕭條。1929年後的數年,美國
、歐洲、之後蔓延至亞洲,工業產值、國際貿易劇減,失業率攀升。我想,這樣的經濟背
景應該帶給所有的爵士樂手更大的動機,帶著自己的音樂走向未知的國度(說穿了,就是
為了賺錢)。於是,在1935年時,某位來自美國明尼蘇達州的黑人,帶著他的小提琴,來
到孟買。並且下榻於位於Colaba區的Taj Mahal Palace,且組成孟買第一支、原汁原味、
黑人爵士樂團,並於該飯店的Sea Lounge駐店演出。
孟買,是真有國際大都會的氣度。這是一走出機場出境大廳就能感受到,當然,會有這種
對比和評價,那後腳剛離開的德里絕對是居功厥偉。機場大廳裡,電路板與木雕拼貼的牆
面,似乎在告訴旅客,除了宗教之外,孟買在IT產業亦占有一席之地。走出機場,不再有
「好心人」搶著幫你拿行李、並且帶你去非官方的計程車招呼站。Uber和Ola等車輛擁有
自己專屬的等候區。儘管孟買街頭的塞車狀況是舉世聞名,但卻也不減比德里更有秩序的
第一印象。
我循著殖民和爵士樂歷史的腳步,同樣落腳在Colaba區。
Colaba區位在西孟買的南邊、面對阿拉伯海,而過一道內海就是東孟買、也是新孟買。
Colaba區一直是面向西方世界的港灣。它面向阿拉伯海,海灣邊的印度門(Gateway of
India)是為了紀念第一位造訪印度的英國國王(喬治五世)所建造,而印度於1948年宣布獨
立,最後一批的英國軍隊也由此離開。整個Colaba、延伸至Fort區,沿路上看到的建築物
,充滿了英國殖民的風味,諸如Chhatrapati Shivaji Terminus (Queen Victoria
Terminus)、Chhatrapati Shivaji Museum (Price Wales Museum)、孟買高等法院、孟買
大學城中區的鐘塔、孟買科學研究院、…等等;街上不再有嘟嘟車穿梭,少了嘟嘟車的喇
叭聲、和司機見旅客就搭訕的纏功,讓街頭顯得更有秩序;黑黃相間的計程車、以及偶爾
會看到的雙層巴士,都讓人覺得置身在某個不是印度的西方國度。
造訪印度門或象島石窟(Elephanta Caves)等景點,仍會有許多藉著幫忙拍照賺取小費「
攝影師」、強調是在地土生土長最瞭解當地歷史的「導遊」、或者見旅人漫步街頭時會開
車往前詢問需不需要搭計程車的司機,但他們貼身盧人的功力絕對是無法與德里同業相提
並論。以親身經歷而言,當你還沒說第三次「No!」時,現場所有同行從業人員都會敬你
遠之、不再理你,畢竟能在你身上能挖到摳摳的機率很低,不值得花時間在你身上!這真
是充分感受到經濟首都裡,較遠的「人際距離」(不黏)和更佳的「經濟效率」(不盧)。
然而,離開了Colaba或Fort區的孟買,會是甚麼模樣?其實,我不知道!當我的計程車從
機場行經高速公路前往Colaba的途中,我看到遠處、大到無法忽視的密集、平矮、沒有門
窗的建築物群,從谷歌地圖上可以得知那一區叫做達拉維(Dharavi),也就是孟買、全印
度、甚至是全世界最大的貧民窟。一般的旅人要造訪這裡,其實很簡單,可以透過目的地
旅遊服務商(例如:Klook或KKday)買到貧民窟半日遊,專人、專車帶你去看貧民窟。或者
,也可以透過查詢谷歌地圖時,谷歌地圖所附上的照片,不僅會看到過往旅人為這座貧民
窟所留下的影像,還會看到如電影「貧民百萬富翁」(Slumdog Millionaire)中,裝扮成
濕婆(Shiva)形象的小女孩在貧民窟街道裡索取小費的照片。
印度的貧富差距有多有名,就不需要多說。但當我在孟買的五天四夜裡,在當地,沒有人
推薦我去逛貧民窟。我想,這跟民族自尊心一點干係都沒有。就如同吉尼係數在全球排名
111名的台灣,貧富差距程度比全世界七成國家來得小,而我們從來沒有想過在台北市裡
,曾經有一處全台最大的貧民窟(安康社區),更沒有想過要把貧民社區當作觀光景點。也
許,貧民窟是一座城市裡很想被遺忘、卻又不可能割捨掉的一部分,但它的確實存在,身
為旅人的我們,要用甚麼心態來看待?我只能說,我看過照片、我的計程車經過,我的造
訪無法為他們帶來任何益處,那麼,我就忽略它吧!畢竟,達哈維不是動物園,它所帶來
的社會議題,也不是我的短暫觀光駐足所能解決。更何況,到處都有貧民窟,為何獨逛孟
買貧民窟?難道只是因為它是全世界最大?
我漫步在Colaba區交通繁忙的街頭,最後忘了要去聽爵士樂
每一次旅行、第一次造訪某個城市或國度,我都會不小心地留下一些遺憾。第一次去香港
,我沒有去西貢和南丫島。第一次去京都,我沒有去嵐山。第一次去巴黎,我沒有去楓丹
白露。第一次去巴塞隆納,我沒有去看達利。我想,這些都會是我不小心又再度造訪的理
由。
我第一次來到孟買,為了爵士樂而來,但我卻沒有去到任何一家酒吧、聽到任何一場爵士
樂。當然,這絕對不是甚麼為了第二次的造訪而做的浪漫的安排,單純只是累了。在德里
,消耗了太多能量,一來到南部、接近赤道的孟買,那股熱氣和比較不嚴重的霧霾,以及
比德里更有秩序的市容,讓人頓時轉換成為度假模式。每天在海濱散步,也看著孟買人在
下班後在海濱散步,這場景看似爛漫,但旁邊就是繁忙塞車、喇叭聲響喧天的街頭。也看
著不太有印度教、佛教、或回教風味的建築物,順便每天喝杯美國來的星巴克,放鬆放鬆
,就省了去趟高檔酒吧的錢。儘管,沒上酒吧聽爵士樂團現場演奏,但位在Colaba海濱的
星巴克,所挑選的聖誕爵士歌曲,卻是有超乎意料之外的品味,算是稍微彌補此行的遺憾

關於孟買,我們可能沒辦法以曾經也被英國殖民的香港作為比擬,因為英殖民為孟買所留
下的城市遺產,讓旅人、甚至是印度常民極度難忘。這種難忘,成為印度政客們心中的罣
礙,讓印度政府企圖透過些許的手段(像是很多以英女王或王子命名的建築物,皆改以馬
哈拉施特拉的民族英雄Chhatrapati Shivaji為名),達成「去殖民化」的歷史記憶。但我
相信,這種去殖民化的成效有限,畢竟在Colaba區,旅人體驗到的是濃濃的英殖民建築和
城市規劃,甚至是在印度教的領域感受到濃濃的聖誕節氣氛。而外國旅人造訪孟買,大多
不就為此而來!務實的商人們,幹嘛不狠賺他一波波呢!(而這種務實的態度,不也跟英
國人很像?!)
對了,孟買正處於交通黑暗期,跟20年前的台北一樣,到處挖、到處蓋地鐵。若干年後再
度造訪孟買,也許交通狀況會更好,就可以更輕易地搭地鐵探索孟買。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