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擊球之間的墊步如何練

作者: skypiper ( 天空笛)   2022-08-22 16:06:04
心血來潮 回一下文好了
我覺得這問題也不只在於碎步就是了
※ 引述《jackho (jackho)》之銘言:
: 大家好想請問這個問題
: “擊球之間的墊步如何練”
: 畢業之前大約是系隊程度,畢業變肥之後又再退步一些
: 但是因為很喜歡打乒乓,也想變強,平時經常看一些比賽或教學。
: 發現有意思的一點,職業級選手與業餘愛好者之間,一個明顯的差異是擊球之間的墊步。
: 職業級選手通常能墊一甚至到兩步,並且節奏銜接下個出手是非常流暢的;反之業餘愛好
: 者,在兩次擊球之間能有墊步的並不多。
: 我思考過後覺得,墊步是多種日常訓練的成果,是綜合實力的一種展現。包含(1)動作的
: 精簡與原(2)重心的把控(3)對球的預判。
: 所以我也試圖在訓練中練習。對於(1)動作的精簡與還原:用適當的幅度引拍、擊球,並
: 且提醒自己揮擊完成即做還原。對於(2)重心把控:練習感受雙腳的支撐力,以及腰腹重
: 心的穩定。對於(3)對球
: 的預判:注意對方擊球的重心,以及版型,來做預判。
: 但是還是沒有辦法在自己的兩次擊球之間做出墊步銜接。@@
: 想請問大家平常還有哪些訓練,或應該注意的重點,或打球時的想法,是訓練做出墊步銜
: 接的能力呢?
: 推 skypiper: 最快的方法是模仿 08/22 01:30
擊球之間的碎步調整,就是先系統訓練,
一般就是在多球訓練中藉由高密度、高頻率的練習中使身體自然記憶和反應。
(遇到什麼球在什麼位置自己的腳步要怎麼踏、踏到會不加思索就踏對)
再藉由單球訓練、發接發搶、組合套路等,不斷修正,
讓步伐能配合自己的預判、更接近實戰。
(多球再怎麼擬真還是不如單球更接近實戰)
在桌球這項運動,步伐「踏得準」比踏得遠、踏得快重要得多,
要能夠踏得準,
就必須要能對來球的球性球路有經驗,知道這個球會怎麼跳,
假使你不熟或沒經驗,
擊球時就會需要很多二次微調、降低擊球效率。
所以「訓練」和「經驗」都是必須具備的。
步法會出現問題,
在各個球館打得很多的業餘老手,一般是缺乏訓練,
在學校只遇正規球的年輕選手,則很可能會缺乏經驗。
針對碎步墊步,以我個人所知,
遇到哪種球、從哪裡移到哪裡,
在不同的打法體系很可能會有不同的踏法,
(如果你仔細看,光是中國,男隊女隊的步法就有差異)
來個比方,推側撲(或說反手、側身、正手大角)
側完之後要多墊一步才撲出去、還是不墊步直接撲出去?
這兩種踏法我遇過不同的體系各持見解。
我認為沒有哪種是對或錯,
而是你要去了解踏這一步或不踏的目的是什麼?優缺點?
該體系打法講求的是什麼?
假設今天你有找教練,那就是一路跟著同體系的教練,
照他的步法去踏,不需要去思考這些問題。
但如果沒有,
我自己會建議你找一個跟自己打法相近的一流選手
(或者是你想學習該類型打法的選手),
去模仿。
不斷重複回放他比賽的影片,
為何是比賽影片?
因為實戰看到的才是貨真價實的東西,
看到的才是他身體真正反應出來的東西!
練球的片段都大同小異,教學片也都長得差不多,
那些練到最後都還是要運用到實戰中才有用,
可是怎麼用?
就是看選手的實戰情形。
或許有人會說,
比賽看到的動作啊步法啊不會是最正規最標準的,
所以叫人不要去看比賽來學,我不認同這種想法。
我必須說,
就是因為比賽中動作和步伐會因時制宜調整,
本來就不會真的非常正規非常標準沒錯,這點是對的,
但我們在這裡的目的,
要學的就是那個因時制宜的調整能力,
不是像做體操一般漂亮滿分的動作。
而且反過來說,
調整能力好,你的步法在比賽中看起來就會漂亮且正規。
(當然我們平常對於正規標準的動作步法仍要去多練習)
可以先從兩個方向來看
1.較常遇到的狀況
2.自己最不會的狀況
1.常遇到的狀況
針對碎步墊步
最基礎就是發接發的從準備前、到擊球,這中間的碎步怎麼踏,
舉例
https://youtu.be/-WXAAAdGJ7o?t=490
https://youtu.be/hh-X60E0ySI?t=335
樊振東在接發球時,大多的情況下,
會先墊一步左腳,然後兩次小並步讓右腳往前去接短球。
https://youtu.be/hh-X60E0ySI?t=533
https://youtu.be/ayPHUTGJ2Q0?t=260
而馬龍接發球時是先墊一步右腳,再去踏後續的小並步。
光是這個先墊左腳還是先墊右腳,就有非常大的差異了!
接著一定會有人說:
「這不就是個人習慣而已嘛?
不管先墊哪隻腳後續都還是做了兩個小並步來調整位置啊!」
就我個人所知來分享,
先墊左腳還是先墊右腳,
意味著你準備時的重心偏向左腳、右腳還是中間並不同。
再來這些轉播大多看到的是接短球的情況,所以看起來沒差,
可是今天假設是對手發長球,先墊左腳還是先墊右腳就差非常多了!
先墊右腳較利於正手進攻,先墊左腳較利於用反手,
如果今天對手發兩大角長球,先墊右腳的馬龍更有辦法全面用正手搶衝,
而先墊左腳的樊振東可以保持在中近台兩面加速。
光是這一個小細節就會影響到整體接發球要用什麼打法了。
那除了接發,還有發球(還要區分發什麼球)之後怎麼踏,
還有控制後起板怎麼踏、起板後銜接下一球怎麼踏。
那些墊步和碎步的細節,
你就選一個自己最適合的打法,看那個選手怎麼踏,
先去「模仿」!
不斷重複回放來看、然後不斷反覆回想、
在空曠房間或桌子前面不擊球不斷試著踏,
接著到了練習時實際上模仿著踏看看。
每一個細節都這樣做,
直接模仿那位你想學習的選手怎麼去做調整的,
這樣最快!
2.自己最不會的狀況
這有可能是可以在選手影片中看到的,
也有可能是在選手影片中很難看到。
比方對手發長球時或半出台時,
假設你想模仿馬龍怎麼踏,
可是偏偏大家發給馬龍都不敢發出台,
你想看還看不到這種狀況來學。
這時候要嘛就是你找遍所有馬龍的影片,總會找到一兩次,
要嘛就是你看一個打法相差不大的其他選手,
再不然就是你找較厲害的民間選手在這環節做得好的,
如果是合理、有效率的步法調整,那就學起來模仿。
常遇到的和自己最不會的狀況先練起來,
那比賽中的調整能力和協調性就會大大進步了。
另外講個題外話,
有一些頂尖選手不同時期的踏法也會有所轉變,
有可能是打法作了改變、有可能是有做加強進步等等的,
這些在模仿學習的時候就會發現,怎麼跟之前不一樣了,滿有趣的。
那如果學習模仿的選手改了方法,自己要怎麼辦呢?
這就看自己的選擇,
目前如果順手可以繼續原本的、想學新的就學新的,
如果都是選手已經使用出來的好方法,學起來都有用,
也沒有非得要哪種不可吧。
作者: jackho (jackho)   2022-08-22 18:14:00
感謝天空大的回文,內容真的獲益良多,提到的練習的方法與方向也非常精準,非常感謝!
作者: andyping (19930905)   2022-08-22 19:23:00
學球的經驗也是 除非選手 初階業餘擊球距離不太好抓
作者: hesitates (....)   2022-08-22 19:57:00
題外話 踏得準的第一神人應該是施拉格 不太墊步的
作者: chopeter2002 (allen)   2022-08-22 19:58:00
這等級厲害,你對桌球真的很有愛
作者: yaohwei (笨笨的)   2022-08-22 20:42:00
專業給推,另外借問一個問題推測然後用交叉步撲過去時,如何回來接一顆反拍
作者: brightwish (密碼同帳號)   2022-08-22 21:35:00
靠腰腿把重心往回踩 但這是練習的方式 但是實戰不用想要碼往對方反手一板鋪死 要碼往對方正手打限制對方回球的路線 不然真的撲完被壓反手 接下來常常變放高球
作者: yaohwei (笨笨的)   2022-08-22 22:30:00
好的謝謝說明
作者: infernoking (infernoking)   2022-08-22 22:38:00
專業推
作者: skypiper ( 天空笛)   2022-08-22 22:47:00
to y版友在比較有年代的打法步法中 正手交叉步出去了反手也是交叉步回來 只是步伐比正手小 且往左前移但是這樣的步法會讓節奏拖慢 相對現在大球不好打現在比較新的模式會比較像是:正手小交叉出去 (步伐跨度要小 人不失重心)反手並步回來 或多幾下碎步回來而且人要能保持側身以免對方重複路線再給正手如果你的正手交叉步出去停不下來 或離太遠那就是側身那一球的還原太慢 才會只能失去重心硬撲現在塑膠球比過去更著重還原 那種失去重心的暴衝失去重心的正手側身然後失去重心的交叉步撲球 已經少見要維持住重心的關鍵在左腳不管是側身還是往右 左腳左腿能配合重心往左前撐住重心就比較不會散掉 你才能還原 才有下一個移位(右腳跨步的正手快拉不在這個討論範圍)
作者: EatGrass (七七蹦蹦七蹦七蹦)   2022-08-23 00:08:00
可以講的這麼精闢,大推~~~~
作者: yaohwei (笨笨的)   2022-08-23 00:16:00
謝謝您專業說明,當我要用到交叉步撲球時已經是 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絕招了,基本上就回不來了!看來腳步還有很多進步空間再次謝謝b大和s大的專業說明
作者: henrylinsj (henrylinsj)   2022-08-23 00:23:00
作者: KGB10409 (Joke)   2022-08-23 03:09:00
好猛的回覆
作者: nag0906bang (螺絲釘平凡人)   2022-08-23 19:52:00
缺少訓練QQ
作者: kcudok (心被霧深陷)   2022-08-27 07:34:00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