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介] nozzle quiz:街頭流行服飾配件品牌

作者: nanaserou (BurGLady伯格娘)   2018-03-02 17:43:23
(一)必填區
ID/暱稱:nanaserou/F
性別:男
年齡:29
地區:台北
專長/事業領域:工業設計/產品設計/企劃/美術/撰稿與文案
現況:已創業
事業類型:股份有限公司
創業時間/計畫創業時間:2017
我想:尋找合作夥伴
=============================================================
(二)選填區(可選填以提高信用)
事業完整名稱:後研設計有限公司
 官方網站:nozzle-quiz.com
統一編號:52641879
聯絡方式:[email protected]
=============================================================
(三)自由簡介區
自我介紹:29歲,成衣與文創產業背景
事業介紹:
  後研設計有限公司以創立品牌 nozzle quiz 為開始,
  以織襪產品為主打,強調高品質、精密且材質優異,
  富有街頭流行感的襪品。
  遠景以配件品牌為目標,
  陸續增加其他配件類商品如包包、帽子...等。
  目前國內有實體零售點20餘點,多為設計師品牌選品服飾店;
  實體通路的強力伙伴為誠品集團旗下的AXES。
  網路通路近十餘點,海外通路目前於ebey上架,
  18年度計畫為盡力拓展海外通路。
  今年初農曆年後,團隊決定擴展公司的業務內容,
  開始接受活動或是形象企劃、選品零售、代理等多重業務。
  我們尋求任何合作的可能,不論是好的商品需要協助形象企劃,
  或是好的通路需要擴增商品,
  又或是團體訂單、團媽、企業禮贈品都是我們可以提供服務的範圍。
============================================================
(四)其他
hello,大家好,我是F。
在版上也待了一段時間,簡單跟各位分享一下創業的過程。
底下文長,在開始以前,如果您有興趣,
我建議您先瀏覽我們的官方網站和臉書頁面,會對接下來的介紹更能代入:
官網:http://nozzle-quiz.com
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nozzlequiz/
●概念萌芽
最初我們推出 nozzle quiz 的織襪商品是在2016年的12月測試銷售,
但是這個開發計畫往前推最初的萌芽點,大概落在2015年的6月。
當時我和我的同事都是女裝盤針織毛衣的產品開發,
我兼任業務的工作、他則是專職設計,後來我們陸續離開了這間公司。
當時的針織毛衣盤路開始多了很多以毛圈組織變化來製作的款式,
樣板不複雜但是線條卻越來越細致,這可能跟當時古又文造成話題有關。
而我們都對流行文化有興趣,興起了"織襪為何不能也有這麼別緻細膩製作工藝"
這樣的念頭,同時希望望透過織襪,涵蓋更多的流行文化在裡面。
這開始我們創業的念頭。
●產品設計
我們以經典流行鞋款來當作發想,最初的概念是
「把一雙有時代文化意義的球鞋轉化為一雙襪子」這樣的想法,
但是很快發現這樣直觀具象的修改不是一個好的方式。
相關的案例可以參考 B&EGG 這個國內品牌,我們認為是非常不理想的商品。
後來參考了一些國內外的襪款品牌,最後我們找到了一個比較接近我們概念的icon,
"stance" x "undefeated" 的corss系列,
是一組傳達了街頭感、流行性、運動性的產品系列;
也確定了我們對品牌的調性的想像:街頭、流行、文化的與機動性的服飾品。
隨後透過最初的初衷,我們在144 ~ 156針目織襪機台有限的結構限制下,
盡最大的努力創造出立體、富有面感肌理的襪款造型,
結合我們選定的經典鞋款當作設計謬思,
陸續創造了數款襪款,從0到拿到第一雙合格的樣品,
經過了大約一年。第一雙樣品衍生到12月總共4款襪款11組顏色又花了半年。
比如取 "Reebok PUMP" 的造型來轉化而成的 REPYU ,就是我們第一組商品,
或是以 Adidas Stan smith 來當原型設計的 ADSU。
在設計過程中我們保留了一些經典元素,轉化成織襪的視覺效果,
最終我們對產出的結果還算滿意,
當然過了一年我們的觀念也有一些改變,希望創造出更多不同的設計商品。
在每一組配色上,我們賦予他一些文化符碼,
比如以 第五元素 的藍星人女高音來當作背景創造的 REPYU-蒼藍色;
或是以二戰期間的傳奇日產戰鬥機 橘花NE-12B 為發想的 VETAR-橙綠色。
●形象構成
最初我們雖然定位了品牌調性,
但是我們仍然透過多種的工具來確定我們的品牌核心價值:
我們到底提供甚麼?
在這裡我們使用了消費者任務圖表,圖表出自獲利世代一書,
揣摩消費者購買一項商品時,他希望得到甚麼?
最低標的基礎是甚麼?
均標得供應是甚麼?
高標喜出望外的服務是甚麼?
透過這些量表,我們得到更明確的品牌定位。
之後我們在每一季的形象拍攝上面,都圍繞著這個定位來進行,以確保形象不會偏離。
●商品的困難
雖然我們強調這些商品視覺、形象、調性或是定位,不免我們會收到一些疑問,
其中最難以解決的問題就是"機能性"的有無。
在這邊我可以很肯定的告訴我們的客人,
我們的機能性絕對不會輸給市面上強調機能的襪品,
而更多時候,機能性的來源取決於襪款材質的選擇。
在同樣等級規格下,
棉就是比尼龍舒服,但是就是比較濕。
羊毛絕對比較保暖、但就是比較悶比較臭。
化纖就是沒那麼舒適,但就是比較快乾。
混紡可以兼顧,但也可以說是一種話術:
100%羊毛當然比50%羊毛保暖,但是剩下50%使用吸濕排汗抗菌紗線,
就保證有這些功能嗎?不會只剩下50%?
號稱保暖的中空紗,如果效果這麼好,為什麼還需要做磨毛效果?
在 "機能性" 的招牌下,台灣的客人被這樣的話術困擾太久了,
甚至連通路都離不開這樣的文字使用來銷售商品,
而站在生產、製造的角度,我們都不認為這是問題。
因此我們決定跳脫這樣使用話術來拐弄消費者的邏輯,
把品牌定位為"流行飾品品牌",販售的是一種風格,
高級產品該有的功能我們一樣不缺、
該選用的高級原料我們絕對挑最好的,但是這些不是我們唯一的價值。
創造用戶自己滿意的造型與品味的想像,才是我們傳遞的目標。
●公司成立與行政問題
偶爾會有人詢問公司設立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這部分有太多人說明過,我只簡單帶過。
基本上,如果妳在市政功能順暢的縣市,這些行政工作完全可以獨力完成,
我們公司在這部分完全沒有找代書、代辦,透過網路搜尋資料,
市政府工商科的資訊,以及詢問工商發展科的承辦專員,雖然多花了一點時間,
也在三周左右完成了這些工作。
(於此同時我還是上班族,所有的工作都是透過中午休息時間打電話詢問與辦理)
 ○該考慮的事情有:
 公司形式,我們是有限公司,但是現在獨資跟兩盒公司有更優惠的稅率,
 可能可以考慮(當時未修法所以沒有好多少)
 資本額,如果沒有要承接大型包案,資本額不用多。
 但是資本額多寡多少會影響合作企業對自己信用的評價,
 我們最初是五十,後來增資到兩百,因為這也關係到投遞公部門補助案的低標。
 股份分配,有限公司基本上是以出資額設定的,但是可以在章程內自己加註但書。
●產品推廣
眾所皆知,臉書廣告現在非常不實用。
我們目前也在尋找更棒的廣告方式,中間我們嘗試過幾個方案成效不錯,
第一是好的企劃內容,可以增加推廣度。
第二是和合作夥伴(通路或是其他品牌)的合作專案,也是一個好的方式。
自己的經驗是,臉書廣告像是一個興奮劑,錢放進去讓妳心跳加速、觸及率好高好高。
但是過了週期呢?除了信用卡帳單跟一些訂單之外,甚麼也沒有留下。
雖然如此,要不要下?要下,不然品牌成為一攤死水,誰也不樂見。
下多少?各公司要衡量一下同樣的錢,妳可以做多少事?效益多少?能不能負擔?
近期的感受是,一些傳統的推廣方式 (擺攤、上架、毛遂自薦、口耳相傳、親友介紹),
可能具有更好的效果,但是跟買廣告絕對是相輔相成的。
今年四月我們要參與第一次的文博會展覽,期間也會努力地進行海外參展的機會,
希望屆時我們也能成為國外媒體報導的品牌,紅回國內。
●產品規劃
在這邊,我把產品規劃分為兩塊。
品牌的產品;公司的產品,一間公司旗下可以有好幾個品牌,
一個品牌要有多少商品取決的品牌的"個性",可以把品牌當作是一個法人,
他的一言一行都要合乎他的個性。
公司卻不是,公司是一個無機的集團,也因此我們可以給予公司更多不受限的活動範圍,
努力的拓展公司更多工作業務的機會,
代設計產品、代生產、產品規劃、設計規劃、形象企劃與美術、攝影、文案,
都是我們服務的範圍,一方面拓展客人,
也希望結交更多同樣為自己品牌與公司打拚的陌生人們,成為未來彼此砥礪的合作夥伴。
自己經營了一年多的創業心得,大概到這邊,
其實有很多小事情可以分享,可能重要也可能不太重要,
如果真的很有興趣,再請私下聊吧!
對於我們產品與服務有興趣的版友,歡迎直接到我們官網查看,或是問我。
奉上最新一季的Lookbook,希望你們喜歡:
https://www.nozzle-quiz.com/pages/18ss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