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記] 京都楓火【十七】永觀堂—夜楓

作者: polesirius (ff)   2016-12-13 11:28:23
~※ 永觀堂—夜楓 ※~
圖文網誌版: http://blog.xuite.net/sirius99/blog/474794795
告別了「龍安寺」的石庭,從已成昏暗的池岸行出,但今日的行程尚未結束
,仍有個重頭戲「永觀寺」夜楓正待上演,其實這樣的安排頗為自虐,明明早上
人就在「永觀堂」,下午卻偏要橫越市區往西,然後現在又得折返原地。可是這
也無可奈何,昨天從「大原」回來的時間點晚,明日又奉獻給「嵐山」,所以只
能如此舟車勞頓了。
晚餐當然也是另個糾結的問題,不過中午既吃得晚,這問題就毫無懸念地往
後擱了。於是便按照原本的規劃,在「龍安寺」前搭上公車,再於「千本今出川
」轉乘另一班至「東天王町」,從那裡徒步切轉著巷路,回到熟悉的「永觀堂」

然才進了外門,望見的景象便讓我雙眼瞪大,令人驚懾的不是景色,而是整
片黑壓壓的軀影。是因為早上初訪時來得早,所以小覷了現刻吃飽喝足等著賞楓
的人潮嗎?我在人車雜擠的路上找著長龍的末尾,只見它在售票亭前幾個彎折後
,又一個大轉向串至隔壁的停車場,然後我是在斜穿過整個場區才看到工作人員
舉著末尾的牌子,頓時欲哭無淚。
雪上加霜的是原本僅徐徐而落的綿雨開始擊打得迅捷,使得這漫長隊伍成了
身心的雙重折磨。於是我只能耐著性子把它當作某種修煉,放空自己,終於在腰
腿酸痛到難以忍受之前買到了票,跟著人潮湧入庭院。
迎面的自然是「鶴壽台」前的那片火楓,在燈光的照映下,雪淨山牆與豔麗
葉色形成強烈對比,相當勾人目光。不過才定望了幾眼,記憶中仍美得鮮明的「
放生池」已喚著我,讓我不由自主往那轉去。
依著早上行過的經驗,我鑽進近處的那座望亭,那兒有簷牆可以避雨,能自
在專注地拍照。然有這樣思路的不只我一人,亭裡人潮推擠著,要不受干擾也非
易事,於是我乾脆先把傘擱在牆角,讓手邊少點累贅。
費了番功夫將自己挪移至窗口後,我終於看到「放生池」在夜晚的模樣,原
本於白天輪廓顯明的屋閣此時都隱了形跡,甚至連島上的小神社都只是塊墨色斑
影,使得楓的顏姿更為醒目。苔岩的綠意被楓紅垂掩,然後那交綴的斑斕順拱橋
蔓延,環舞至整個池畔,燈心處燦爍,光尾則轉為燄舌,燃得赤烈。
但這樣的景色也讓我無法分神,原本還不時瞄著雨傘確認其存在,然當開始
尋找角度按動快門,便索性賭著大夥的良心,專注景框、保持手臂穩定,懶得再
回頭。可是,旅途或許就是註定要有波折,待我一輪拍完,雨傘卻已不翼而飛,
讓我當場愣呆。這下可麻煩了,我淋雨事小,沒東西遮著相機才慘啊,難道整個
晚上都要放棄拍照?
不行,怎麼可以這樣空手而回,我想著它離開視線不過二、三十秒的工夫,
小賊肯定走不了多遠,於是立刻奔出亭外,用眼睛快速掃射。還好命運之神大概
只打算稍稍捉弄我,不遠處恰巧有個男生邊走邊試開手上的傘,讓它張合著,極
度可疑,傘的形樣又跟我的極度吻合。於是一股暴怒之氣莫名湧上,很少放聲嚷
喊的我用英文大吼:「嘿,那是我的雨傘!」
本以為接續會是各執一詞的爭吵,但對方卻霎時怯赧,他縮著頭連說著「
sorry」然後把傘遞還給我,順利得出乎意外。突然間我覺得自己好像太過凶暴
了,畢竟我的傘骨原已折了一根,又這樣倒在牆角,或許他只是將它認定為被丟
棄的壞傘,拿來廢物利用吧。
不過再怎麼說,能找回傘總是件幸事,雖不值多少錢,卻決定了今晚是天堂
還是地獄啊。我一邊想著沒傘後可能發生的慘況,一邊沿著池邊往前走,漸漸地
,那些相似卻又氣氛不同的景畫在水岸轉現,首先是遠方山坡上的「多寶塔」,
它被光照投射得熾白,讓人忍不住勾想著,若登階下望,將會有怎樣的斑斕楓院
與螢爍市區相嵌合。而再往前,是「辨財天」神社的石砌鳥居,它與楓的枝幹交
融一起,緋葉在其身臂探長著,讓拱橋成了紅豔甬道,劃往盡頭幽微的屋殿。
本以為如此行去便能走至「極樂橋」,眺看寺裡最經典的畫面,但竹籬茶區
這邊卻被隔出動線,若硬要往前便得違規跨越,與人流逆向了。自然也是有遊客
為了方便懶得遵從,可是想想對我而言僅是先後順序的差別,就不唐突行事惹人
白眼了。回頭轉至殿舍區,這邊看起來跟白天不同,似乎沒有開放內部觀覽,所
以能逛的只有附近的池徑。
然要參拜還是可以的,由支路走上短階到「御影堂」前,仍可見信眾於殿外
低眉默禱。我透過推敞的拉門往裡看,堂內弧簷綴鈴金燦,沒有遊人的雜擾,更
顯得壇陣的莊嚴。不過殿前小院才是令我定望許久,難以移步之處。白晝時淨沙
銅燈營造出光暗間的反差,但此刻卻選擇同歸幽境,僅讓燈芒映顯了勾簷稜線,
於是眼前便像有位隱者孤身抬望,看葉梢的斑彩在碧黃橙赤間流動,演示著夏秋
的交替。
佇望之時,雨水在傘面上擊點,彷彿也間接地敲打於心頭,喚醒深藏在裡處
卻頗值得懷想的往事。於是當盯著枝頭的楓紅往前行走,漸漸有種不切實際的感
覺,像是踏入了虛境,胸口有什麼開始發熱著悸動著,卻又被因燈光而炫亮的雨
絲添入些哀傷與悵惘。
爬上了隔鄰的長階,「阿彌陀堂」的柱椼彩繪華亂,但已難再見殿內的回首
如來。所以現刻這樣的追想又是什麼呢?莫可名狀,憶不全事物,只是勾起了深
刻又澎湃的感觸。怔怔中返身下行,我看見了階底的靜立觀音,雨水將它潑淋得
斑灰,在其顏臉繪上淚痕,那模樣便像是承載了世間的憂傷,也替我心中的悶窒
找到出口。我往旁環望,石燈寂滅,彩楓炫揚,這樣的景緻似乎也映顯著失得之
間的輪迴,讓人在回首之際,學習找到其中的雲淡風輕。
訪過了「阿彌陀堂」與階前觀音,餘剩的便是「極樂橋」了。行抵時,等候
拍照的遊客已排成了長列,讓我猶豫是否也該這樣虛耗。往前望,橋身有工作人
員駐守,不斷催著不拍照的人莫作停留以免阻了通道,於是一轉念還是跟著排了
,畢竟好不容易來此,最經典的地方只匆匆過眼未免太不值,況且夜雨中的楓林
如此淒美,等候便也是看景,讓自己沉溶於這氛圍亦是種酣醉。
或許是奔雨讓遊客少了些琢磨於攝影的心思,隊伍以一種不快但尚能容忍的
速度推進,然當接近橋身時,前流的勢子突然卡住了,而且是久到令人紛紛竊語
往前望的那種。我好奇地跟著探頭,原來阻住隊伍的是個年輕外國男子,他於橋
欄架好高檔相機,頗為自在地等著長秒數曝光,然後盯著螢幕檢查成果,但似乎
怎樣都無法滿意。
這是否也算種處變不驚的才能呢?過往在歐洲常遇到這類型的外國人,他們
對先來後到覺得天經地義,所以等候時極有耐心,輪到自己也很不在意他人目光
給予的壓力。但我就不行了,好不容易等到前面人眾認清事實,將他當成擺設陸
續超車,輪到我接近橋身,心裡仍擔憂可能射來的白眼,於是採取橫移一步後狂
按快門再橫移一步的輪迴,期盼亂槍打鳥中會有可接受的照片。
然就算手裡操控著相機,眼睛還是緊盯前方水光。那兒橋身串接島岩,牽著
低探的楓枝,形成一道優雅的起落拋弧。天幕雖墨,卻因院裡的華燦染了些黛青
,池水則被抹上多彩的光尾,顫晃著,像回應人心中因這景色而揚動的思緒。而
那被深秋灼吻而生的楓紅是舞者,擺揚著各自風姿,卻同時串成帶有流動故事的
畫面,於是我望著,也微笑著,從過往的緬懷中行出,享受現刻的迷炫。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