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孩子上游泳課出意外怎麼辦?論泳池安全與

作者: sony577 (雙姓:《姓名權》平等!)   2023-05-23 15:43:34
孩子上游泳課出意外怎麼辦?論泳池安全與如何防溺自救
張景泓 22 May, 2023
沒想到女兒發生兩次溺水狀況。根據這位父親描述:他的女兒不小心從教學長椅中踩空掉
入水中,上課教練剛好背對小朋友沒有發現,現場救生員也沒有察覺,好險他自己及時發
現趕快把女兒拉起來。
這起事件發生後,我在小學生家長社群發表了我的經驗分享,引起了廣大的迴響討論,許
多家長分享了在各地看到小朋友從長椅區意外落水的經過。由此可見,這並不是單一非常
態的事件。
為什麼意外會發生?是誰的問題?
有教練的教學課程發生溺水意外,這絕對不會是最後一次。雖然現場救生員沒看到實屬問
題,但在教學過程中小朋友從長椅區離開落水,發現小朋友落水的幾乎不可能會是救生員

為什麼?因為救生員通常會覺得游泳課有教練在看,應該相對安全。所以實務上,救生員
不會放太多注意力在游泳班的學生身上。
多數游泳中心會開人數眾多的團體班,如果年紀較小的小朋友上課,因為身高不夠的關係
,教練皆會在上課時在泳池中擺放教學椅,讓上課的學生站在上面。
擺放的形式根據上課需求也分成很多種,比較常見的像是ㄇ字型、T字型、工字型等等。
因此,如果上課的教練屬菜鳥教練,剛好專注在某幾個小朋友的動作教學上而忽略注意到
其他小朋友時,就有可能發生上述意外。
發生意外的原因有很多種,例如:
小朋友自己踩空跌落水中。
不小心被旁邊的小朋友撞到掉入水中。
自己愛玩或跟身邊的其他人打鬧以至於掉入水中。
有經驗的教練會知道如何防止這種狀況發生,像是上課前先明確的告知上課規則與說明環
境狀況,又或者是讓無法靠自己能力回到長椅區的小朋友戴上手臂圈、抑或是透過眼角餘
光環伺注意其他的小朋友,都是一些常見的做法。
先學會防溺自救技巧,就可以避免意外發生
現行的游泳教學體制非常習慣僅教學制式的自仰蛙碟等游泳技巧,而非在上課前花時間培
養小朋友的水性與水感。最近我已經連續教了兩個新的學生,已經學到自由式了,卻根本
不知道什麼是韻律呼吸、水母漂和仰漂。
台灣因為歷史脈絡關係,許多家長是旱鴨子,根本不會任何游泳與自救技巧,所以只能做
到最基本的「禁止」這件事。要求小朋友只去有救生員的游泳池玩,如果去溪邊海邊一定
要有大人陪同,避免意外發生。
然而,多數成人不會在開放水域游泳以外,其實也沒有太多水域安全觀念,充其量只是身
高比較高而已。但意外落入開放水域水中時,身高的差距並沒有太多獲救優勢。
會游泳,能幫你在水裡順暢的移動。
會自救,能幫你在水裡可以活下來。
因此,在開始學會游泳之前,我們必須先學會各種意外落水後可以幫助自己回到岸邊或原
地等待救援的技巧,像是韻律呼吸、水母漂與仰漂。這些技巧不需要太強的肌耐力,而是
需要能夠冷靜面對、不疾不徐地將動作做出來,就能發揮其自救效果。
家長的心態,是小朋友養成防溺意識的關鍵
原本在社群的經驗分享裡,我們希望藉由這樣的意外推廣防溺自救技巧的重要性。但沒有
想到的是,家長們的結論是上游泳課時家長應該要全程在旁邊盯梢、又或者是乾脆等小孩
大一點再送去上課,甚至出現抵制禁止家長在現場觀看的運動中心。
在荷蘭的游泳課中,家長是完全不能在現場的,連在其他樓層觀看也不行,上課的現場安
全完全交由現場教練負責。而在課程中,並不會教學多厲害的游泳技巧,而是依據溺水意
外現場去設計會需要用到的自救技巧。
我其實也不喜歡家長在旁邊盯梢,因為有些孩子會因為家長在現場就「仗勢耍賴」,排斥
操作練習或哭鬧跑掉。另一種狀況是:家長會干擾現場的教練教課,可能是幫忙用毛巾擦
掉臉上的水、進行干涉教學的動作,有些甚至是幫忙念小朋友、或是直接現場開罵。
這類型的行為,其實就是一種不尊重專業的表現。
如果家長對現場安全沒有信心,要做的應該是:
安排個人班課程,而不是參加團體班。
選擇有耐心會關注小朋友的教練,或是環境相對安全的場域。
提前自己幫助孩子識水性,陪孩子多玩水。
透過篩選好的教練、選擇相對安全的環境、安排適合班級,避免「劣幣驅逐良幣」,讓市
場法則自然淘汰不適任的教練。而不是要家長上游泳課時如坐針氈,時時刻刻擔心自己的
孩子安危。
泳池雖然有救生員,但夏天現場人數眾多,救生員跟上課教練不一定能看顧每個人。如果
能讓小朋友上課前先識水性,學會基本的防溺自救技巧,將大大能降低發生意外的可能。
家長也應信任專業,將教學現場教給教練負責。並透過事前的觀察、各方評價來找出適合
自己孩子的課程與教練,讓整個學習過程中能確保孩子的安全。
https://opinion.udn.com/opinion/story/121058/7181310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