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111中等轉小教心得

作者: NTNUFROG (frogwang)   2022-08-09 14:36:01
各位板友好,在這默默潛水了好久,看著大家給予的資訊,獲益匪淺。
我原本是中等教師資格,升大四那年決定要改走小教所以考了臺北市立大學的研究所,今
年很幸運考上台南的國小正式老師。
之前就有看到不少人在詢問有關轉換不同教育階段的問題,在考前就有暗自許願,考上要
來分享中教轉小教的心路歷程。
我就不透漏我的系,反正這主要是分享中教轉小教會碰到的事情。
先簡述我的背景
我是師大107級,剛好是舊制最後一屆,所以是先實習後教檢,大四那年考研究所前就有
先詢問過,只要拿到其中一個教師證,未來只需要補另一類科學分,就不用再教檢跟實習
(很划算吧!)
大四下確定考上研究所後,我就先休學半年去實習,實習完回來復學考過教檢拿到教師證
,考取師資生資格後,把學分修完,再拿去申請國小教師證。
107-1去實習,107-2復學
108-2考取師資生資格,109-1開始以109師資生身分修習教程
110-2修習完教程,考上正式教師
以下是分享我當時在師大跟市北碰到的制度,之後可能有變還是要自己去問喔!
一、 考取師資生資格
(一) 時間:
通常都是下學期甄選師資生,因為要有上學期的成績才能報名。我先去實習下學期才復學
,沒有上學期的成績,所以只能等108學年度下學期使用上學期的成績報考。
(二) 考試內容:
我們學校小教就是考教育專業、作文以及數學,隔天會安排面試,詳細內容大家可以自己
去看簡章。學校也會有考古題可以參考。
二、 修習期間
(一) 導師班制度:市北的師資生考上之後會幫你安排導師,每兩周都會開一次班會,
該時段全校其他系都不太會在此時排課,讓師資生能好好在這時段去開班會。我們班的班
會導師會安排教檢的讀書會或是證照研習,也會請一些現職老師回來分享經驗,師培處助
教也會來提醒學分等問題。我覺得這部分蠻不錯的,因為師大真的比較是讓我們自生自滅
(茶)我去半年實習的時候,實習夥伴是東華的,他們學校也蠻常會叮囑和告知許多資訊,
反觀那時候我都要定期去看師培處官網或去詢問才會知道資訊。
(二) 證照以及時數:
中教比較沒有規定證照和觀課試教時數。小教會有規定要三張專業證照、6小時試教、10
小時觀摩參訪以及20小時的服務學習時數。你要自己額外去拜託課堂老師給或是自己找辦
法生出這些時數。
(三) 課程問題:
1. 抵免:這個有分你是否有教師證了。如果你有教師證就可以抵免1/2的學分。像小教
有46學分,所以我最多可以抵23學分。但是他會看你的課綱,不是名稱一樣就會讓你抵免
。所以教育議題我又重修一次==加上我自己預修的國小必修課程,共抵免了18學分(還蠻
多的)。
2. 選課:小教會有擋修制度,但可能都有變動,所以請一定要去看清楚自己該年的課
程大綱然後先修會擋到其他課的。主要就是教育原理還有學科專業(國語數學)要先修。
3. 修習年限:通常要至少修習兩年也就是四學期的教程課程。但在一次班會課我聽到
助教提到有教師證的可以只修一年半就好,可因為教育實習(分散實習)本來就只開下學期
,所以我還是要乖乖修完兩年的教程課就是。我後來就改申請不去班會課自己專心準備教
甄。
4. 不同年的課綱制度:前面提到課綱不是一成不變,但基本上你是哪一年度考進去的
師資生,你就是使用該年的版本,是不能自己選的。不過我們這屆有點特殊,算是過渡期
吧!我是109師資生,又是有一次班會課聽到助教說我們可以選擇110的版本。我因為兼課
時間的關係,無法修109的版本的課程,經過確認我可以使用110的版本,所以我是用110
的版本畢業的(重點是助教的話要聽!)
三、 申請教師證
(一) 學分認證:確定自己修完課程之後,就可以去師培處弄學分證明書
(二) 申請時間:我算是比較幸運,今年是最後一次學期末給申請,之後會改成下學期
的學期初,這個影響非常大。因為如果是像我一樣確實修完兩年再申請的人,學校說只開
放學期初給申請的話,那你沒有拿到學分證明書就無法申請,你會為了一個學期的學分還
沒修完得等到明年才能申請另一類科教師證,也就代表你還要再等明年才能考教甄!
我有問過,申請另一類科是各師培學校統一好資料交給師大做審核,審核完再送去教育部
製作教師證,再給原各師培處轉寄給申請人。給師大跟教育部是沒有時間限制的,這個申
請時間是各校師培處方便作業而定。但你一定要經過自家學校師培處幫你寄送資料給師大
申請,所以這個就要看你的學校何時會統一處理申辦另一類科教師證。在選擇報考學校時
可以注意一下這點!
四、 報考教甄
我是台北人,原本預計要報名雙北的教甄,可以先附中教的教師證報考初試,本來以為簽
切結書就可以報名複試,之後考上再補教師證。沒想到他要求複試時就要佐附學分證明書
,代表我如果想考雙北一定要明年才能考。在五月份簡章出來我準備報名時才得知這個消
息,打擊蠻大的。但後來想想還是去練個筆好了,畢竟我也準備一年多了(結果居然初試
有過QQ)本以為我就真的只能明年考試時,突然想到中南部比較晚考,說不定來得及。看
完簡章確定來得及,經過比較衡量之後,決定報考中區聯盟跟台南。那大家也知道不同區
的考試差異很大,尤其台南還要考文史題(背題目超想哭)如果有興趣如何準備考試可信箱
給我這裡不多做贅述。
五、 心得
(一) 決心: 首先我想先讓想轉小教的人一起思考一件事情:你是為了甚麼想轉小教的
呢?會這樣問是因為,看到有人覺得近幾年小教大缺所以想改走小教。但其實有個問題是:
有人一開始就立志走小學教育,也為此努力,但不一定能考上,如果只是抱持著想上岸而
轉跑道,你覺得你考上的機率會有多少呢?我大學認識一個碩班學長,他本來是市北畢業
已擁有小教證書,但又跑來師大修中等。我們系不是主科,缺其實不多,他也是考了兩三
年今年考上正式。他的心得文有提到,不少人勸他改回考小教因為最近大缺,但他還是很
堅定想考中等的決心。他身邊的人都知道,他考上是遲早的事情,因為他的努力和決心是
有目共睹。
如果你是有這樣的決心,那就不要猶豫了!年齡不是問題,你現在不做,只是讓你在未來
的每一天都在後悔而已!所以你真的是對小教有熱忱,那就轉吧!
(二) 轉機
回到我,我在大三修習班經的時候就在思考我想成為怎樣的教師。那時候我發現影響我最
深遠的老師幾乎都是小學老師,再加上我兼家教還有打工的緣故,讓我更堅定我想當一名
國小老師,所以轉而考取國小老師。而肯定有對教育不瞭解的人會問你一句:當高中老師
就好為什麼要去當國小老師。他們覺得高中老師社會地位高於國小老師。但真正在現場的
人就知道,每個階段都有他的難處。我剛好又都是三個階段(國中小高中)都有待過現場的
人,我知道各有各的不易。我也是在知道的前提下還是決心要轉走小教。
(三) 代理代課
不少人想知道研究所邊讀書修課邊代理代課的問題。我自己是讀日間部然後都用兼課的方
式。兼課的好處是可以自由排課,時間不會被綁死在學校。我自己是跑四間學校:兩間兼
課、一間週三課後輔導班、一間課後社團。不過我在安排課表會有點麻煩,因為要學校間
彼此配課,而且還要到處跑。我有認識的學姊是在職專班,她是考代理然後教程選課盡量
選晚上。因為市北有選手白天要訓練,所以在天母會開晚上的教育學程課程,這地方可以
給大家參考。
(四) 共勉之
我能考上我自己覺得幸運成分也是蠻多的,可能因為疫情期間一直幫學校代課當救火隊積
陰德吧XD
雖然我是畢業就考上,但我身邊的人都知道這些年我也是很不容易。中途曾碰到親人癌症
為了去照顧整個論文中斷,導致我今年是邊寫論文邊準備教甄。也因為要趕快把教程修完
一次修太多課還要兼課身體免疫力下降長了皰疹,後來疫情停課遠距等,讓我至少不用
一直跑不同學校才好多。
我相信在教甄這條路上沒有誰是真的輕鬆的,職場裡受到的委屈、痛苦以及不被理解,我
也常在洗澡時掩面痛哭問自己這樣值得嗎?但每次看到學生因為你的教學有收穫,也會常
問你還會不會再來帶他們,值得啊!有甚麼不值得?我們不就是因為這些學生,所以拿著明
明沒有真的很多的薪水,卻還是義無反顧的跳入教甄這片火海?
本來還想多打一些我的經驗,但是真的是邊回憶邊哭。過去真的很痛苦,但我也撐過來了
。最後就送大家一句我常對自己說的:
撐過去就是你的了! 共勉之!
作者: oneonehsu (oneone)   2022-08-09 16:26:00
恭喜上岸,文章好感人肺腑QQ
作者: fakepan (fakepan)   2022-08-09 17:00:00
同是中等轉小教,恭喜老師
作者: YuPEII (PEIPEI)   2022-08-09 17:02:00
推 用心的文章 年輕時看到可能會轉跑道
作者: jij61029 (小白獅)   2022-08-09 17:02:00
恭喜老師
作者: pochama5566 (波加曼)   2022-08-09 19:01:00
恭喜!
作者: lieberkevin   2022-08-10 00:25:00
恭喜您!
作者: sleepapple (BBB)   2022-08-10 01:06:00
謝謝老師的分享
作者: StoneJean (秀丁)   2022-08-10 11:11:00
恭喜老師!
作者: tcshemon (牛牛 )   2022-08-10 13:01:00
厲害!恭喜!
作者: email9527 (想也知道)   2022-08-10 19:54:00
我只想哭 當時的半年新制現在被稱為舊制 QQ
作者: nana860308   2022-08-12 15:41:00
恭喜恭喜
作者: phonics (phonics)   2022-08-13 06:41:00
退!Typo XD 推!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