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秘魯玻利維亞行前必讀,印加文化Lesson 1

作者: frances507 (想念晴天)   2019-09-05 23:26:33
圖文好讀版:https://pse.is/LVQ9Z
今年二三月到南美洲的秘魯和玻利維亞,沿途許多風光文化都與印加文化息息相關
,若去之前能夠更加了解印加文明的內涵,在遊歷過程時肯定會有更深刻的感受,
因此回來後參考相關資料和沿途上的實際景色,整理出這篇「認識印加文化的第一堂課」
,希望能對將要去南美洲遊玩的人有所幫助,也歡迎去過的人一起回味一下~
文明的起源:庫斯科(Cusco)
故事要一位男神和一位女神說起,相傳Manco Capac 和 Mama Ocllo 從的的喀喀湖
(全世界船隻還能航行的最高湖泊)出現,他們是太陽神的子女。他們看著周圍的
高山谷地,以及蜿蜒的河流與湖泊,拿出他們有一根來自他們的父親的太陽神杖,
男神Manco Capac將手杖插在地上,手杖插下的位子就是他們選擇建造城市的位置,
庫斯科(Cusco)。
Cusco是印加帝國的首都。也被稱作Tawantinsuyo. (前面的字跟Taiwan 超像,
整個很有親切感。) 當地的官方語言叫做Quechua (有人翻奇楚瓦語),而
Tawantinsuyo的意思就是指四個行政區域,而Cusco 位於祕魯的南方高地
(如下圖所示),就在這四個行政區的中間。
下方的湖泊就是的的喀喀湖。當時的四個行政區域劃分如下圖所示,包含現今的
玻利維亞、智利和阿根廷,因此有些印加用語和文化在這些鄰近區域是相通的。
男神Manco Capac教當地人戰爭的藝術和如何建造他們的房子和道路。
女神Mama Ocllo 告訴當地的女人如何種植,準備食物,和縫製衣物。
經過一段時間後,當地人都成了偉大的戰士,在15世紀到16世紀之間,
他們征服了他們的鄰居成了印加帝國。他們由貴族組成固定的軍隊,對他們來說
能服役是一件很光榮的事。他們使用的主要兵器包含投石器(sling), 繫有鐵球的
繩索(bola)、茅、弓箭。他們會用木盾來作為防禦。 印加帝國的社會組織建立得
很完整。
印加文化的社會階層與運作系統
印加文化的社會分為三個階層,最上層是印加神(The Inca)和他的家庭,第二層是貴族
,高階祭司和軍隊。最後一層就是普通民眾。整個社會建立在氏族公社(ayllus) 的體制
上,由一起居住和工作的家族集結而成的一種體制。印加神是被視為太陽之子來崇拜。
他會穿戴一個叫做mascaipacha裝飾在他的前額,作為力量的象徵。
(很多地方都有印加神的神像,可以觀察一下他們頭部的裝飾。)
印加的年輕人在他們結婚和擁有他們在社區的辦公空間之後,他們就會透過一個特別的
儀式加入到成人的社群。此時,他們會獲得戰爭要用的武器,還有超大的金屬耳飾
(earpools)。(如下圖) 這種耳環因為又大又重,帶久了會讓他們的耳垂垂到靠近
他們的肩膀,耳朵看起來就很大。所以後來征服印加帝國的西班牙人就叫他們
「大耳朵」(orejones)。
儘管印加人過去使用的是非常簡單的農耕用具,但他們仍舊是非常傑出的農夫。
他們在山邊陡峭的梯田種植農作物,讓更多富饒的土地可以使用到灌溉系統的河道或
水管。他們的梯田稱作andenes。 他們使用Taclla來耕作,這一種簡易的木製犁,
用來耕作馬鈴薯、玉米、非洲、藜麥(quinoa 南美洲高地特有的一年生穀類植物)
、甜薯和利馬豆等等。馬鈴薯是他們的主食。肉則不會出現在每天的飲食中。
他們在太陽底下把馬鈴薯曬乾,用鹽去醃肉讓食物可以保存更久避免腐壞。
他們可以在海裡或是高地裡的河流或湖泊捕到魚,同樣也會用鹽醃魚,醃魚
會作為沿海地區和高地地區的貿易品項。
他們建立了一個叫做Mita的社群工作系統來進行建造房屋和耕種土地等工作。
那裡表面上沒有我們所知的金錢,交易的進行是透過以物易物的交換系統來進行。
直到現在,在 Cusco比較偏僻的聚落還是存在這樣的交換系統。 印加人有一個
很精巧的計算系統叫做quipus,是用有顏色的繩子來打結來代表單位,可以計算
十位數到百位數,藉此來完成比較複雜的計算。精通如何使用quipus 系統的人
就會被稱為quipucamayocs. (大概就是我們現在的會計師吧 ~) 。
印加人還發明了一種叫做Yupana的東西,類似算盤的一種,可以搭配quipus用來做
更複雜的計算。Yupana可以用黏土、石頭或木頭來製作,並且用來監測和確認作物產量、
人口和房產。
整個帝國透過道路連結成縱長且十字型的村莊和山谷,這也支持著他們的工作社群。
minga 是一個用來建造道路、tambo和廟宇的社群工作系統。tambo是一個道路上的
車站(停靠站),由旅人去建造和餵養那裡的動物。他們也會用來當作儲藏室,
儲存食物、木柴、動物的糧食、衣服、武器和其他生活中的必需用品。
他們會使用很厚的編織繩索綁在堅固的石牆上,有技巧性的製造聯通兩地的吊橋。
印加工藝技術
印加人是非常優秀的織布者。雖然他們是用很基本的手工織布機,他們製作出非常
繽粉美麗的設計,遠超出他們實際所需要的。他們使用的毛料來自高地的大羊駝(llama)
,alpaca(羊駝),Vicuña (野生駱馬,也有人稱小羊駝,最高級的品種),
可以看下圖的比較圖以體型做區分,最纖細靈巧的就是Vicuña,再來比較大的是llama
,耳朵也較長,alpaca體型比較小,耳朵也比較短。除了來自動物的毛料以外,他們也
會使用沿海地區的棉花來作為編織材料。
他們的陶器以幾何的紋路做為裝飾,他們偏好的顏色是深褐色。他們不太熟悉用
軸轉的方式來製陶,都是用手工去做出來的。大部分的陶器都是為了家用。其中一種
很傑出的陶器叫做aribalo,他的造型是有長頸+圓錐形基座的壺罐,用來釀造一種
玉米做成的飲料,chicha。chicha是喝起來有一點點酒精味道的飲料,顏色是淡黃色的。
秘魯當地還有一種紫玉米汁叫做chicha morada(如下圖),這個就是不含酒精甜甜的
飲料,個人覺得非常好喝。雖然兩個飲料的開頭字母是一樣的,但飲料大不相同!
此外,有個秘魯當地導遊說,他有發現台灣人幾乎有喝chicha的,都很容易出現拉肚子
的症狀(我們也是在喝完chicha一陣子後都有出現腹瀉狀況沒錯……),所以選擇飲料
要三思啊~~(不過chicha也是滿好喝的啦,有機會還是可以嘗試一下。)
印加人知道如鑄造金屬,金、銀、銅、錫和青銅都是他們很常使用的金屬。他們用
黃金做成耳環、耳飾(earpools)和項鍊。有些珠寶甚至會鑲嵌珍貴的石頭。
他們國家喜歡用黃金做成的動植物(有一個標準尺寸的裝飾物品)去裝飾他們的房間
和太陽神殿(Coricancha)的花園。
印加文化:音樂、宗教與建築藝術
音樂也是印加人生活中非常重要的元素。每個地區都會有專屬於每個特殊場合的音樂。
傳統的印加樂器有蘆葦做成的笛子(quenas),排笛(zamponas),海裡的貝殼和鼓。
女人會負責擊鼓,敲出和伴侶同步的節奏,然後團體中的人會一起跳舞。銀製的波浪鼓
和綁在舞者膝蓋關節上的一束種子也會發出有節奏的聲響。
他們的溝通系統仰賴Chasquis。 Chasquis 是指透過特別訓練可以跑長距離的年輕強壯
男人, Chasquis 跑到下一個驛站去傳送訊息給另一個 Chasquis 。
(還記得馬拉松的故事嗎?秘魯也是這樣的)
印加人敬拜太陽,他們稱太陽為Inti, 稱呼月亮為Quilla。同樣都擁有照亮、打雷
和其他大自然的能力。他們在祭祀時候使用一種叫做 Quero(Keru)的陶製容器,
通常會用有幾何設計的木頭來做裝飾,Quero在重要的宗教和政治儀式上都會出現。
Coricancha 就是太陽神殿,顧名思義就是建造來敬畏太陽神的廟宇。
內部的牆壁上從上到下都會有金色的羊。 他們相信印加神的雙腳是不能碰到地面的。
出巡時他會被一個一個用五彩金剛鸚鵡羽毛裝飾的帳篷,還有金銀盤子裝飾。
因為重量和體積都很龐大,所以有會有一大堆人要跟著他並且抬著他走在路上。
下方的圖片是幾乎去Cusco必去景點太陽神殿的照片,外觀看起卻很像歐洲的教堂?!
原因是在經過西班牙人統治後,西班牙人將太陽神殿的外觀改建成歐洲教堂的建築風格
,乍看之下才會讓人覺得疑惑。但內部依然保有許多神殿的建築,以及相關的文物。
印加最重要的祭典就是Inti Raymi,主要是要來榮耀太陽神 ,直到今天都還是重要
節慶之一,每年都吸引來自全世界的遊客參與。 tumi 是祭典專用的刀子,在前印加
和印加文化都有使用。這是用青銅、黃銅、金和銀所製成的,在Inti Raymi慶典期間
,大祭司會用tumi來殺一隻純黑或純白的大羊駝作為獻祭。(當地有個羊駝毛料相關
的品牌就叫做Tumi)
印加人是擁有非常高超技術的建築師。他們的窗戶通常會建成梯形的,而他們建築工藝
最令人敬艷的特質是,他們可以完美地將大石磚緊密的嵌合在一起。在高山地區,石頭
常作為主要的建材,在沿海則是會使用泥磚。 他們建造了大型的要塞,像是在庫斯科
的薩克塞瓦曼(Sacsayhuaman)至今仍保留了這樣的遺址。而被列為世界七大奇蹟的
馬丘比丘,也是印加時期的一個大本營。
印加人的祖先生活在秘魯的高原地區,後來他們遷徙到庫斯科,在12世紀左右,
庫斯科地區的印加人在曼科·卡帕克的領導下,建立起遊牧部落社會。隨後建立起
疆域很小的庫斯科城邦制國家,稱為庫斯科王國,這個國家在1438年發展為印加帝國。
印加帝國在1438年到1533年間,運用了從武力征服,到和平同化等各種方法,使得
印加帝國的版圖幾乎涵蓋了整個南美洲西部(地跨秘魯、厄瓜多、哥倫比亞、玻利維亞
、智利、阿根廷),是一個幅員遼闊的南美洲印第安人帝國。西班牙征服者於1532年
到秘魯。而他們的到來則開啟了印加帝國的衰亡。
圖文好讀版:https://pse.is/LVQ9Z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