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記] 墾丁國家公園夜間生態觀察旅遊 社頂部落

作者: polong1 (小漢堡)   2017-08-01 21:03:38
圖文版http://polong.pixnet.net/blog/post/400394756
墾丁國家公園社頂部落夜間生態觀察。
墾丁國家公園位於屏東恆春半島上的石灰岩台地,其中的社頂部落更是墾丁國家公園中第
一個發展生態旅遊的社區。社頂自然公園占地180公頃,植物多達三百多種,還有梅花鹿
、螢光蕈、黃裳鳳蝶、津田氏大頭竹節蟲等值得觀察的生態物種,內容非常豐富。
到墾丁國家公園遊玩,當然要嚐嚐在地特色料理,而社頂旅遊中心旁就有間道地風味的龜
仔角社廚房。餐點有雨來菇水餃、在地的山豬肉、非一般商家冷凍的洋蔥圈、炒茄子、當
天取材熬煮的山竹筍排骨湯等,這些料理健康美味不在話下,就連米飯也是龍水社區有名
的有機稻田琅嶠米。
吃完美食,準備夜間生態觀察,大家頭戴斗笠,手持棍棒,而棍棒的功能可以打草驚蛇,
就比較安全些了。
經過珊瑚礁石灰岩裂谷,這裂谷原是受海浪侵蝕的海蝕溝,因為地殼隆升運動而上升,這
便證明這區域陸地過去曾是在海底下的喔!
正在睡覺的烏頭翁,烏頭翁頭頂至後頸羽色呈現烏黑色,是臺灣特有種,只分布在花東地
區和恆春半島。他晚上會找有遮蔽的葉子下方睡覺,這樣半夜下雨就沒煩惱啦。
眼睛外圍有黑眼圈的黑框蟾蜍,他的皮膚有毒汁液可以提煉成救命的強心劑,照片中的他
剛吃飽晚餐,所以肚子大大的,聽說黑框蟾蜍一晚可以吃下約300隻蚊子。
蜈蚣跟蚰蜒(蜈蚣舅)。蚰蜒為地中海地區特有種,不過現在已經分布到亞洲和北美洲了。
玉帶鳳蝶的幼蟲,玉帶鳳蝶廣泛分布在亞洲,頗為常見。它的特色是從小到大都在模仿別
人,透過模仿不同生物的態樣來保護自己,現在的他在模仿蛇;一直模仿別人的玉帶鳳蝶
是否有過屬於自己的人生?(咦)
黑點大白斑蝶,又稱大笨蝶,不過夜間的蛹不太好拍。有趣的是大笨蝶稱呼由來,因為它
從小食草有毒的爬森藤,吃久了自己也身懷毒性,所以就沒有動物想吃它,它就可以悠哉
地慢慢飛,因為飛得緩慢,故稱大笨蝶,這典故超有趣的。
很乖很好拍的蜥蜴。
保育類的津田氏大頭竹節蟲,它很挑食只啃食林投葉,屬於夜行性昆蟲,白天則躲在葉鞘
。特別的是它屬於孤雌繁殖,而且生出來的津田氏大頭竹節蟲也都是女的。
螢光蕈,關掉全部燈光,在無光源下欣賞真的很漂亮喔!
超級可愛的小雨蛙,真的是小小一隻。
蟬蛻,還有台灣長尾蛛、青蛇等其他生物,總之這裡的生態太豐富,說也說不完,還是要
親自來一趟社頂部落生態之旅才能深刻體會。聽別組說有看到梅花鹿,雖然我們這組跟梅
花鹿沒緣分,但不免俗地要說,留下遺憾便是下次再訪的理由!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