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題] 104蘭陽女中第二次國文科甄選試題

作者: jilljkt (晃蕩的海與朝陽)   2015-06-14 01:08:34
國立蘭陽女子高級中學104學年度第二次國文科教師甄選試題
一、 字音字形:7%
1. 糟「粕」 2. 土地「蹺」瘠 3. 怙惡不「悛」 4. 妝「ㄌ一ㄢˊ」
5. 溝中「ㄗˋ」 6. 「ㄕㄨ」櫟庸才 7.觳「厶ㄨˋ」恐懼
二、詞語翻譯(請翻譯畫線的部分):12% (錯字扣0.5)
1.縈青繚白,外與天際,四望如一。然後知是山之特出,不與培塿為類。〈柳宗元‧始得
西山宴遊記〉(4%)
2.然飽食嬉遊,于于衎衎,又惡用達人為﹖其無懷、葛天之民乎!〈陳第‧東番記〉(4%)
3.將不勝其忿而蟻附之,殺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災也。〈孫武‧謀攻〉
(4%)
三、問答:18%
清林雲銘《古文析義》對王羲之作〈蘭亭集序〉有這樣的評價:「右軍何等人物,生死關
頭,寧勘不破?晉尚清談,當時士大夫無不從風而靡,剽竊老、莊唾餘,漠然無情,外其
形骸,以仁義為士梗,名教為桎梏,遂致風俗頹敝,國步敗移。右軍有心人也,雖欲力肆
抵排,而狂瀾難挽,不得不於勝會之時,忽然以死生之痛,感慨傷懷,而長歌當哭,以為
感動。其曰:『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明明力肆抵排,則砥柱中流,主持世教
之意,尤為大著。」
1.引文中提及王羲之力肆抵排,對象所指實為老莊思想,請問王羲之理解的老莊是否正確
?您將如何在課堂上解析此判斷?(9%)
2.請問王羲之在〈蘭亭集序〉中,以何力量解決生死、時代困境?呼應了魏晉時代哪一項
思潮?您將如何引導學生理解這份力量的價值?(9%)
四、思想:18%
請就下列資料回答問題:
1.如何就所引資料,詮釋儒家的「仁」與「智」?(9%)
2.若教學現場中,學生表示看完翻譯後,仍不解「安」、「利」、「壽」三字的內涵,您
將如何解釋、援引其他文本、引導學生理解?(9%)
「仁者安仁,智者利仁。」
「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知者不惑,仁者不憂……」
五、 現代文學賞析:18%
試賞析張默〈豹〉一詩。
牠的內心的風景,就是望不盡的天涯
蔓草萋萋,遮斷牠的瞳孔的去路
從空無的背後出發
世界還是空無一片
牠抖擻著矯健的身子
牠偵伺著自己的方位
牠撥弄著隱藏的欣喜
牠搖曳著心靈的風雨
橫在牠的腳下的,是一片
無端的空白,寒冷以及顫慄
當人類鼎沸著某些淒絕以及毀滅的吶喊
只有牠是不言不語的
唯一的醒者
六、 命題設計與作文: 27%
(一)命題設計:文章分析(9%)
請仿近六年來學測國文非選擇題第二題「文章分析」的題型,以下列文字為資料,設
計兩個子題,預估學生作答總字數為200-250字,須標明問題(一)與問題(二)。
夫史者,民族之精神,而人群之龜鑑也。代之盛衰,俗之文野,政之得失,物之盈虛,均
於是乎在。故凡文化之國,未有不重其史者也。古人有言:「國可滅,而史不可滅」。是
以郢書燕說,猶存其名;晉乘楚杌,語多可採。然則臺灣無史,豈非臺人之痛歟?
顧修史固難,修臺之史更難,以今日修之尤難。何也?斷簡殘編,蒐羅匪易;郭公夏
五,疑信相參,則徵文難。老成凋謝,莫可諮詢;巷議街譚,事多不實,則考獻難。重以
改隸之際,兵馬倥傯,檔案俱失;私家收拾,半付祝融,則欲取金匱石室之書,以成風雨
名山之業,而有所不可。然及今為之,尚非甚難,若再經十年、二十年而後修之,則真有
難為者。是臺灣三百年來之史,將無以昭示後人,又豈非今日我輩之罪乎?
連橫〈臺灣通史序〉
(二)命題作文(18%):文長不限,不得使用新詩、小說及書信體。
題目:收放之間
作者: rincon (每個人都可以是英雄角落)   2015-06-14 08:03:00
謝謝分享,又請問可以去哪裡查分數?
作者: Chluna   2015-06-14 13:36:00
我也想知道如何查初試成績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