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w: [遊記] 花蓮彩繪介壽眷村,回味一把青最佳去處!

作者: liaowanchun (婉美焦慮)   2018-03-08 20:40:28
※ [本文轉錄自 Hualien 看板 #1QeItLG7 ]
作者: liaowanchun (婉美焦慮) 看板: Hualien
標題: [遊記] 復古的介壽眷村,回味一把青最佳去處!
時間: Thu Mar 8 20:34:26 2018
遊玩時間:2018年/3月
遊玩地點:介壽眷村
地  址:970花蓮縣花蓮市介壽三街
官  網:https://www.facebook.com/介壽眷村-410701845770703/
圖文版完整網誌:
http://www.beautyanxiety.com/2018/03/jieshou-military-community.html
還記得《一把青》嗎?這部以眷村為背景的電視劇,前一陣子在台灣大大走紅。
穿著旗袍的美麗太太們,在眷村中等待著翱翔天際的丈夫歸來,夜夜孤枕難眠,麻將桌是熬過漫漫長夜的最佳方式。
曾經,一幕幕生死離別的愛情故事,是那樣的動人心弦,又催人落淚。
其實,在花蓮也有一個「介壽眷村」,而且,還是花蓮保存最完整的空軍眷村。
https://i.imgur.com/BK5PZKI.jpg
陽光美好的下午時分,我走入老眷村狹宰的巷弄裡,復古的日式平房緊密排列,一幅幅彩繪畫出70年前的故事,重現著眷村的甜美回憶。
置身其中,我彷彿已離開喧囂嘈雜的花蓮市區,走入靜謐無人的時光隧道,回到數十年前的那段時光
♦♦♦
那時候,國軍剛撤退來台灣,數以萬計的軍人以及眷屬需要地方居住,於是原本是日本軍官住宅的日式平房,搖身一變成為眷村。
https://i.imgur.com/1yLheQ3.jpg
村子裡僅有四排獨棟日式平房,卻一時湧進了百戶人家,於是將每間獨棟平房分隔成兩戶,從此,自家後門貼著鄰居廚房,彼此的關係變得如此緊密。
https://i.imgur.com/ovlYAML.jpg
眷村裡應有盡有,雜貨店、理髮部、洗衣店、小吃攤,這裡是一個自給自足的地方。
https://i.imgur.com/UlrPE4q.jpg
傍晚時分,孩子們剛下課,在斜陽灑落的街道中,嬉鬧奔跑著。
https://i.imgur.com/s3hni0h.jpg
一抬頭,發現隔壁家門前掛著幾串香腸,午後的飢腸轆轆讓孩子們不禁覬覦那美味,眼看四下無人,正想偷拿時,被從旁經過的大人嚇一大跳!沒想到,大人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悄悄地說:「拿一根就好,別拿太多」。
https://i.imgur.com/spWcHMr.jpg
那時的物資不豐富,大家每月等著配給的貨車,撕下幾格糧票,換米、油、糖等生活用品,所以一根香腸裡只有少少的肥豬肉,幾乎全是豆腐和辣醬,儘管如此,小心翼翼地品嚐著難得的美味,心裡還是非常開心的!
村子裡發生的大小事人人都知道,就像那天,張家的媽媽生孩子,大人小孩們都擠在門口湊熱鬧,看張媽媽尖聲慘叫,看新生兒呱呱墜地,
吃飯時間到了,家家戶戶傳來陣陣飄香,晚餐大家敞開門一起吃,每戶人家煮的食物都有不同的特色味道。
四川人的胖胖,最愛吃辣得不行的麻婆豆腐了,但要說到吃辣的本領,江西人的小魚,卻更是厲害,聽他說,他連生吃辣椒也不怕!
山東人的毛毛,口味超重,吃飯總要配著一顆大蒜吃才過癮。還有,隔壁的北平媽媽更會做各式麵食點心,孩子們總看著那點心流口水。
晚餐後,大人們催著小孩快點讀書做功課,因為晚上社區常常會限電,要搶在電還沒斷之前趕緊讀完書。
做完功課後,在沒有電視的涼爽夜晚,孩子們吵著父母說說以前的故事,拗不過孩子的要求,父母們會把當初逃難的故事,過去家鄉的故事,一次次述說給孩子聽。
我們是在70年前從遙遠的對岸過來的,那時的戰爭是多麽的恐怖,為了避難,我們坐上大大的船來到台灣,從北平開往基隆再開往花蓮,在擁擠搖晃的船艙中,航行了漫長的一個月,來到台灣。
父母親告訴孩子:「總有一天,我們會回去的,回到家鄉。」孩子睜著大大眼睛問:「家鄉是什麼樣子的?」父母親說:「家鄉是富裕廣闊,文化悠久綿長,很美好的一個地方。」
如同《一把青》一樣,介壽眷村裡大多是空軍軍官的眷屬。
眷村裡的孩子們夜夜聽著父母說著過去的故事,日日看著爸爸威風凜凜的穿著軍服為國家報效。
當飛機飛過天際,孩子便會開心又驕傲的說:「那是我爸爸喔!」更在小時候就立下志願,要追隨父親的腳步,從軍報國。
在這個緊密又封閉的眷村裡,缺乏外界資訊的交流,大家共享同樣的回憶,對於國家的想像,緊密又單一的程度,是如今的我難以想像的。
♦♦♦
而今,長大後,眷村的孩子們才意外發現他們回不去家鄉了,台灣變成他們實際的家。
更糟的是,返鄉探親時,回到大陸,大陸說他們是「台胞」,回到台灣,又被說是「外省人」。
進退失據的眷村孩子,到底是哪裡人呢?
眷村沒落了,變成現在荒廢頹壞的屋子,近百戶人家,如今只剩20幾戶人家。
如今我站在這裡遙想過去,沒了掛在門前的香腸,沒了嬉鬧奔跑的孩子們,也沒了家家戶戶傳出各式料理的獨特味道。
看著風格不一的彩繪壁畫,散落各處,缺乏適當規劃,許多因素讓此地無法成為眷村記憶保留的地方,複雜的產權爭議,缺乏足夠的經費,只能任憑這美麗的日式平房隨著時間慢慢傾頹毀壞。
如今,這個曾經是人們70年記憶所繫的地方,卻成為旅人只需30分鐘就可以走訪完畢的區域。
心裏不禁覺得十分可惜,這段台灣的過去沒能被完整的保留下來。
《一把青》的導演曹瑞原曾說:「那個時代要過去了,這是我們回眸看向那個時代,做最後的致意。」
是的,那個時代真的就要過去了,但我又隱隱覺得,那個時代似乎不會真的過去,它總會用各種方式出現在台灣的每個角落,用各種方式被人們記憶著。
或許是,花蓮市這個角落的介壽眷村;
或許是,台灣各地仍存在的眷村美食;
或許是,隔壁鄰居週末傳來的麻將聲;
或許更是,在我孩提的回憶中,身為本省人的父親總愛看著政論節目,忿忿唸著外省人的點點滴滴滴,長大後,才慢慢體會到「本省人v.s.外省人」的複雜故事竟是這般的難解。
原來,那個時代好像從沒有離我們遠去。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