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記]"我們就是你的家人"—朝鮮(旅遊)就醫紀實

作者: becathy (養氣蜜人生)   2018-06-13 09:11:32
圖文不見得好讀穿梭門 : https://bit.ly/2k3icJp
雖然朝鮮已經不是第一次去了,
但今年春節去旅遊的時候還是因為身體原因發生了一點小插曲,
儘管當時特別緊張如臨大敵,回國之後因為工作繁忙也就漸漸忘記了這事。
直到最近朋友才給我說西方記者的特別報導中專門有一節寫我就醫的故事,
這個報導影響還比較廣泛。
為了消除這個報導的負面影響,一來澄清事實,二來也想請有醫學背景的讀者
幫忙分析一下,看看究竟是什麼問題。
一切正常的晚餐
路透社說本人是在開城晚餐期間犯病,這純屬是一派胡言,
事實上在晚餐期間我這個人好得不能更好了。當時我從子男山上轉了一圈回來之後
還興致勃勃的參加勞動,親自動手製作打糕,然後晚餐期間一個人吃了兩盤打糕…
晚餐期間真正犯病的,不是我,而是接受採訪的導遊(其實是因為久違的暈車)!
當我在豪華的包間裡面大吃大喝的時候,這個導遊同志蜷縮在房間的床上瑟瑟發抖,
晚餐期間我還多次去探望他,最後還給他打包了食物回去,
可以說當時我這個人是好好的一點問題都沒有。
吃完晚餐之後,我回房間和導遊討論了一下朝鮮經濟發展不均衡的問題,
表示平壤已經大變樣,但開城還是一個樣;
不過細心如我也觀察到了酒店外面的民宅晚上還都是開著燈的,
看來電力短缺已經有所緩解。
驚心動魄的開城之夜
大概是淩晨一點鐘的時候,我覺得我肚子有點不舒服,手腳有點發涼,
估計自己是打糕吃多了又喝了冰啤酒胃受不了吧,
於是我就推醒了和我一個房間的導遊,給他說我肚子不舒服,
讓他叫一下服務員看有沒有什麼藥啊或者至少給我們拿點水來。
萬萬沒想到的是,這個導遊直接搶先一步沖進廁所開始嘔吐不止,
教了我一句朝鮮語讓我去叫服務員…
於是我只能強撐病體到走廊用朝鮮語高喊服務員同志,喊進來之後導遊吐完了我去接著吐
,服務員小姐姐一看兩個人都在吐,果斷的去叫導遊了。
體驗友誼醫院
一大早我們的車就一路飛馳回平壤,休息站都沒有停車休息,
高速路上基本上就我們一輛車,而我在車上睡了一覺之後醒來感覺簡直不能再好,
覺得在平壤檢查一下之後如果沒事晚上就能去酒吧和射擊館浪了。
車返回平壤後先去火車站接上了旅行社的經理,然後開向了使館區,
在平壤所有外國人就醫一般來說都是在位於使館區的友誼醫院,
這家醫院專門接待外賓,此次車禍之後兩名倖存同胞也是在這家醫院接受的治療。
車輛進入的使館區是一個嚴格限制朝鮮本國公民進入的地方,個入口都有崗哨,
朝鮮人進去之前都需要登記和押身份證。
疑問與感觸
在長期制裁之後,朝方醫療物資已經到了奇缺的地步,
一片口服的環丙沙星居然要賣我12元,
開始我覺得是朝鮮醫院黑心,後來想想可能本來也就是這個價。
朝方為我使用了大量抗生素,在我看來都有過量使用的嫌疑,
但在朝方同志看來,這正是對我的重視,導遊表示抗生素都是很寶貴的,
他們自己生病一般不會用這麼多抗生素。
(注:朝鮮對本國公民實行免費醫療,但很多藥醫院是開不出來的,需要自尋管道)
而中朝兩國醫生對我截然不同的診斷,則是本次事件的未解之謎。
究竟是朝方為了創匯誇大病情騙我做手術,還是因為用了這麼多抗生素
所以回國的時候炎症已經消退?
大使館的同志來探望我時說朝鮮因為消炎水準比較低,所以是主張切除,
但國內其實並不主張切除;
不知道這是不是兩國不同的治療思路導致的?
希望有相關知識的讀者能為我解答這個疑惑。
總之,朝鮮既不是什麼宰客的地方,也不是什麼危機四伏的地方,
如果問我還會不會再去朝鮮,那麼我的答案是肯定的。
畢竟,還有這麼多好玩的地方還沒去啊。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