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出水桶道歉+分享選科系職涯的心情

作者: tlyeh (aliang)   2018-02-05 03:09:51
先跟大家抱歉一下: 之前推薦免費的研討會
卻是ptt以外的資訊,
終於請教版主,承蒙提點,才知道犯版規的關鍵點,
惹毛了版友群, 深感不安,
剛出水桶,先跟大家道歉,請多多指教.

這個時節 別版 網友熱烈分享 "標題 [心得] 不要亂選科系".
真是貼切與深刻
本版許多感性的版友不知道會不會也在面臨這樣的決策時刻...
因此想分享一點經驗,提供一點也許可以參考的著眼點...
若是版友覺得在此貼這種文章,覺得礙眼,
請賜教,讓我自己刪除,好嗎?
- 參考 原文 出處:
作者 jamie1995 (baby) 時間 Mon Jan 29 17:31:39 2018
看板 SENIORHIGH
https://www.ptt.cc/bbs/SENIORHIGH/M.1517218301.A.B85.html7
頗認同
作者說的
"直到我參加了一個...競賽,才開始慢慢地去接觸...的知識,"
"開始探索自己"
"大四決定繼續...學習我原本最討厭的卻變成有興趣的科系"
ddd1264的回應 "大一大二的學長姐蠻多都還沒看到該科系的難度"
我自己是動手做的時候,才會專心、才會認真進入"可以實踐可以成功的眉角",
所以上面的分享讓我覺得很有感受,
不過想到還可以幫忙補充兩點:
1) 要想探索,不要想"一次就選對",
而是要準備 "我要好好地把它做起來做出來"
我自己走過的路是:
真的要下過足夠的功夫,才能真正讓自己安心的說
?yes ?no
因為太多次從外面看,不過如此; 做進去才知道還真有不少收穫
- 當然.也就是很有點難度,很有一些需要講究的眉角
- 也就是, 自己可以有一點得意!
兵果 - 找到了躲在那裏面的"我的愛".
(再怎麼說,"凡走過必留下痕跡",
一定讓你多一個故事、多一個經歷可以吹牛.)
*所以還需要用點自己的品味,
去挑那個自己覺得"有通用性的關鍵技術基礎"的議題進入,
而不只是眩惑熱門.
(同樣議題很多人在帶,
*誰會試圖帶你進入相當的技術門檻,讓你能繼續深造?
這是要測試自己的品味的地方
- 會開始問自己上面提到的問題,自己就會開始講究了)
2) 其實,現在已經要填志願了,
還在講上面的長遠的故事,真會讓人心慌!
經常,我自己真的要弄到"燒到眉毛"才會想"認真一點的坐下來談".
(我自己真的還是一直在發生這種"激勵腎上腺素的情境"
- 真是豬隊友啊,對身邊親近的人真是"拍謝"、"歹勢"啊)
所以,需要有應急的方案... 就我接觸到的經驗
- 是可以運用"思維偏好"或其他"性向測驗",
做為一個邏輯指引,找到一個自己擅長的方向,
做為優先的切入點.
(意即,在落點預測之外,最好再外加這樣的參考與斟酌.)
不管哪個評測工具,都有有經驗的輔導人才可以幫忙解讀,
有探訪到這樣的前輩,就別害羞的請求一下吧!
(這是人生大事,勿矜! 也讓對方有個做功德的機緣吧.)
既便,自己心情上已經有很篤定的選擇,還是可以開口請教.
每次談,總會看到新的觀點,
希望不要只覺得被困擾、被遊說吧!
3) 我自己在20多年前接觸到,評測"思維偏好"的所謂"HBDI"方法,
Herrmann Brain Dominance Index
讓我可以
*從數據去理解學習的障礙、行為模式的缺陷,
*也可以看到被我忽略的強項、特徵, 以及
*如何可以讓我自己"心甘情願的"、"不太困難的"
運用我的偏好去補償我的毛病、拉抬我的缺陷.
可以啟發積極的"如何進化"這樣的思路!
有前輩介紹"HBDI個人思維偏好"與"職涯特質"間的關係
藉以輔導"學測個人申請策略",應是值得參考的.
我這個外圍的家長參與他們的活動,
所觀察到的"我自以為是"的印象如下:
會走進這樣活動的青少年朋友的機緣是
a) 很多是家長聽他們的廣播節目而成為粉絲,家長帶小孩進去的.
b) 發生"少年郎的偏好"與"家長的期許"有顯著的乖離
- 例:"文藝、感性"少年碰上"紀律性"父母
因而尋求諮商:
b.1) 少年郎透過參與自我覺察的課程,
讓家長以及少年郎本身,看到小孩的特質,
再佐以評測數據,讓家長看到變通的可能性!
或者 the other way around 以反過來的順序發生
b.2) 參加免費講習後願意解受評測,
因而後續透過活動去理解進一步的意義,
進而願意接受"更貼身的個別輔導措施".
c) - 在認證初級HBDI分析師時,給了很多的規範與限制
- 基本上
*的確能把"數據所呈現的事實現象"做"清楚的呈現與解說"
讓受測者/尋求諮商者得以瞭解自己的特質,
同時也聽到特質之間的互動的原理,
而開始發現自己可以調動自己的著眼點、轉化自己的情緒
- 覺得可以往溫暖與陽光演化.
*其實"受測者",或者
更精確地說"應該是"
*尋求諮商者
**需要抱著那個想要理解自己的態度**
- 探索: 我是甚麼? 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症狀?
- 因而, 我可以用怎樣的方式推理? 我可以請教"您建議該怎麼辦?"
!!絕對不該是尋求先知的揭示
(當然,的確也是可以用這樣的賤招來提問 - 開啟話題)
(我也常常羨慕,可以這樣灑脫豪氣的提問的人 - 他好敢、好輕鬆啊)!!
有那種前輩,有那種洞察力
- 可以建議"應考策略、備課心態、啟動"生命動能"的輔導、...
* 但是當然也難免有"被輔導者"是"言者諄諄、聽者藐藐",
像針灸講的"不得氣"的個案.
(通常很多是,還矜在自己的面子與情緒裡面喔 -
既便是願意討拍、秀秀, 卻
還不能、不願意傾訴、洽談、懇談, 還不能放下、自在.)
*祝大家能夠釐清愛好、偏好、思路,興致勃勃好過年喔!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