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青] 首刺 側腰 死於安樂

作者: x2255889 (霖≠零)   2017-11-27 00:40:58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小時候一直以為這句話是說:有個人出生的時候很憂患,死掉的時候卻很安樂,是個
感人勵志的故事。直到上了國中才知道根本不是這麼回事,這句話其實是在警告人們,安
逸享樂會招致滅亡,處在憂患中才能存活。
  從台北回到台南來的這一年發生了很多事,說是人生中的第一個大難關也不為過。而
難關,不是戒毒,原本以為是,但後來發現其實真正要戒的,是那個從小到大,陪伴了我
二十多年的,對家的妄想。
  這是一個溫暖的家,雖然組成有些複雜,但每當有人問起,我還是可以很肯定的說:
「我家很棒,我很愛我家。」
  這個家有著非常好的「陪伴」功能,它陪著我們這些孩子長大,供我們吃供我們住,
可能不太會用言語表達,但你依然可以感受到它滿滿的愛。
  對,這是個安樂的家。
  而我差點死在這裡。
  當我回到家,當我決定向家人坦白一切,我發現大家的反應都跟我所預期的不太一樣
。我本來的計畫是,先向他們說明我為何碰到安,安在我身上會產生什麼效果,我通常什
麼時候會想碰安,如果我想碰安我會有什麼管道,還有我覺得他們可以怎樣幫助我等等跟
毒品有關的各種鉅細靡遺。而我更希望在我告訴他們這些之後,我們能一起想出一個更好
的辦法來解決問題。
  這是我在淡水把安非他命打進體內後,收拾行李時計畫好的第一步。
  但是這個第一步在我才要抬起腳的時候就失敗了。
  解決問題是需要雙方都打開耳朵聆聽的,這個家卻完全沒有聆聽的能力。當時我一直
要他們聽進去的一件事是:我上癮了,而上癮的意思是我無法控制自己不要去做某件事。
  不過他們還是一直跳針在:你就不要碰就好了。
  幹。
  然後戒毒什麼的突然就不是最重要的了,眼下最重要的是這個家有多麼的無能,而我
有多麼的害怕。
  害怕什麼?我害怕陪我一起長大的那些孩子也遇到一樣的事情。
  在我出生之後,有一群外甥姪兒跟在我後面一個接一個來到這個家。老實說,如果沒
有他們,我想我的童年應該會非常孤獨,而我現在也不會是個如此開朗甚至有些過頭的男
孩。
  對我而言,沒有他們就沒有我。
  現在作為他們的叔叔舅舅,我身先士卒在「家庭」前往「社會」的路上遇到了問題需
要被解決,卻發現這個家一點都不想認真溝通,它只想命令。
  命令從來就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命令只能治標,不能治本。
  當我因此對父母發怒,其他人卻只會要孩子站在父母的立場想,卻沒有半個人會想要
去了解孩子到底是怎麼想的。
  當齒輪鬆動,如果不去了解它為何鬆動,只是一味上油鎖緊上油鎖緊,機器最終會停
擺,齒輪也很有可能因此被換掉。
  齒輪可以換,但人呢?
  這是個安樂的家,太安樂了。大家都已經習慣了既有的步調,既有的角色,既有的關
係,既有的生活模式,也漸漸的習慣了再也沒有別的習慣。
  然後,就開始因為習慣而不去思考。
  生於憂患並不是要我們真的將自己丟進一個困境裡,而是希望我們能夠時刻保持思考
,思考著今天是否比昨天更進一步,思考明天要如何讓自己更長大一點。思考現在的處境
,思考自己跟世界的關係,思考所做的每一件事。這樣才能未雨綢繆,才能在遇到問題浮
現的時候不會被殺個措手不及。
  死於安樂也並非真要我們不去追求一個穩定的生活,但更重要的是我們有沒有被這個
「穩定」給綁住。我們可以有好的習慣,好的生活作息,但那不代表我們就不應該改變。
因為世界一直在變,一旦我們習慣了某件事,我們就會容易不去思考,把一切視為理所當
然。然後終有一天,當理所當然不再理所當然,我們也早已遺忘該怎麼讓自己適應這個日
新月異的世界。
  我跟我媽說過類似的話,那時她回我,這樣不就要把自己搞得很累?
  或許這樣會很累,但人生只有一次,我們都不該像我媽那樣放縱自己。
  一年前的此時,我成功學會用針頭將毒品注射進體內。
  一年後的現在,我同樣用針在身上留下這四個字告誡自己。
  但也期待,生於憂患的我,有一天,也能,死於安樂。
https://i.imgur.com/9uhyfHQ.jpg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