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Puccini et moi與女同志漫遊者的分析

作者: zebre (晨曦的藍鬍子)   2014-11-05 17:39:56
Puccini et moi深刻地描寫女主角Allegra內心自我認同的性傾向,影片一開始就提到
性別差異,對於男性來講,是頭腦在主導他的身體和情慾,對於女性則是心,於是當
Allegra分別愛上Grace和Philip時,他們交往的過程和模式顯示了性別差異,Grace總是
落淚和感動,而Philip總是談他的思想和哲學專業。漫遊在台灣和法國之間幾乎每個訪談
者都有問到他們對於性別差異的看法,當然,有人提到男性也可以是很敏感和情緒化的,
但是由於社會制約和教育背景,男性比較壓抑,少表現自己的情感,雖然有人提到性別是
沒有差異的,但多數的人認同女性較為情緒化。在Puccini et moi
的片子裡頭即便它是以劇情片來呈現一個敘事的故事體,但主角都有談論到自己對於社會
性別的看法,Grace說,男性是隱藏的,並且不說愛,用來質疑Allegra是否也像男性一般
是如此的狀況,由於Grace和Philip曾經是情人,而後來Grace又和Allegra在一起,而
Allegra剛與Samantha分手,然後遇見Philip,又跟Philip在一起,所以此部片子有兩個雙
性戀者,而且這兩個雙性戀者對於與同性向和不同性向的人都可以進行做愛的行為。我在
漫遊在台灣與法國之間,也有訪談到雙性戀者,或是宣稱自己是同性戀者,但曾經和男性
交往過。當我心中充滿疑惑,關於有一位異性戀者女性告訴我,男性對他們才有性吸引力
,她無法跟女性做愛,我把這個當成例子,詢問里昂的女同志關於他們的看法,有兩位雙
性戀者表示他們愛上的是一個人的特質,並不是她的性別。有一位現在正有穩定交往的女
同志表示,她曾經與男性做過愛,她並沒有討厭或是過程是很歡愉的。
當女同志對於性別差異和社會處境顯得特別的關注,於是,在她們日常對話當中對於男性
的看法顯得極微頻繁,當Grace和Allegra在公園討論男性的時候,情緒化的Grace對於男性
有本質上的定義,甚至是傷感的情緒,幾乎在所有有Grace在的場景裡,她總是哭哭啼啼的
,雖然她看起來似乎符合一般社會定義下的女性形象,有大量的情感和愛,但是對於與
Allegra相愛,她似乎得到了不可思議的經歷,不管是對於和同性之間的性別相似性,以及
同理心或甚是與女性做愛,對於她而言都是一種肯定毫無質疑的態度,似乎像是發現了新
天堂一般。漫遊在台灣和法國之間,幾乎女同性戀者或甚是雙性戀者,她們都偏好與女性
談戀愛和在一起,覺得比男性的經驗好,這證實了如果性別沒有差異,為什麼女同志們會
有這樣的偏好?我深信性別上的差異,造成了選擇的不同,而且Puccini et
moi裡頭的Allegra甚至深信異性戀的戀情終究是會走向婚姻、家庭、小孩和忠貞的,但是
女同性戀者因為體制和法律上的不允許,所以交往的模式特別的不同,在本片當中雖然以
故事化呈現同性戀與異性戀的差異,但是藉由主角本身的對話和相互的質疑,讓我們看到
性傾向的不同所帶來的約束與規範也不同,大至整個大環境的影響,小至當她們彼此相愛
的交往模式和對話內容都有殊異之處。
Allegra對我而言是個不折不扣的女同性戀者,影片一開始,她的女友離開她,因為她的女友
說她不是女同志。而當她與Philip快要跌入戀情的時候,她一直跟Philip說她是個女同志
,這是不可能的,當與Philip在一起之後,影片中不斷出現她內心的獨白和疑惑,導演用
獨白來呈現她內心中掙扎的話語,不但是如此,當她與Philip在餐廳用餐的時候,Philip
談哲學,結果Allegra聽到的是周遭的人對她講話的聲音,所以在整部片子當中,導演不斷
質疑這段關係的性向不明,即便做愛後的身體喚醒靈魂,而兩性交往的差異成為了導演想
要對觀眾說話的重點,甚至在Allegra自己乘坐地鐵時,遭週的人也都在對她喊話,
即便身體和情慾是那麼地自然,可以跟男性做愛,也可以跟女性做愛,但導演讓Allegra
非常有自主性的意識自己的性傾向,除了內心的獨白,也讓不同的角色進入她的生命裡與
她產生對話,雖然本片的形式上是在呈現雙性戀的狀態,但是我認為導演意識底下是在
鼓吹女同志戀情,甚至不斷地讓各種聲音進來,都是正向地、積極地看待女同志的情慾,
在這點上,我覺得與其說這是一部雙性戀的認同過程的電影,不如說,經由自我和她人
的對話,讓主角更肯定自己是偏好女性做為慾望的對象的。這與漫遊在台灣和法國之間的
受訪者所提到的偏好女性有不謀而合之處。
另外的一個問題是,當法律和經濟條件較為弱勢的女同志,我在台灣的社會中觀察到的
一種現象是,即便在同志的團體裡仍會排斥雙性戀者,因為雙性戀者可以輕而易舉地選擇
離開同性者,而與異性進入穩定的婚姻關係裡,造成許多女同志在情感上的不安全感,
特別是在台灣當同性婚姻不被法律所認可,加上家庭和社會的壓力,許多女同志最後選擇
男性,投入異性戀的體制裡,去滿足她周遭人對她的期待。許多台灣女同志經歷過這樣的
過程,於是恐懼雙性戀,或者甚至是排斥。在漫遊在台灣與法國之間的這部片,我將
herpoems的一段劇場表演安插到紀錄片當中,當一個性別運動者群起號召並呼口號,希望
同志權利可以被接受和認可,他高喊同志萬歲,突然台下有位民眾打了一個噴嚏,性別運
動的領袖問他,你是誰?這個人回答,我是雙性戀,這個領袖馬上就說:拖下去!槍斃!
顯示在同志圈內,仍有恐雙性戀者的狀態存在。當雙性戀可以選擇同性和異性通吃,對於
女同志而言仍有她們是既得利益者的觀念,這種既得利益者來自她們恐懼有一天將被遺棄
,因為雙性戀者可以輕而易舉的臣服在社會體制下,做為體制下乖乖的一份子。我在訪談
當中也詢問到自從法國同性婚姻立法之後,她們有沒有看見立法後的差異,於是受訪者回
答我說,這是婚姻是基本的人權,但是她不並嚮往婚姻制度下的忠貞的一對一關係,不嚮
往有經濟分擔和有小孩的穩定關係。另外,有一個女同志非經過政府的公證,以私底下與
女友結婚了,有一位女同志則是覺得婚姻很美,如果可以和愛人之間有婚姻,她會覺得很
好。所以,當每個人對婚姻的價值和看法或是選擇有所不同的時候,在台灣的處境上,
婚姻沒有合法,代表著基本的人權沒有被實踐,更造成了許多人對於同志情感的不安全感

Allegra是一個很有自覺和主動的戀愛一方,當她與Philip和Grace陷入戀情的時候,她總
是主動地親吻和勾引對方,而不像是一般異性戀戀情當中,女性總是被動的,她不斷地宣
稱自己是女同志,甚至在雜貨店買東西的時候,當店員跟她表白,她又再次說自己是女同
志,所以,對於Allegra來說,根本沒有出櫃的問題,不像是大多數的女同志必須隱藏自己
的性傾向認同。在這裡可以發現,在西方社會尊重個人的價值和選擇的時候,大部分在我
的片子裡所訪談的女同志,周遭的人幾乎沒有人是質疑的態度。而就我對於台灣社會的觀
察,一般Butch是容易被辨識的,她們也有比較大的勇氣可以出櫃和宣稱自己是女同志,
反而是認定自己是Femme的,較是躲躲藏藏不敢出櫃,也許正因為她們沒有絕對的性傾向認
同,也猶疑在男性和女性之間,通常Femme比較容易是雙性戀,而Butch已經超越了性別的
範疇,她們是第三性,或者是跨性別,對於自我的認同是如此地肯定。
我在台灣認識一個雙性戀者,在她國外求學的階段,曾經喜歡過一個女生,回到台灣後,
她決定與男生建立家庭和生小孩,但是,之後她又認同自己是比較偏好女性的,於是她的
先生給她穩定的經濟基礎,不干涉她的自由,她就又與女性交往談戀愛。我在法國認識的
一個雙性戀者,她的先生是黑人和音樂家,她與他結婚有了一個混血兒的小孩,但是她卻
在婚姻的過程裡感到極度地不快樂,於是,徘徊流連在女同志交友網站上,當然,二十年
的婚姻對她而言仍是對丈夫有情感存在的,但是在訪談中,她告知我,喜歡男性和喜歡女
性沒有差別,就是喜歡這個人,而與性別無關,這與Puccini et
moi的雙性戀情感是一樣的,並沒有因為對方的生理性別,就無法愛上這個人,也與另一
個訪談者的想法不謀而合,雖然她說她偏好女性,但是生命是很滑稽的,她現在愛上的
是一位男性,所以當性別做為純粹生理上情慾的對象沒有差異的時候,異性戀者當然有一
天也可能愛上相同性別的人,不像某些人認定就是只對異性有性吸引力,所以一定是異性
戀,情慾是流動的、可變的,我們可以想像大多數的人可以喜歡男性也可以喜歡女性,
是雙性戀者,因為無法跟同性做愛而定義自己是異性戀的,在思考脈絡上欠缺的是,
就像漫遊在台灣和法國之間的一位訪談者提到,異性戀和同性戀也有只有相愛,但是他們
之間的關係並沒有性交。如同當我們在青少年就讀於學校的時候,也有手帕交的好友,或
是同性戀的傾向,只是做愛這個進程並沒有被開發出來,當Grace與Allegra第一次做愛的
時候,也是她第一次與女性做愛,她的身體喚醒了靈魂,覺得這次的交合是如此地完美。
同志的生活圈必須遭受周遭人的檢視和言論的考驗,尤其是Puccini et
moi當三角關係和複雜關係在日本餐廳裡,穿插了店員交談的言論,當然不是負面的或是有
歧視性的,但是我們可以知道當一對伴侶在相愛的時候,無可避免地必須承受周遭人的
眼光和評價,尤其是在同志的圈子裡,更是被放大的檢視,導演讓日本餐廳的店員的言論
進來,也正意味著八卦無所不在,人處於社會交誼的環境底下,必須隨時地與他人保持友
誼的狀態,於是這部片子當中,Philip的朋友的評價,和Allegra朋友的評價和意見全都呈
現在這裡,表現出人是無法孤立生活的,必須依賴其他的關係來支持情感。當同志處在社
會當中必須承受反對人士的意見,顯得更為孤立無緣,但是在這部片子當中,幾乎沒有對
於同志情誼有任何質疑的狀態,非常地正向和充滿陽光。當我們看到有些電影總是呈現世
界對於同志的負面印象,就會影響到社會的觀感以及同志自我的認同,於是,當我使用攝
影機做為一種運動的工具,無論是漫遊在台灣與法國之間,或是將來有計畫的拍攝同志題
材的影片,我就會如同Puccini et moi的這個導演Maria Maggenti一樣的模式,溫和的、
正向的、充滿省思的去呈現在我眼中的同志世界。在我的影片當中,我把我的口白自述加
入到影片的轉場裡,去探討身為人的價值,不應該為他人和世俗的眼光而活著,其實是要
同志能夠勇敢地對抗這個社會不正義的價值,活出自己的快樂。
作者:張桂哖(法國里昂盧米埃大學電影碩士班)
女同志漫遊者臉書活動頁面: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266402550225376/
本片台灣部分精華片段: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7D8brq2Q2A&list=UUFuM2xSmTpyBapJxA0AIYLQ
購票請洽兩廳院售票系統
作者: onor (因為在乎)   2014-11-05 18:00:00
推 思考中
作者: xyz710263p (住海邊)   2014-11-05 18:09:00
有種文字都黏在一起的感覺冏...
作者: zebre (晨曦的藍鬍子)   2014-11-05 18:29:00
bbs好難排版喔!嗚...搞了好久。
作者: CrackYang (西歪)   2014-11-05 19:19:00
推叉燒,同感。有點無限迴圈的感覺……
作者: esasin (玫瑰色)   2014-11-05 20:04:00
femme或所謂婆真的比較躲躲藏藏嗎?真的沒有絕對的性傾向認同嗎?踢在外表被辨識度較高不等同於踢的認同就比婆堅定,更別說進入異性戀婚姻的踢也所在多有。對婆的認同質疑,是否模糊了女同志婆和雙性戀女性的區別?
作者: Gabby1122 (叫我蓋比不要加大啦)   2014-11-05 20:29:00
臉書都增加了50多種性別呀,世界上超過50億人,各種流動的性別的可能性的當然都存在,異性/同性/雙性戀只是個最簡單的粗分法,真要把各種人都丟進去,就會出現她是同性戀嗎?還是雙性戀的問題,但為啥一定要這樣分呀?我不懂為啥butch是又變第三性了?預告中問同志你快樂嗎?你悲觀嗎?我也有點疑惑,連異性戀也有樂觀與悲觀的人呀,那問這個問題可能就只是看到人格特質呀!跟性傾向可能毫無關係。
作者: iWhat (莫名其妙)   2014-11-05 20:36:00
推蓋比大!!!樂觀悲觀根本跟性傾向無關吧!!
作者: Gabby1122 (叫我蓋比不要加大啦)   2014-11-05 20:50:00
還有,我好奇所謂觀察到台灣社會的同志團體仍排斥雙性戀是可以舉例說明嗎?排斥或甚至歧視與''擔心''是不太ㄧ樣的,就像若我的女友很正又條件很好(不是若,是真的XD),能選擇的人很多,我也會擔心呀,這跟會有點擔心雙性戀女友有更多選擇機會是ㄧ樣的情況,說不擔心我想不可能,但最終還是兩人的關係與契合度能否ㄧ直走下去才是關鍵吧!那時是否是雙性戀的原因也只佔很小很小的比例了。
作者: olive42110 (olive)   2014-11-06 01:15:00
推蓋比!!!
作者: HIGHDAY (highday)   2014-11-06 01:52:00
沒有看過電影,不知[這證實了如果性別沒有差異,為何女同志有此偏好?我深信性別上的差異,造成了選擇的不同..]觀點來由何處?只是看到文末[所以當性別做為純粹生理上情慾的對象沒有差異..]時我腦袋打結了我個人是覺得解剖學上的性別和性傾向是兩件獨立的事性傾向與性愛對象之間的關係很難一時說清楚,跟男女都上過就都是bi嗎?好像不能這樣子解說吧?但是性傾向與性愛對象不對等關係,肯定是"政治迫害"所以直指[Femme的,較是躲躲藏藏不敢出櫃][Femme比較容易是雙性戀]是否太過武斷? butch-femme或直/彎/跨(兩性交往三性交性),令我想起"A級"裡那段 賦權/消權/被性別化的話令人省思..
作者: zebre (晨曦的藍鬍子)   2014-11-07 15:04:00
歡迎大家來看片,參與討論,不一樣的意見很有趣!:)謝謝大家的批評指教!另外,快不快樂本來就是性向無關,大家都知道,希望有興趣的人可以多看一些和仔細看臉書活動就知道意不在此!:)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