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記] 京都櫻雪【四一】法隆寺-西院伽藍

作者: polesirius (ff)   2016-03-15 11:40:03
~※ 法隆寺-西院伽藍 ※~
圖文網誌版: http://blog.xuite.net/sirius99/blog/389774529
對多數旅人而言,「法隆寺」應是個低調的存在,而我若不是十年前正巧翻
閱一本世界文化遺產的介紹,恐怕也不會注意到吧。那本書出版的年代或許有點
早,日本方面只記述了兩處,甚至連登錄於1994年的京都都沒有。而這兩處的其
中之一是「姬路城」,它名聞遐邇,被列名理所當然,另一卻是個相當陌生的地
方,叫作「法隆寺」。
那單頁的介紹裡僅附了張小照片,很難讓人摸清梗概,唯一讓我留存印象的
,便只有「現存最古老木造建築」之稱號。不過那本書開啟了我對世界文化遺產
的憧憬,「法隆寺」也成為我若有緣去日本定當追尋的目標。因此當今年起意構
想了京都行,便怎樣也得排出空檔,到這兒拜訪朝聖。
此寺位於「斑鳩」地區,稍稍偏離了奈良的繁華市心,但交通不會太麻煩,
搭乘JR至「法隆寺」站只要十分鐘車程。下車後,為了保險我還特意跟服務台問
了方向,阿姨們熱心指點接駁公車的位置,順便提醒下班車就快到了。其實走路
過去也行,但似乎得花上個二十餘分,對寸金難買寸光陰的我,還是搭公車省時
省腳力比較實際。
公車站就在JR旁,相當易找,邊等候邊望著站體別緻疊層的瓦簷山牆,一會
兒便見車徐徐停靠。搭車的旅客並不多,但都似與我同樣目標。倚窗怔望、看清
冷街道拐折,須臾便抵達「法隆寺」了。
此寺築立的年代古遠,是比「奈良時期」還要早的「飛鳥時代」。當時的「
聖德太子」繼承父願完成了構建,雖然數十年後便遇上火劫,但很快又再次復興
,慶幸的是幾次戰爭都未摧毀其存在,就宛若潔身亂世之外,為我們留下難能可
貴的文化珍寶。它原與「興福寺」同樣隸屬於「法相宗」,但就如「清水寺」分
支為「北法相宗」,它也於近年獨立成「聖德宗」。
下車遠望,「南大門」格局素簡,串著長牆橫踞,但簷冠厚重挑揚,點出寺
院入口的渾凝氣勢。從門穿入,迎面的是條筆直參道,兩側為附屬子院的築地牆
,它們縮聚了視野,將訪眾的目光焦點牽引至徑末叢集屋閣。一路前行,這些被
植林綴掩的塔殿也逐漸清晰,然後「中門」終於隨步伐的趨近現顯其輪廓,在階
台之頂標誌寺院的核心。
會稱之為核心,是因寺院其實占地廣闊,目前我踏行的中軸所指,不過為「
西院伽藍」,假使再往右轉,尚有「大寶藏院」及「東院伽藍」等著我依序拜訪
。算算時間,若想趕上接駁回JR的末班公車,每區只有半小時的餘裕,得警醒點
,不能過於放鬆。
望著「中門」,相比於「南門」的樸實,其形構較為豐富,光是歇山簷脊帶
出的雙疊翔飛,便讓它如巖嶺雄峙般,戍守於翼展迴廊,側後半顯的「五重塔」
更讓它添增嶔崎跌宕線條。門面設計也與概念中不同,是呈雙數開間,有著兩道
入口。不過不知是為保護古物,抑或僅用於儀典通行,徽紋綴飾的遮簾下,欄架
橫擋,只能於階下仰觀兩側仁王英姿。他們一如傳統,以口的張閉分為「阿形」
與「吽形」,千年的風霜沾染讓其賁結肌軀色塊斑殘,卻仍用揚舞威嚇肢臂再結
千年之約,誓逐去世間所有貪嗔妄念。
由於在櫻花季到訪,原以碧翠林樹妝點的樸褐寺院多了另重色階,粉柔清婉
的花顏在牆樓邊淺笑而綻,偶爾幾簇的染抹,便似讓院舍逆轉了時光,回到最初
的榮盛。我望著櫻朵的歡揚一路行至迴廊邊角,在這兒買了三連的套票,然後輕
步踏入「西院伽藍」。
一般寺院的中軸佈局,多半在疊門之後便是「金堂」、「講堂」依序而立,
但或許是「飛鳥時代」的美學思路,一如「中門」開間數成雙,這兒院心也是雙
樓併立,西為「五重塔」,東為「金堂」。我仰望著「五重塔」,不知是否為錯
覺,其塔身比先前看過的更為纖瘦,但塔簷依舊廣揚翻飛,兼著頂層樓面縮幅近
半,趨前端賞時,會覺其勢更為陡峻高聳,宛如擎著相輪穿雲破天。
看著牆柱斗栱的雲弧線條而下,很詫異地竟讓我數出了第六簷,再觀察須臾
,才理解它在底層添附了外拓的「裳階」空間,因而也多了另人混淆的襯簷,若
仔細探覓,四角還有小小的奇獸雕像,以逗趣神情支撐著兩層簷間的隙距。
過往的「五重塔」多半門扉緊掩,就算號稱有著精美古繪,亦無法一窺堂奧
,但這兒的卻是門戶張啟,雖設矮欄隔擋,至少仍可於外略望。登階上至門口,
塔裡照明昏暗,印象中似僅憑門外微光勾顯內部景象。原以為正中擺置的應為端
坐菩薩,但卻是很特別的帶景雕畫,像是在塔之心柱圍聚起疊山岩雕,而後用不
同主題於四面創作。東面是「維摩居士」與「文殊菩薩」的機鋒對語,南方呈現
「彌勒菩薩」之說法,繞至西,為印度諸王分領「釋迦牟尼」舍利的情景,而正
北是最為經典的作品,重嶺之下,「釋迦牟尼」以安詳面容橫躺圓寂,周遭一眾
弟子環擁,容形哀淒。
繞觀一周後,我行往隔鄰的「金堂」,彷若欲與「五重塔」應和,它也有「
裳階」與襯簷。在形構上,看似以雙層樓面築砌,但縮窄的二樓其實只是裝飾功
用,它堆疊起層次,豐富著稜線,讓歇山簷在斜捺後能藉下簷再作延伸,與「五
重塔」併立一起亦較為勻稱。再細望頂簷下的環廊雕琢,挑曲斗栱、卍狀花欄、
人字欄間束,簷角輔撐的細柱也刻鑿為雲龍盤繞,儘管「五重塔」高峻醒目,它
亦以穩闊之姿昂立,毫不遜色。
堂內正中敬奉的是用金銅打造、源自「飛鳥時代」的珍貴遺產「釋迦三尊」
,兩側則為「藥師如來」與「阿彌陀如來」。周邊另能見著樟木質材的四天王偉
立於邪鬼之背,據說是日本最古老的此類作品。然很可惜地,在走過無數寺院又
無法攝影的情況下,這些雕作究竟是何樣形貌,已無法在腦海辨清與追跡了。
院心塔殿並立,但雙生的建物不止於此,迴廊的東西側還分別有「鐘樓」與
「經藏」勢成犄角,前者築於「平安時代」,後者則生於更早的「奈良時期」。
它們模樣相似,很難看出歷史演進帶來的風格界分,對我這外行人而言,差異的
就僅是「經藏」因收藏典籍而窗柵密掩、「鐘樓」則為遠播擊響而樓壁開敞吧。
比對過廊端這兩棟建物,接續自是走向與「中門」對望的「講堂」。原本它
被隔於迴廊之外,但由於「平安時期」「講堂」重要性提升,重建之時便被包納
而進,迴廊也因而彎折為「凸」字形。儘管如此,它卻未踰越「金堂」的領首地
位,僅以單簷之姿,背襯在院底,橫展於廊間。
走過隨風飄拂的徽簾,我行進堂內,此堂廳廊開敞,採光明亮,故還有由殿
外借得的照片作為回憶憑依。壇案上敬奉的是「藥師三尊」,座前「四天王」護
衛,可以觀得如來容身的圓潤線條與背板的細緻雕鏤,而那其間金燦的藤葉勾捲
,也現顯那時代的精湛工藝。
如此將「西院伽藍」訪行一圈,我再次抬眼迴望,廊邊幾株櫻樹揚展,那還
在枝頭艷麗的,便似復現著古寺千年前的風華。而那隨細雨翩落於地的花殘,應
就是風蝕霜侵為塔殿刻烙的輪迴禪韻吧,乍看深晦難以參透,但當細細端詳,卻
有種帶著寓意的美感,讓人思索,引人懷想。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