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記] 宜蘭大同鄉寒溪神社、寒溪部落與寒溪吊橋

作者: kobayashi98 (林嘎逼)   2018-08-21 17:43:34
大家好,我是 kobayashi98,前一陣子帶著老婆和小朋友到寒溪神社
大冒險。覺得當地蘊藏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富含部落日治時期的血淚
歷史故事。於是回來之後寫成網誌,做成此文。還請大家不吝指教。
文章內有不少圖片,為了方便閱讀,可以點選底下的網址。感謝。
圖文網誌好讀版:
https://morpheusredpill.blogspot.com/2018/07/TaiwanYilanHanXiShrine.html
====================================================================
旅行日期:2018.07.22 / 發表日期:2018.07.26
宜蘭走走 大同鄉 深埋於荒煙蔓草間的寒溪神社與被逐漸淡忘的歷史遺跡
關鍵字:寒溪祠、集團移住、混合語、寒溪神社、寒溪吊橋、日治時期、撫
番政策
首先,敬請原諒本文在行文中,為求與歷史名詞一
致。在多處保留使用「番」這個帶有歧視意味的字
詞。若造成您閱讀上的不舒服,還請您多多包涵。
一、抵達寒溪
臺灣經過長達五十年日本殖民統治,在各地都留下了不少的建築遺蹟,但大
多數皆破壞改建殆盡或是深埋於人煙罕至荒煙蔓草之中。真的要在島上找到
保存完善的遺留建物可說是難如登天。在宜蘭地區,我們曾經造訪過三個神
社遺址,宜蘭神社( 於現今員山鄉員山公園,已改建為忠烈祠 ),南澳神社
,第三個便是寒溪神社( 或稱為寒溪祠 )。關於宜蘭神社與南澳神社,請容
我們改日另起篇幅詳細介紹。這篇網誌我們先來認識一下現今寒溪神社的樣
貌吧!
[圖] 寒溪農民活動中心 寒溪天主堂
[圖] 寒溪天主堂旁坡道步行而上可達寒溪國小
從宜蘭往羅東方向走,過了蘭陽大橋後,沿著羅東溪南岸宜33線一路向西南
方前進。約莫三十分鐘後我們就到了寒溪聚落。在我們找尋寒溪神社的位置
時,還一度開過頭而到寒溪國小上方社區。回頭後當我們駛進寒溪國小旁的
巷弄時,也差點錯過了位於國小後方沿著山勢所建的賞蝶步道。該步道是目
前前往寒溪神社的最佳路徑。由於巷弄狹小,不易停車。建議大家如果來到
此處,可以將車子停放在寒溪國小對面下方的大同鄉寒溪農民活動中心,此
處相當開闊可以容納許多車子。然後再步行往上到寒溪國小。
[圖] 寒溪國小正門
[圖] 今日寒溪國小與昔日寒溪蕃童教育所對照圖
[圖] 寒溪國小的挑戰級遊具
二、寒溪神社遺址探查
寒溪神社位於寒溪國小後山,遊客可以從寒溪國小操場旁邊的兒童遊憩區與
球場後方的賞蝶步道拾級而上。我們到此詢問當地原住民小朋友寒溪神社還
現存有什麼遺跡可以看,小童回答上方沒什麼東西不值得前往。雖說如此,
我們當然還是前去一探究竟。步道兩旁雜草叢生看得出來已經許久沒有整理
,甚至有空酒瓶與玻璃碎片。有趣的是,步行沒多久便傳來羊叫聲,正當疑
惑此處怎麼會有羊。仔細找找,原來是寒溪國小在校園後方飼養的寵物羊。
因為雜草叢生,階梯的兩旁也不時看到蚱蜢、蝴蝶等小動物,讓孩子們充滿
探索欲。就在此同時,我們發現了步道右側的荒煙蔓草之中開始出現黑色頁
岩以人字型交錯堆疊而成的基座遺跡。繼續拾級而上,就又看見更大規模的
駁坎、階梯等等神社周邊建物。由於整個神社範圍幾乎可以說是深埋在長草
樹叢之中,但仍可依稀看出存在有三個平台,平台間都有古老的石板階梯連
接。我們抵達此時正值盛夏,草長及腰,走在草堆當中不免擔心會驚擾到在
此棲息的蛇類蜂群。所幸,步道旁有個缺口可以可以進到神社的平台遺跡內
,讓我們可以稍微免除蛇吻蜂螫的擔憂。
[圖] 寒溪國小蝴蝶步道
[圖 ]寒溪神社基座遺址
我們來到寒溪神社試圖在殘留的建物當中探尋歷史的痕跡,由於是臨時起意
,心想在地圖上的此處標有神社遺跡便匆匆起行,並未事先在網路上搜尋做
功課。所以,當我們走到神社最高處的平台時意外發現兩個不在預期中的石
碑,碑上的字多清晰可見。這可讓我們興奮至極。有種考古學家新發現歷史
文物的感覺。寒溪神社對於遊人來說,可能是一個歷史懷古的景點,但是除
了宗教意涵外,還帶有更濃厚的政治元素,尤其對居住當地的原住民族群來
說,更是一段遭受強權監控,政治壓迫以及文化罷凌的血淚事實。
第一個石碑為「銃獵の廢」碑,,立碑日期是昭和八年(1933),有「カンケ
イ方面五社 (註1)」的落款。銃,是火槍的意思。昔日在蘭陽平原上的老聚
落為了防盜、防番害,許多地方的建築結構中皆有銃孔的設計。這個碑記載
日本政府收繳了原住民的獵槍,禁止他們打獵的事實。或許,是由於在昭和
五年(1930)霧社事件爆發後,日本政府擔心原住民部落再次武力反抗,因而
對原住民的控管變得更加嚴格了。
[圖] 「銃獵の廢」石碑
[圖] 銃獵の碑與落款和立碑日期
[圖]「銃獵の廢」石碑
[圖] 寒溪神社誓文碑
另一個碑立在神社本殿下方右側,斗大的標題寫著『誓文』。其內容為:「
國語常用O努OOO,習俗改善 OOO,社會奉仕 OOO,昭和十二年 OO月OO日,
カンケイ五社OOO」。碑文多處已經難以辨認,但是我們猜測誓辭本文應該為
「國語常用に努めます,習俗改善に努めます,社會奉仕に努めます」。望
碑生義,在經過昭和八年(1933)的收繳獵槍之後,昭和十二年時(1937),日
本政府又更進一步的以政治力量霸權,企圖強行將其文化灌輸至原民部落,
以求達成他們所謂的社會改善。亦即從教育以及生活習慣上弱化原民部族的
文化傳承。
神社區域內尚有完整宮燈數座,只是燈座上刻的「奉納 御神燈」與台灣其他
地方神社遺址一樣。不知遭受何人毒手已被水泥粗糙胡亂覆蓋。回來之後,
查閱網路資料,才曉得有一個當日未尋獲的石刻手水舍一座,想必應該是已
經深埋在草叢當中不知下落何處了。另外,對照舊時照片,日本人亦曾在神
社前方設有兩枚火砲對準下方的部落。當然,火砲已不知去向,只能透過照
片遙想當年。
[圖] 日治時期的寒溪神社
[圖] 寒溪神社本殿遺跡
[圖] 寒溪神社宮燈遺跡 寒溪神社宮燈遺跡
[圖] 寒溪神社表參道遺跡
三、日治時期的統治與寒溪社的過去
其實日本人對部落的控制不只是如此,現在台灣多數的部落雖在沿山地帶,
但多為人工的棋盤式街道的格局,只要細想就會知道這並非傳統部落應有的
樣貌。傳統部落應該是錯落在山林之間,每個部落都有各自的領域。一切肇
因於明治卅五年(1902)日人在平定臺人的抗日運動後,便開始全力投入理蕃
事務。在「殖產興業」的目的驅使下,明治四十二年 (1909) 大南澳隘勇線
開始向南澳地區的泰雅族分佈區前進,逐步包圍泰雅族人的生活領域,並封
鎖鹽等民生物資,逼使泰雅人屈服並獲取製腦原料。泰雅族人歸順日人後,
便將所有的銃器、馘獵的頭骨交給日本人,隨後由宜蘭士紳籌資建立『獻馘
碑』( 現存於宜蘭中山公園內 ),以紀念泰雅族人不再出草的誓言。在此之
後,日本人不斷積極勸誘泰雅人移住淺山地帶,以收管理之便。更在昭和五
年(1930)霧社事件後隔一年發布的《理蕃政策大綱》,將「集團移住」( 集
體遷村 )列為施政重點之一,因此大量的原住民被遷往沿山地帶居住。
[圖] 日治時期的寒溪蕃社
[圖] 日治時期蘇澳寒死人溪蕃社
「銃獵の廢」碑文上的寒溪方面五社係指:寒溪社、四方林社、小南社、大
元社、古魯社。便是在日本人的集團移住政策下由泰雅族、賽德克族,及同
族間不同部落混居而成的聚落。參閱,簡月真、真田信治(2010)在《臺灣原
住民族研究季刊》中所發表的「東臺灣泰雅族的宜蘭克里奧爾」一文中之表
2,詳列日本人將遷移前的同一部落分拆至遷移後的不同新聚落,以及將不同
部落(可能是敵對部落)的群眾聚居於同一個新聚落。另外從「原社語言」可
得知寒溪五社皆呈現泰雅人(賽考利克、澤敖利)和賽德克人(Tausa)混居的狀
態。其執政者的目的大多為讓相同部落的居民較為疏遠,或是利用不同部落
間的矛盾與衝突,使其降低聚集與削弱反抗的力道。日本人將不同部落重組
後形成了空間上的新聚落,卻使聚落內部至今矛盾與衝突不斷。比如說,澳
花村的上部落與下部落語言不同,南澳碧候村則以村落中央的道路區分,左
右兩邊的聚落為不同傳統部落且有各自擁護的教會,這些都是集團移住政策
經過百年後還能看出當年族群混居的線索。
[圖] 寒溪村的部落混雜情況
[圖] 1924寒溪五社日治五萬分之一地形圖
[圖] 1907寒溪五社日治五萬分之一蕃地地形圖
更特別的是,如此的混居政策伴隨著混合語言的產生。寒溪五社及南澳其他
村落在日人集團移住的政策與皇民化運動的推行下,已形成了融合泰雅語、
賽德克語、日語的獨特的混合語,因此有期刊便稱此特別的混合語為宜蘭的
克里奧爾(註2)。試想融合兩種不同原住民族群的詞彙,加上日語的否定句型
的語言構成,是否與新加坡人混雜使用各種英、中、粵、閩語言辭彙一樣地
饒富趣味。這些蛛絲馬跡都是日本人在原住民統治歷史下所遺留的印記且仍
然深遠影響至今。
[圖] 寒溪蕃童教育所
莫怪乎筆者十多年前隨著師大地理系廖學誠教授到南澳做林業問卷調查時,
意外發現在南澳地區各部落使用的語言都不太一樣。東岳、澳花的日文比例
使用較高,與南澳其他村落都不太能溝通。筆者也在一次訪談機會中,詢問
過南澳村雜貨店內的老太太,像是簡單泰雅語的「你好、再見」該怎麼說。
老太太當下猶豫了一下,並詢問了店裡的每位顧客說法,表示南澳每個地區
的說法不一,大約有兩三種說法。或許就是因為集團移住政策重組了『部落
』而導致每個新重組的部落都有不同比例的混居人口,因此各形成了自己獨
特的混合語言。不過,這個混合語言現今反而成為語言學上珍貴的遺產。然
而,這樣的語言也在逐漸消失凋零當中。許多年輕的孩子如今都用華語溝通
,連基本的謝謝、你好等日常詞彙都難以說出口,更別提區分了解他們祖父
母輩的日常用語其實是混合了『日語』、『泰雅語』、『賽德克語』這樣的
複雜背景了。這樣的方言凋零,其肇因或許可歸咎於戰後國民政府在台灣所
實行的國語運動,扼殺了許多方言的生存空間,在參訪過寒溪神社後,對照
其一旁已歷經數十年寒暑風霜藏於荒煙蔓草之中推崇要常用「國語」的石碑
,其實不難發現國民政府這樣的國語運動,其作法與殖民者加諸於原住民身
上的文化罷凌並無二致。
[圖] 日治時期鄰近寒溪社的大元社
四、寒溪吊橋
自寒溪神社回程,我們經過橫跨番社坑溪(泰雅語:iiyung ipayun)廣大河面
,紅黃相間的寒溪吊橋。在寒溪社這一端的橋頭停車空間較為狹小,我們從
寒溪國小再往山裡方向走一小段,通過新蓋好的華興橋(編寫此文時,
Google 地圖尚無這座橋)繞道另一邊的橋頭。此處空間較為寬廣,一旁也有
露天咖啡雅座,只是沒有樹蔭遮蔽,如果大晴天來或許會晒成小黑人。但是
夏日午後的山區多雲,坐在此處欣賞吊橋,河面清風徐來甚是愜意。另外,
由此處往寒溪社區遠眺,也可清楚發現對岸建物多坐落在三層河階之上。宜
蘭寒溪假日不若山的另一邊前往明池太平山的台七縣一樣車流量大。寒溪國
小再行數公里處也有一家「幾度咖啡」可以用餐休息,園區乾淨且有兒童遊
憩區。如果喜歡歷史深度旅遊的朋友,或是想要在宜蘭有個幽靜的山中假期
,不想和前往太平山與其他熱門景點的車流一起塞車的話,我想寒溪會是不
錯的選擇。
[圖] 寒溪吊橋
[圖] 寒溪吊橋告示牌
–––––––––––––––––––––––––––––––––
註1:寒溪五社係指寒溪社、四方林社、小南社、大元社、古魯社等五大部落
,現今行政區域為大同鄉寒溪村。
註2:參閱維基百科的定義:克里奧爾語(英語:Creole Language,或
Creole),一種穩定的自然語言,由皮欽語進一步而成。其特徵為混合多種不
同語言詞彙,有時也摻雜一些其他語言文法的一種語言,也稱為混成語或混
合語。而,皮欽語(英語:Pidgin,或pidgin language),又稱混雜語言,是
一種簡化版本的自然語言,這種語言來自於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群體,他們之
間沒有共同語言,為了彼此溝通而發展出的語言,跟一般語言相較,皮欽語
的地位通常較低。當皮欽語進一步發展,成為母語,出現完整文法,則形成
進化版本的皮欽語——克里奧爾語。在簡月真、真田信治 (2010),「東臺灣
泰雅族宜蘭的克里奧爾」一文中提到宜蘭寒溪、東岳、金洋、澳花等4村落。
因泰雅人和賽德克人混居,使得語言、文化相異的兩個族群為了溝通,便採
用泰雅語、賽德克語以及日語接觸後形成的「接觸語言」,其不僅兼具共通
語功能,更成為該地區泰雅人和賽德克人的第一語言,遂發展為現今的宜蘭
克里奧爾。
參考文獻:
簡月真、真田信治 (2010),「東臺灣泰雅族宜蘭的克里奧爾」,《台灣原住
民族研究季刊》第 3 卷第 3 期,頁 75-89。
寒溪社歷史圖片來源:
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 臺灣舊照片資料庫
宜蘭縣史館
中央研究院 地理資訊科學研究專題中心 百年歷史地圖
交通資訊概述:
GPS : 24.609331, 121.688332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