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劉國梁解釋仍難改讓球印象 相關人士應反思

作者: zkow (逍遙山水憶秋年)   2014-11-01 00:12:21
評論:劉國梁解釋仍難改讓球印象 相關人士應反思
新浪體育訊 近日,中國乒乓球隊總教練劉國梁以《奧運背後是成長》為題參加了央視《
開講啦》節目,在講到“有時候個人勝利需要為集體勝利做犧牲”的話題時,首次披露
2012年倫敦奧運會乒乓球男單決賽王皓對陣張繼科的幕後故事,以下為錄音講話原文。
  劉國梁說:“因為倫敦奧運會改制了,先打單打,後打團體。所以,我已經算到了,
輸的這個人思想工作是很難做的。他剛輸完這個奧運會,你讓他以崩潰的狀態去參加後
面的團體賽,誰能做到?年輕的張繼科能做到嗎?馬龍能做到嗎?可能不一定做得到,那
寧可讓曾經有兩次第二的王皓來吧!我跟王皓下了一個命令,我說:‘皓,你一定要做
好,以決賽輸給張繼科為榮,你必須調整好這樣的心態,你王皓才有作用。’所以真的在
決賽裡面,王皓輸給了張繼科,但是在團體賽當中,他起到了中堅的作用,跟張繼科繼
續配雙打,獲得了最後的勝利,我覺得王皓其實很勇敢的,王皓的公心比私心強得多。”
  時隔兩年之後,劉國梁關於倫敦奧運會男單決賽王皓與張繼科幕後故事的披露,引得
輿論一片譁然。
  無論相關人士如何亡羊補牢地解釋洗白,劉國梁的話難免給外屆留下王皓“犧牲個人
利益服從集體利益”,“顧大局識大體有公心”,從而在單打比賽中“為張繼科讓路”的
印象。
  體育比賽相互間的“讓球”,一般是為團隊利益犧牲個人利益,但因有悖於體育精神
而爭議頗大。對倫敦奧運會橫掃所有對手的中國男乒,為了消除可能的不安全因素而進
行讓球,則讓人有為錦標無所不用其極的感覺。打個比方,中國男乒團體本來有90%的奪
冠把握,但還要通過內部運作提升到95%,而為了這 5%,犧牲的是個人的百分百。王皓已
經兩次與奧運單打冠軍和實現“大滿貫”擦肩而過,這次再輸張繼科,意味著他的運動生
涯很可能沒機會實現這兩個目標了。 作為張繼科,在倫敦奧運前近一年間與王皓的相互
戰績已明顯佔據優勢,比賽正常進行,也是他的勝面大。張繼科本來明言正順的奧運會冠
軍和“最快大滿貫”稱號 也因劉國梁的言論而蒙塵。
其實即便讓王皓與張繼科真打,結果很可能與沒有教練“下令”一樣。就算王皓“爆冷”
贏了張繼科,那對年輕的張繼科未嘗不是一種鍛練。無論劉國梁還是鄧亞萍這樣的領軍
人物,無不是在曾經慘痛的失敗中成長的。世界冠軍從來不是在溫室中產生的,只有經歷
失敗才能變得真正強大。如果單打失敗的張繼科頂住壓 力,在團體賽中還能正常發揮,
那豈不是千金難買的實戰經歷?就算張繼科在團體賽中發揮欠佳,中國還有王皓、馬龍兩
員頂尖大將,奪得團體金牌的可能性依然很大。退一萬步說,就算中國男團意外丟了金
牌,對於乒乓球運動在全世界的開展也並非壞事,受影響最大的只是中國乒乓球隊沒有完
成既定任務。
  宗旨為“更快、更高、更強”的奧運會如果變成了過於重視金牌的“錦標至上主義”
,已經變了味道。為了“可能影響戰績”的因素而犧牲球員個人努力,為小團隊利益讓路
,這與體育精神不符,為這個項目抹黑,也無法為國家增光。遺憾的是,時至今日,相關
人士還沒有做更深層次的反思,反而作為“成功案例”四處宣揚,這種狹隘的“唯金牌論
”,隨著中國體育的轉型期來臨,應該被封存在歷史中了。
  (文章來源:濟南日報)
http://sports.sina.com.cn/o/2014-10-31/11597390557.shtml
作者: s2020x (s2020x)   2014-11-01 11:52:00
作者: hoinoi (光羨慕是沒有用的)   2014-11-01 13:28:00
寫的不錯。單打說真的就算張輸了,團體也絕對是中國金牌,劉肥根本沒必要算計這麽多。中國在桌球早已經是壟斷狀態,還算計這麽多只讓人覺得不夠大氣。
作者: NeiSeHai (忻喜)   2014-11-01 16:37:00
語畢。大笑。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