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報] 從溺水悲劇中學習:日本國民「游泳必修」

作者: sony577 (雙姓:《姓名權》平等!)   2018-09-06 13:41:53
從溺水悲劇中學習:日本國民的「游泳必修」
2018/09/04 陳威臣
前國民黨發言人、現任不當黨產處理委員會委員的楊偉中先生,日前與妻小前往庫克群島
度假時,不幸溺斃,讓各界震驚。這個悲劇,加上最近宜蘭發生短短兩天內,有8人遭海
浪吞噬而多人死傷,再度喚起許多人對於水上活動安全的重視,以及是否要更加普及游泳
的討論。
在日本,每個中小學,都會將游泳課程列入必修,這項已實施五十幾年的制度,讓日本的
小朋友們,多少具備游泳的能力。然而之所以日本各級學校,會有游泳課,其實是有著一
段悲傷的歷史。
日本最早開始推廣現代游泳課程的,是日本第一位國際奧會委員嘉納治五郎(1860-1938
)。他在擔任東京高等師範學校(現在的筑波大學)校長時,推廣各種運動,除了傳統的
柔道之外,也鼓勵東京高師的學生,從事游泳運動,結果東京高師畢業的學生,到各個學
校服務後,也開始普及游泳運動,也因此嘉納治五郎被稱為「學校水泳之父」。
到了戰後,日本在1947年將游泳列入學校課程,不過當時僅為「遊戲」教學,以寓教於樂
的方式,培養小朋友對游泳的興趣。為了增加游泳的師資,在1951年由文部省與日本水泳
聯盟,共同舉辦「學校教員對象水泳講習會」,日本現代的游泳課程,即由此時開始發展

不過當時日本剛從戰敗的殘破,逐漸復興,一切的基礎設施仍十分簡陋,合格的體育建設
也缺如,更別說是標準游泳池了。所以除了少數戰前即存在的場館之外,就只能利用海水
浴場,甚至於河川等,作為臨時游泳訓練的場地。一切從簡的結果,導致安全設備不足,
溺斃事件時有所聞。
也因此,游泳這項運動,不但教育當局認為具有相當危險,家長也不同意,小孩更是怕水
,雖然中小學校仍有相關課程,但並非必修,多年下來也讓日本的中小學生,具備游泳技
能者僅為少數,直到1955年,發生了第五次紫雲丸海難事故。
「紫雲丸」是日本國有鐵道宇高航路(岡山宇野至香川高松)的連絡船(即火車渡輪),
由於戰前的連絡船在二戰期間幾乎都被盟軍擊沈,所以戰後為了復員,並滿足四國至本州
之間日益龐大的運輸量,因此向盟軍最高司令部(GHQ)申請建造3艘可以搭載鐵道車輛的
連絡船,以符合需求。紫雲丸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在1946年開始建造,1947年下水服役

開始營業的紫雲丸,排水量1,450噸,可搭載1,500名旅客,以及14輛國鐵ワム60000形貨
車,成為往來宇高兩地的重要交通。不過這艘船自服役開始,就命運多舛,短短的2年內
,居然就發生過4次海難事故,但當時物資貧乏的日本,在每次的事故後,還是將紫雲丸
拖回去修理,然後繼續使用。
1955年5月11日清晨六點多,紫雲丸載著781名旅客與60名船員,自高松港出發,前往對岸
的宇野港,卻在濃霧中與另一艘宇高連絡船「第三宇高丸」對撞而沈沒,最後造成168人
死亡的悲劇,其中有高達100位是小學生。
由於海難當時,船上載有非常多來自廣島縣,前往四國修學旅行後,準備返家的學生,事
後經過調查,發現死亡的學生絕大部分都沒有游泳的能力,加上當時有許多小朋友沒能拿
到救生衣,最後遭到溺斃。這次的嚴重海難,成為日本國有鐵道五大事故之一,也震驚了
日本社會。
就在紫雲丸事故發生後,各界仍在檢討為何中小學生的游泳能力如此不足時,兩個月後的
7月28日,位於三重縣津市的文化村海岸,發生了該市的橋北中學校,有36名學生溺斃的
事件,再度震驚了日本社會。
這個事件的原因,是當時津市教育委員會,希望該市的中小學生,都能夠學習游泳技能,
因此在夏季實施特別教育活動,而橋北中學校過去都會帶學生到文化村海岸,進行游泳訓
練,也因此在這一年,規劃了10天的游泳課程,並將參加的學生共660人,分組進行課程
訓練。
訓練地文化村海岸,位於安濃川河口附近,由於有著平坦的沙岸,所以該校都是在此地進
行游泳訓練,而特別教育活動自1955年7月18日開始,一直都很順利,相安無事,但到了7
月28日的最後一天,在河口附近游泳的女學生們,卻發現自身宛如有個向下拉的力量,因
而無法動彈,最後溺水。
一旁的老師和學生發現狀況不對,開始下水救人,而警消單位獲報後,也動員市內的醫護
人員,前往救援,雖然有不少學生被救起,但最後仍造成36名女學生死亡。事發後探究原
因,發現游泳訓練最終日,剛好是處於漲潮的狀態,因此出海口附近出現異常洋流,這些
學生就是因此被捲入洋流無法動彈,而遭溺斃。
連續兩個事件,凸顯出日本的中小學童,對於游泳的陌生,以及安全合格的場地不足,最
後導致悲劇發生。而1955年這一年,剛好是日本政壇大整併的一年,自由黨與民主黨整合
為自由民主黨,在野勢力也整合為社會黨,讓日本成為穩定的政體(五五體制)。
在政治與行政成為穩定態勢的狀況下,日本政府痛定思痛,加上日本取得1964年的奧運主
辦權,因此在1959年開始針對公立體育設施,進行預算補助,標準游泳池就是其中之一;
而1961年更開始實施《體育振興法》,1964年東京奧運之後,擬定「體育設施整備五年計
畫」,將日本各級學校,納入體育設施的整備,而擁有游泳池的學校也逐漸增多。
1970年代由於日本經濟高度發展,國家預算增加,並有鑒於過去發生的悲劇,致力於提升
學生的游泳技能,因此大量興建校內游泳池。各級學校擁有游泳池的比率也由1960年代的
不到20%,提升到1990年代,小學超過80%、中學及高中超過70%的比率,而中小學的游泳
課,也在東京奧運之後,列為必修課程。
而普及游泳之後的日本,每年溺水的人數,由1970年代之前的每年4,000多人,降低到
2010年代的1,500人左右,而溺斃的人數更是由最高峰的3,700多人,降低到目前不到
1,000人,可以說效果十分顯著(資料來源:日本警察廳警察白皮書)。
目前日本全國共有2萬8,000所學校,擁有游泳池,學校教員具備游泳能力者,更是高達
90%以上,除了教授游泳技能外,也實施游泳的正確觀念,例如不輕易地在危險地帶玩水
等,這些努力都是為了不再重蹈過往的悲劇。
台灣自2010年開始推動「泳起來專案」,在中小學校推廣游泳課程,但卻因經費與預算的
關係,而向學生收費,結果在2016年遭到監察院糾正。同樣身為海洋國家,游泳其實是相
當重要的技能,然而卻因某些狀況,政策只做半套的結果,讓台灣會游泳的人數不若日本
,而每年在台灣因溺水死亡者,比率也高居不下。
為了讓台灣的下一代,能夠擁有游泳的技能,並且能得到正確的游泳觀念,不輕易至危險
地區玩水,也不在大風大浪時靠近海邊,中小學的游泳課程,相信是必要而且應該要由中
央政府編列預算支持,以讓台灣的游泳環境更好。
https://global.udn.com/global_vision/story/8664/3345938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