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與現實脫節的《數位學習計畫》 教學現

作者: bb53211 (平凡人)   2018-10-11 12:35:31
與現實脫節的《數位學習計畫》 教學現場真正需要的是什麼?
2018-10-09 15:59ép合新聞網 唐宇新(花蓮縣源城國小教師)
脫節?有骨無肉的前瞻計畫,教學現場究竟缺了什麼?
我不如呂冠緯一樣走遍天下看盡世界的發展,畢竟這20年來,我也不過是固守著教室的桌
椅等著下一批的學生來來去去,然後像枯井蛙期待天上露水之刻能夠開心的鳴唱幾下。
老實說,我不敢有夢,更逢提自己的幾個字能夠改變些什麼!即使我能寫、能說、能教出
個些什麼來,但卻很難如幾位教育先進一般,在發出文字的瞬間馬上得到政府什麼回應。
但這滿悲哀的,畢竟基層的教育人員不過只是個螺絲眼,必須拴緊那政策中所有的缺憾。
被罵的兇的《2019-2022中小學數位學習中程計畫》
吳政忠、林萬億、張景森三位政委於三月要求「教育部研提數位學習中程計畫,並將程式
設計及偏鄉離島地區的數位學習列為優先項目」。(引自 嚴重與世界脫節的《中小學數
位學習中程計畫》 聯合 呂冠緯等)
簡單講,我現在的課多到要吸收這些訊息都有困難,講白了基層教師除了接到公文才會看
見上層的意思外,壓根談不上能反映些什麼給上層知道。
誠如智慧雲計畫一樣,天上的制訂者灑了片雲,總認為可以普及大地、恩惠所有的弱勢學
生、刺激學習……這些神奇的功效都可以藉由智慧雲一氣呵成。
殊不知張果老的驢兒雲上一泡尿,人間數月暴雨。標準天上人間的思維,也難得這些政委
願意再幫偏鄉想些主意,朝著數位學習上想,不過千想萬想究竟有沒有看見學校沒有數位
載具拿著洗衣版來當平版用?數位學習化究竟能否真的那麼容易銜接到孩子身上去?而數
位學習究竟是個什麼樣又有多少人知情?
數位載具=包著糖衣的毒蘋果?
我常常打趣的與參與數位教育的伙伴分享到「這數位載具就像毒蘋果一樣,有著鮮亮的外
衣,殊不知內外是否一樣的亮麗,還是跟外表一樣的豔毒?」
畢竟對於基層教師與家長而言,這數位載具真的就像毒藥一樣,街上走著看著、教室裡聽
著不過也就是老師家長把設備給了孩子,孩子們就是樂的看著那載具上的繽紛影片與遊戲

要孩子安靜很簡單,數位設備給了他,孩子瞬間可以安靜個十幾分鐘在那四到七吋的小螢
幕上跟他瞎磨揮。這結果當然如心理學家們所講的一樣「數位設備當然只會造成學齡孩子
注意力不集中」!
數位載具=數位學習?
我相信這也是普遍的錯誤認知,前兒個聽到幾個朋友談到班親會時家長談到「我平常都有
讓孩子使用平版在學習」,從這句話我們就可以著墨出『只要有平版就可以數位學習了』
這個大道理。更前幾天去朋友的攤子上坐坐時也聽到「老師要我家妹妹用那個免費的數位
平台來檢視自己的學習」,這也讓我看見另一個神蹟「只要有數位平台就可以學習了」!
以上兩個神邏輯似乎都無法扣回一個問題「那你要老師做什麼?」
我們就先回第一個觀點來思維問題「事實上能夠用的起數位載具(能夠足以承擔符合教學
需求)之家庭真的少之又少」,也就是台灣當年灑到學校的那台號稱會飛的平版,事實上
是完全無法負荷現今數位學習平台的效能。那學校如何去跟你雲學習、數位學習?
當然這陣子政策上似乎也打算彌補些什麼來著(108年國中小行動學習推動計畫),看著
那需要填報出來的KPI又不禁讓人縮手襟聲。誠實說來,一般老師真的要把數位帶進教室
裡,可不是只有把設備帶進去就算了,光是從習慣養成與如何使用在數位學習上這兩件事
情,就可以消耗上十天半個月的時間,我也真沒本事拿自己滿滿的課堂去申請這樣的計畫

接著的神邏輯就是『只要有數位學習平台就可以幫助學生學習』,這個也跟幾年前我在談
資訊融入課程實是一樣的道理,多數的老師仍是圖個方便,讓學生直接使用數位平台操作
來達成教學目的。
這也不禁讓人膽寒,如此邏輯是否真的思考了「學生的學習知識是否如想像中的這樣完整
、學生打開數位學習平台後是否有真正的回溯其中的教學影片、師生使用學習平台後是否
有真的進行題目探究甚至是回溯知識樹上找尋前一章節的問題……」。
我再誠懇一點的與大家分享一個事實:「台灣沒幾個老師認真的再思索這些問題」,認真
思索這些問題的基本上都默默的在教室裡思維如何解決『數位設備+數位平台+正常化教學
+學生能力評析』這幾個問題的整合。
失落的一環,教學現場的侏羅記世界
最後我們也必須審慎思考這些即將降臨的政策,究竟是選舉牛肉,還是將侏羅記世界夷平
的那顆小行星一樣,最後又讓教育現場成為脫節與失落的一環。
教育既是百年大計又必須面對科技如此躍動的年代,無論政策打算面對光鮮亮麗的文字打
算呈現的成果與學生實際上學習出來的樣貌,對我個人而言只期待一件事「行事之前找幾
個專家朋友喝喝茶,要不多找幾個民間推舉出來的教育人士商討一下,才能讓這些教育投
資真正的回歸到學生身上。」
https://www.google.com/amp/s/udn.com/news/amp/story/6887/3411865
作者: angelcat0125   2018-10-11 18:14:00
一定要投錢=買設備=xx滿滿的 這道理除非是新老師,否則不會不懂
作者: amibow (阿寶)   2018-10-11 18:47:00
不見得 愛做表面效度的老師、主任也很愛吃這套
作者: JCQ (YA)   2018-10-11 21:40:00
資訊教育只是這個計畫的包裝紙,包裝給廠商的東西N年前也包裝過一次,當時候叫做擴大內需
作者: terry1043 (蕃薯)   2018-10-12 00:56:00
大概每8年搞一次
作者: angelcat0125   2018-10-12 07:06:00
確實是給廠商的不同包裝,每台pad或pc「教材費」1千元,沒人不知道吧?你數一下你們學校有幾台吧!
作者: tomshiou (( ̄︶ ̄))   2018-10-12 08:19:00
當年全台都買投影機 現在用投影片上課的也沒一半 搞這個有屁用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