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記] 張家界遊記【十六】寶峰湖

作者: polesirius (ff)   2014-09-01 12:32:08
~※ 寶峰湖 ※~
圖文網誌版: http://blog.xuite.net/sirius99/blog/230873362
雖說已來到張家界,但這旅程設計卻吊足大夥胃口,先到古老宅院王府探訪
,又轉去外環大峽谷踩踏,今晨才稍稍推近一點,開拔至位於「索溪峪」邊側的
「寶峰湖」。
儘管此湖規劃於「索溪峪」,順理成章應在「武陵源」之範圍,然或因其地
理位置,倒無需從「武陵源」大門進入,遊覽車彎彎拐拐,就這麼將我們帶至湖
區了。不過也非如想像,瞬時便有清雅水色映入眼簾,抬首遠望,道路兩側嶺峰
綿延,偶爾,粗豪陡崖崩散為錐岩,離群偉立,以孤傲姿態昂揚指天,而寶峰湖
還隱匿於山後,等著我們去探尋。
入口附近有個表演台,其面對的山岩似也搭著瀑流雕琢成造景,不過領隊沒
將我們帶往那兒與黑壓壓人潮一起攪和,直接沿著崖谷主道前行。攜著會否錯過
一景的疑惑,我看著兩旁山色,與昨日大峽谷有點類似,水瀑不願林樹將嶺巖塗
抹成碧,不時以迅捷筆勢在山壁狂放揮灑,有時如遁地玉龍,有時成雪色飛髮。
激散的水沫在風中幾番騰舞,而後隨滔滔溪河馳向遠方。
沒多久,右側一道石階穿過簡樸牌坊、沒入樹叢,橫楣寫著「寶峰寺」。往
頂上看,多角樓閣在林後探出些許簷脊,其背襯的山巒則被輕霧抹得朦朦朧朧。
不知那樓閣是否便為「寶峰寺」,沒有張揚門面,僅恰如其份似個清修地,以自
身渺小襯托天地山林的壯偉,這麼望去便彷彿聽見梵音疊和,此起彼落的呢喃譜
成曲部,溫婉隨霧煙往山後飄騰而去。「鷹窩寨頂」,根據指標該是在那方向,
我想著,或許等望多些時間,就有被佛語點化的大鷹由霧裡乍現,而後盤旋穿雲
,化作霞光。
然此行並非問佛之路,湖區在相反方向,得先將自身鍛鑄,攀登陡峭一百六
十八級台階,才有資格褪去凡軀,一探仙湖之境。不過儘管一些文章皆寫著威嚇
字眼,實際爬上卻也不覺費多少功夫,或許吞吐了日許山嵐,便已吸納不少仙氣
,體輕步快起來。
須臾,小徑末端化作帶簷迴廊,通抵的正是靜謐湖岸,湖水在林樹之後現出
一隅,因著山影顯得微墨,天際帶著濃郁的愁色,隨霧靄抹染至山巒,輕緩飄落
的雨絲更加深那種欲語還休的氣息。
小艇呈仿古設計,綴上挑簷雕欄,乘著漣漪慵懶地將我們帶往湖心。霧色迷
茫,令人看不清遠方山景,但也因而織就一種神祕,彷彿於期待中層層掀起千重
紗,每前進一分,透顯的都是不同景致。於是我先望見渡口丘陵以懷抱姿態探入
湖水,形成門峽,末端賁起的山岩宛若英武守衛,以林樹為槍矛,靜望我們盪入
其國度。須臾,岸岩後現出一艘小舟,舟端搭築為亭,一位土家族少女彩衣綴身
,哼起高亢歌謠,不需絲竹作襯,嘹亮音聲在湖谷之間自顯其純淨。
導遊說若有男子與其對上三首,便可牽起少女纖手,將其帶回作媳婦。這個
「對」字頗微妙,完全自由心證,究竟得艱難以曲詞相互應和,或需嗓音勾人情
感豐沛,還是只要有俊朗面目、勻稱體身,就算唱得荒腔走板,姑娘也會嬌羞矮
身端禮,硬說是對了。不過咱們這船載的幾乎都是高齡長者,少數青壯年則裝充
耳不聞,將視線投向遠方。我看這個「對」可得對到湖乾山傾了。
舟隻緩緩往前滑行,雖有講解引導映目石景,描繪其樣貌之形似,然不知是
慧根不足,還是波長不合拍,我總瞪大眼盯望許久,卻依舊迷茫。只能對那一一
於霧靄現身的孤島、丘岩自行勾勒,有的似獸首抬昂遠望,有的背著駝峰悠然閒
踞,偶爾,勉強能辨前石頂樹呈孔雀羽冠嘴喙,後方堆高岩台為開屏尾翼。然最
令我怔望的,還是那如水墨般渲染之遠山,雖抹去原本躍動之青碧,灰茫的層巒
卻多了些隱逸。
「金蟾含月」,導遊這麼指著。一處的嶺巔高低分叉為二,像隻巨蛙張嘴正
欲從水面蹦躍而出。據說當對上特定時節之夜晚,便能見其吞咬一輪明月。而於
白晝行動的我們自與此景無緣,但金蟾在這霧掩之時,卻更像修得了神元,正吐
息著仙氣。
轉到深處,我們又遇見一艘靠岩小舟,這回立於舟尖的替成土家族漢子,音
聲同樣高亢,卻換襯上粗豪的遼闊感。導遊此刻倒沒再提什麼對不對上之事,或
怕有男團員起身應歌,偏生人家對船漢子也大笑三聲說「對了」,接著飛索拋來
將人搶擄回寨,便不知該尷尬還是祝福了。
湖區感覺應不算大,但彎來拐去卻令人失了方位,而山石每略換角度,便瞬
化為相異樣貌,也難以判定曾否錯身,這麼望著望著,便看見「寶峰湖」標誌性
景點了。那是個頎長孤石,步離了山岸,投入湖水的浸擁。導遊說此為「仙女照
鏡」,起先我盯瞧半天還抓不到頭緒,許久才恍然大悟,原來我一直以為仙女是
全身姿態,故怎麼也畫不出頭頸身段,其實它勾勒的只有髮臉,上部三分之二的
縱亂岩面是盤高髮髻珠翠,底部平滑者為其側顏,有微翹鼻尖與頰緣。她低垂眼
眉,正戀望自身倒影清容,襯上背後疊層輕漫的山霧,更顯得逸秀非凡。
這樣的飄緲景致很令人怔怔凝望,然還是得送別其身影,看她慢慢消逝於霧
煙,而這番告別也意味湖上蕩遊之旅的終點,當船隻經過另側的岸緣島峰,類似
的沿湖迴廊將我們接離小舟。在此當口,我忍不住停駐回眸,再多看些山煙水色
,才追著隊伍尾巴而去。
來的時候,大夥登的是好漢坡,回程自免不了漫長下坡路,然上山磨折,下
山竟也沒打算輕縱。眼下是條架高於崖谷的長階,依貼山壁彎彎折折而落,稱作
「青雲梯」。好在一旁還有護欄,要不一個失足,若非落地化作稀泥,便得棲於
密林樹冠,與飛鳥同鄰了。望著谷底透顯的曲繞小徑,腦中卻還印留方才湖景,
待回神時,才發覺身畔還有峻險石階往上,無護欄旁依,穿繞著樹苔不知通抵哪
裡。當走至山底再回望,亂岩之上竟有座多層望亭,猜測險階終點便是那兒,只
不知是否真有勇者挑戰此路進而遠眺。
山底設了小公園,木屋水車盤繞池水,領隊指著要我注意其內的娃娃魚,不
過尋了一會兒,也才見一隻纖弱孤寂地縮於石邊。而再往外,來時之路的謎團終
獲得解答,並非故意忽略表演台旁的瀑流,是出口必會途經此處。然這時已不見
當初似有的歌舞,但也好,少了那滿坑谷的觀眾喧雜嘴舌,清靜。
我望著表演台後的瀑流,白絹帶著滂沱氣勢自山壁披掛而落,當飛抵中段石
坡,一個轉折隨疊石層降,由疾至徐,最終橫展成雨幕。雖帶著人工造景的切砌
,卻也巧妙串接自然之景,化作演舞的背襯,很令人激賞。
端賞的當口,有個一身苗族華裝的女子婉語和我們攀談,原來也與鳳凰古城
那兒相似,欲藉合影賺些零碎錢。我看了看四周,隨著遊客散去,似僅餘她仍於
此勤奮尋求機會。節儉的老媽很令人意外,竟鼓動我答應。這女子臉形雖略帶福
態,但輕柔語聲與娟秀氣質頗博人好感,沒有先前遇過的那種輕浮俗艷,於是便
允諾這樁生意。
她心地也好,見我們老實人拍個一張便欲離去,還勸著多留些不同遠近取景
,同時招著爸媽一同合影。現在想來,做這行想必碰過不少吃乾抹淨之惡客,遇
上我們這種客氣人,不知她心底是否流下兩道感動清淚。
或許因著這樣緣由,她挪近輕聲問我從何方來,知道來自台北,便悠悠回說
:「是喔。」那語尾彷似帶著惋惜與微嘆,好像心裡藏個難以圓滿的美夢,儘管
這兒有著煙雨飄漫的山林,有著碧鬱沉凝的湖景,仍企盼某種契機能展翼將其攜
離,飛抵那現於雲外的繁華都城。儘管都城以迷炫包裝靡亂,用偽善遮掩醜惡,
依舊義無反顧。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