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閒聊] 客戶回流時開的價格

作者: NaoGaTsu (那歐卡茲)   2017-09-14 17:43:20
在談到顧客忠誠度時,
有個重要的衡量指標叫「顧客認知價值」,
顧客認知價值和顧客滿意度直接相關,
而顧客滿意度又和顧客忠誠度直接相關。
白話來說,
顧客認知價值,就是
顧客「主觀認知」到您提供的產品,對他而言有多少價值。
如果顧客認知價值大於您產品的實際價值,
例如,顧客主觀上認為您提供的產品他願意花800元來消費,
但您提供的產品實際上只需要500元,
那麼對顧客而言,他主觀認知上就會覺得自己「賺到了」,
因此就會有高的顧客滿意度,而高顧客滿意度會帶來高顧客忠誠度。
反之,如果您提供的產品,在顧客主觀上認為只有350元的價值,
但您提供的產品實際上需要他付出500元的費用,
狀況就會反過來了。
※ 引述《rubric ()》之銘言:
: 最近遇到一個問題
: 以前去理髮時,常在想
: 為何第二次去找同一位設計師時,
: 費用通常會較貴 (例如 350 => 500) <= 我多數遇到的店家
: 當時的理解是,一開始不熟,於是降價讓客戶有意願嘗試,
: 後面我(客戶)認同了他的技術,於是就抬高價格
: 不過以前還不習慣這種模式時,會覺得"怎麼熟客反而更貴?"的感覺
這是受限於服務業的特性:
顧客沒有消費過之前,無法得知你實際上的產品價值,
他們也就無法衡量你的產品對他們而言是否「划算」。
服務業的產品和一般零售業不一樣,
一般零售業的產品,因為顧客可以「直接看得到」產品本身,
且產品本身通常具有競爭品項和替代品項,
如果顧客過去有使用過競爭品項、替代品項的經驗,
顧客在評估你的產品價值上就會很容易,
例如,一件海灘褲、一個紅豆餅、一份夜市牛排、一隻iphoneX,
我們(顧客)都會有既定主觀認知上的價值衡量標準:
「紅豆餅應該在多少錢上下、紅豆餅應該長成什麼樣子。」
以衡量另一個業者提供的產品是否「符合」或「超乎」我們的價值預期。
但服務業需要顧客「實際消費」、獲得了服務(產品本身)體驗後,
才能衡量產品是否符合、超乎顧客的價值預期,
所以,對服務業業者來說,就算我的產品價格為500元,
顧客在「進門消費前」基本上都是處於一個無法衡量我的產品價值的狀態,
當顧客無法衡量價值時,通常就無法以認知價值來跨過決策門檻而進來消費,
通常在這個情況下,顧客用來衡量要不要消費的唯一標準,
就只剩下自己的所得購買力標準和勇氣了,白話來說就是:
我實際上付不付得起、付得起的話要不要賭一次?
所以,服務業業者在面臨這個狀況時,通常有三種做法:
一是「提供」給顧客「可以在進門前」或「消費前」就衡量的參考標準,
讓顧客可以產生主觀認知價值上的評價,用以對照你需要他們付出的實際價格。
例如列出你所提供的所有服務細節(含服務所使用的物品品牌、成份、價格)、
提供具體服務發生時的照片與影片給消費者做參考(如360度環景照)、
使用者評價(如部落客評價、fb評價)、明星代言、與競品的對照分析等等,
或是使用一些消費者心理學與消費者行為學上的手段,
例如利用框架效應來使顧客產生一個假想的認知價值,
都可以讓顧客更容易衡量你提供的產品價值。
二是「降低」顧客的購買決策門檻,
通常我們可以透過風險移轉或是增加服務附加價值等等的方式,
來降低顧客的購買決策門檻,或是提高顧客的購買意願(以跨過既有門檻),
風險移轉的概念是在既有的產品服務上「附加」一個風險貼補,
例如30分鐘pizza未送達免費,就是一個風險移轉的方案,
而增加服務附加價值的概念,
則是因為「服務本身」在顧客未進門消費者前無法衡量產品價值,
但附加價值只要顧客曾經有過消費經驗,他們就可以針對附加價值本身進行衡量,
例如做頭皮護理1688很難衡量價值,
但做頭皮護理的時間內,顧客可以獲得一組免費的85度c下午茶套餐,
後者的「附加價值」就是顧客可以衡量的部分了。
三是「降低」顧客的賭注風險,
所以,明明一個服務業的產品價值是500元,為什麼降到350元來吸引客人?
最有可能就是為了降低顧客的賭注成本與風險,
讓顧客不論實際上的產品價值如何,更加「願意一試」。
: 如今輪到小弟成為談生意者 (剛經營不久)
: 開始經營以來,某天有一位回流客戶上門詢價,
: 由於剛進場報價有稍微壓低 (大概是市場行情中低價位)
: 此外,想說對方會回來,應該是有一定信心才是。
: (且當時對方經理有來拜訪我們,肯定我們的服務)
: 考量到成本,我們決定將價格拉回一般市價。
: 結果得知對方開始在找其他廠商,且應該有可能會跟其他新廠商合作
: 於是藉由此次經驗,有了一些問題與想法
: 1. 可能理髮店<回流客戶回到原價>的方式、
: 不適用在B2B、服務企業的案子 (小弟非商科,這方面不懂)
B2B行銷和B2C行銷差異很大,
你甚至可以把幾乎所有B2B的TA都當成在B2C產業中的價格敏感度高消費者來看。
商業是為了追求利潤,
所以幾乎每個業者都具有高度的價格敏感度,
你一開始報個低價,他有好看的利潤,當然接受,
後來調回市價,他當然就得去找「其他能提供好看利潤」的業者了。
: 2. 客戶忠誠度,其實是不存在的?
: 有跟人討論過,他們說就連親人間都沒所謂的忠誠度,陌生人之間何來忠誠?
: (他們舉的例子是自家賣電扇,過去親戚都會跟他們買,
: 但只要商場比較便宜,就會找商場買)
: 不過這例子適用與否小弟也不清楚
: 於是上網查了一下文章
: 看到這篇文
: http://books.cw.com.tw/blog/article/687
: 文章內容大致是: (若理解沒錯的話)
: 除非你表現"異常"突出,讓人"非常"滿意,留下"難忘"印象,
: 才有可能成為死忠客戶,才有"忠誠度"可言。
: 而我想起過去的理髮經驗,當價格回到原價時,其實第一個感覺是不好的。
: 因此想出一個 <大略>的結論,也就是
: 商場上只有拚價格和服務
: (小弟經驗是價格多數狀況會大於服務)
: 而沒有所謂的<忠誠度>
如果你的感覺是不好的,那就代表該店提供的服務漲回原價後,
沒有達到你的認知價值標準。
像我這種頭型很難搞的人,遇到可以妥善處理我的髮型的設計師,
就真的不想再換設計師了,即便她漲個一倍我也不會覺得反感。
每個人的主觀認知價值衡量標準皆不同,但背後運作的理論是相同的。
實際上,服務業的服務並不需要「異常」突出,就可以建立忠誠度,
這是因為顧客在進行消費時,其實有很多心理成本與轉移成本,
妥善利用顧客心理認知上的這些成本,就可以建立足量的忠誠度和顧客群。
: 在此想問的是,
: 1. 不知道各位創業前輩對<忠誠度>的看法如何?
: 個人想法,若同樣服務,自己第一次上門是3萬,
: 第二次上門變5萬,當然會再考慮。
: 這種第一次比較便宜的可能不適合"高價位"的產業?
: (也就是會不會僅適合5000以內的服務產業?)
同上,B2B多數情況下不能同理,
但如果你提供的是冷氣室內外機洗機服務這類,
不具有高度替代性,但服務品質差的話,客戶端風險會非常高的產業類型,
那就另當別論。
: 2. 政府機關的案子(的窗口之類) 會不會"比較"有忠誠度?
: 以前聽說會比較有,因為他們怕出包,跟之前合作過的廠商合作,比較保險。
: 但遇到幾個case,又感覺似乎是在拚最低價,長官總是想找愈低愈便宜愈好。
: (不過都是高規格標準就是)
: 不知道大家看法如何?
ANS:不會。
: 文筆拙劣,感謝前輩們看完文章。
以上,提供給您參考 :)
作者: rubric   2017-09-14 22:56:00
受用無窮,大感謝,將時常回來複習各位前輩的寶貴經驗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