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記]檳城GeorgeTown文化遺產與觀光的共生矛頓

作者: HAQS6512 (哈克利康)   2019-09-28 17:14:40
文化遺產與觀光。共生或矛盾?來看看馬來西亞檳城George Town,能為我們帶來些甚麼
實務上的啟示
圖文部落格:https://reurl.cc/zyM8Ap
FB粉絲頁:https://reurl.cc/md6xMl
花了兩天的時間,踩遍了George Town的老城街道。拍遍了各式有名的壁畫,也遇到了要
湊齊壁畫的兩位台灣阿桑。但我覺得,最能夠用一張照片道盡這個世界文化遺產,大概就
這張了。一間位在小印度區的黃氏宗祠,現在剛好也是開印度餐館。跟雲南麗江一樣,有
一說是子嗣早已離開檳城,現有的祖產就租給外地人營業;另有一說,老街許多房產早已
無人繼承,所以也就閒置在那邊,隨著時間而殘破。
※先發揮一下文青精神,反省文化遺產與觀光財的共生與矛盾※
在地華人說,在2008年成為世界文化遺產前,這個老城區早已破落不堪,曾住在當地的華
人,只要是有存了幾桶金就會選擇離開。因此,殘破的遺產成為檳城治安的死角,甚至曾
是流鶯聚集拉客的大本營。當它申請UNESCO世界文化遺產通過後,州政府才開始大力整頓
;而長期以來檳州的最高行政長官一直是由華人擔任,是馬來西亞各州中,少數不是馬來
人世襲制的最高長官,因此能用華人的角度重建這個老城區。而那些著名的壁畫,大多都
是2012年委由立陶宛畫家所創作,並且因此興盛了檳城的老城觀光。
世界文化遺產的意義到底是什麼?老實說,檳城的老建築維護得不好。有營業的,會是展
現光鮮的色彩;沒有營業的,則顯現殘破的模樣;還有住人的,則大致能維持原本樣貌,
不至於殘破,但也外掛了分離式空調、衛星電視天線等等現代才會有的玩意。
如同雲南麗江或其他歷史遺跡,之所以成為被認證的遺產,勢必就是要展現出他老舊的一
面。對原住居民而言,可能喪失了進步(或者是都更)的機會,因此,他們離開了;當然,
離開的動機百百款,確定的是他們不再回來。對於外來人口至當地展開生意的人而言,則
是把老舊的歷史轉化成現金。而作為觀光客的我們,盡情的消費歷史,帶動當地觀光收入
,然後離開。把商業和歷史的矛盾留下。
當這樣的遺產不能夠為原住的居民帶來好處,那麼當地觀光業的產值對原住居民而言,只
是貢獻出家族在這裡建立的歷史文化財。這也難怪,有些在地華人會酸酸地且毫不干己地
說:「這只不過是給洋人逛的花園」。
※最後聊一下台灣的地方創生吧※
馬來西亞檳城如此;中國雲南麗江亦如是。原著居民為了更好的生活空間或其他經濟機會
,離開了自己和祖先所遺留下的文化遺產,而這些遺產最後被外來人口所高度善用,這似
乎是華人社會裡很難解的矛盾(當然,我目前只用了華人社會中兩個世界文化遺址為範例)
。回顧台灣,近年由於台灣人口老化和人口負成長,國發會擬定了「地方創生」策略,期
望吸引青年回流,建立偏鄉的地方經濟循環。或許,在台灣的政策角度與視野,可能不能
過於勉強或強調原住青年回鄉創業,反而是得透過「文化遺產」清點,能讓這些遺產能如
檳城的建築物與壁畫般地創造出現金流,如此,才有機會吸引原鄉青年或是外來人口,重
新創造偏鄉小鎮的經濟與人口循環。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