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記] 台北 寶藏巖小遊

作者: morningmist (辣油)   2016-10-11 11:44:41
圖文好讀版:http://genkinlife.com/2016/10/05/new
有一天,接近黃昏時分,太陽公公即將下山和月亮小姐交班,
上空掛著一幅以藍天為底,伴有橘泛黃的暖暖夕陽畫面,
仰臉望著天,邊欣賞邊漫步,沿著新店溪走在福和河濱公園上,
朝著自來水源區的方向前進,無意間發現小觀音山的山腳下,
有一處隱藏著紅磚白瓷,日積月累下帶有濃厚復古風味的寶藏巖共生聚落。
寶藏巖聚落起源於清朝時代,一群居民的到來,
其居民在小觀音山的山坡上開墾,隨後興建了寶藏巖寺。
日據時期擴建的軍事設施,在日軍撤離後,遺留下來的軍事機關貨倉庫,
而後轉為附近居民使用的空間,並成為聚落內最早的避風港處。
光復之後,成為部隊紮營之處,
當時駐守在當地的軍人就地取材趁夜晚偷偷地搭起簡陋的房舍。
到了民國60年代,駐在寶藏巖的守軍撤離後,駐守當地的老兵、
退役的軍人等紛紛進駐,將原本的房子重新翻修、加蓋,
短時間內讓聚落大規模成長,很快的山丘上佈滿了各類大小異形的屋頂樣貌。
由於都市發展之導向,寶藏巖一度面臨被拆遷的處境,
經過一番的討論與研究,以及歷經一連串的聚落保存運動,
於2004年寶藏巖正式被登錄為歷史建築,
以聚落活化的形態保存下來。
於2006年底開始進行聚落修繕之工程,以「自力造屋」的特殊地景,
而後也成為台北市第一處歷史聚落,並內含市定古蹟「寶藏巖寺」。
原住戶持守其山城生活的「寶藏家園」,
2010年正式導入藝術進駐的「寶藏巖國際藝術村」,
並設有體驗住居生活的「閣樓青年會所」,
讓社區與藝術創造「共生」聚落的生活基調。
從空間活化、聚落共生的開始,以「共生」之概念,透過多元文化的發展,
實踐聚落生態、藝術、社區彼此之間對話的藝術空間。
一路上的努力與付出,
如今台北國際藝術村-Treasure Hill寶藏巖的存在不僅證明夢想成真,
更是賦予她全新生命氣息的面貌。
Treasure Hill座落於公館水岸旁,聚落入口處的水泥牆面上,
繽紛奔放的色調文字串聯,搭配彩色的導覽地圖,讓初次參觀的旅人都能一目瞭然。
透過藝術拉近人與聚落之間的距離、更是縮小空間與時間之間的範圍,
越走近山丘上的聚落,越感受她心跳律動的節奏。
開始這一趟探索之旅,越好奇越能發現更多驚訝在身旁!
巷弄裡的街道,縱橫交錯不規則性,樓梯階層高低寬窄不一,
街與巷之間卻是緊密相連!陽光穿梭在房與屋之間的隙縫,
藤蔓攀爬整面水泥牆,如同一塊綠油油的窗簾,呈現聚落堅強的生命力。
聚落裡面除了進駐各式各樣的藝術工作房,許多角落或閒置區,
佈滿著一些特殊藝術作品,添加許多藝文氣息。
走在巷弄中,另外發現有趣的信箱牆,
你可以選擇以當地特有的地景畫面為底的明信片,
寄送給你的家人或朋友作為紀念。
有幾處的牆面上,由國外藝術家親自繪製的圖畫,顯得藝術在空中的交流,
給予一種傾聽與表達的平台。越往上坡走時,在不起眼的角落地方,
有一間令人想放空又放鬆的空間,一本生活哲學書搭配一杯熱卡布,
坐在窗邊望遠新店溪,裝扮成氣質文青一整個下午。
這一趟探索之旅,印象最深刻的是廢墟花園,約六坪大的廢墟,
放置綠葉盆栽和幾多小花點綴,將水表鐵蓋廢物利用並著色做成階梯使用,
看似廢畜的地方,卻因為綠葉花朵樹木植物的生命,
點燃希望的光明,即將凋零估委的都市叢林,
藝術能量帶來改變,再度燃起生命的熱情。
各個房舍拼拼湊湊簡陋的建築,即便經過幾次的翻修和加蓋,
最重要的是聚落表達純樸的心屹立不搖!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