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2023 Fall 美國HCI/UX研究所申請 Recap

作者: AlexTYChen (Alexander陳)   2023-07-10 12:37:30
7月到了美國之後,2023年上半年馬不停蹄的實習、簽證、搬家、出國前的各種雜事終於
處理完畢,也有時間來好好回想一下今年研究所申請的心得。最終結果不能說不滿意,但
總有一些遺憾;這些遺憾或許是這篇文章中最有價值的部分,我把他們寫下來,讓以後申
請的同學們可以避開一些我踩到的坑。
主要想分享一些申請前、申請中、申請後(選校)的key takeaways,因此本篇絕對不是
一個完整的研究所申請流程分享;很多完整流程都有前輩分享過了,我不覺得我能提供更
多的內容,建議大家直接去參閱那些文章;本篇最後我會列舉一些幫助到我很多的文章。
【申請結果】
Admission:
1. MHCI+D,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Decision]
2. M.S. in Technology Innovation(Connected Devices),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w/ $12,000/yr)
3. MHCI,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Waitlist -> Ad)
4. M.P.S. in Information Science, Cornell University - Ithaca
5. ITP, New York University (w/ $20,000/yr)
6. MHCI, Rochester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w/ $12,000/yr)
Rejection:
1. MIMS, UC Berkeley
2. MIIPS,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Waitlist -> Rej)
3. HCDE,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4. M.S. in Information, University of Michigan
5. M.S. in HCI, 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6. HCI/d, Indiana University
7. MDes, Harvard University
【背景】
學歷:NYCU 管理科學 & 資訊工程 雙主修學士 + 設計跨域學程(GPA 3.65/4.3)
考試:TOEFL 114 (R29/L30/S28/W27)/ GRE 323(幾乎沒用到)
實習:皆為UX Designer,創業公司*1 + 公部門*1 + 設計顧問公司*1
Publication:CHI Paper三作*1 + CSCW Poster n作*1
作品集:實習成果*2 + 研究相關成果*2(沒有放課堂作業)
推薦信:管理科學系導師、資訊工程系專題指導教授、最近一次實習主管
【申請前】
1. 為什麼要申請HCI研究所
這是在很多申請分享文中都會提到的一點,但我在閱讀那些文章時似乎選擇性忽略了這一
項:「我很確定要申請了,Why還重要嗎?」
事實上:重要,非常重要。你的Why不止為你的申請提供了行為動機,也在很多程度上會
影響你後續的重大決定。以前的我覺得,申請研究所的理由是顯而易見的;但事實上,我
很建議你花一些時間真正挖掘自己去讀研究所的理由;就像在UX設計中,User Goal總是
要清楚的,我們後續的所有行為、所有決策,才有能夠依附的骨架。
在撰寫CV、PS等材料的過程中,你的Why能衍生出你的故事線;申請本質上是一場對個人
進行的行銷,你的target audience就是所有的學校。你需要設計一條故事線來呈現你的
的個人賣點,而這個故事線的起點,是從Why出發去想。(「故事線」這個概念非常重要
,本篇會多次提及)
如果這麼說還是顯得虛無飄渺,我可以給出幾個例子:
a. 在選校的過程中,你可以選擇只申請最頂尖的幾所學校,也可以選擇在各個不同tier
的學校分別選擇幾所。你的Why會影響這一點;
b. 你一定要在今年申請出國嗎?或許明年才是更好的時機。Why能夠告訴你答案。
2. 為什麼要在「今年」申請HCI研究所
既然談到時機,就來講講我覺得許多人會忽略的第二個問題:Gap一年後申請研究所會不
會更好?
我其實在22 Fall已經先進行了一輪申請。只申請了我最心儀的幾個program,不過全部收
到了rejection。去年申請剛結束的時候我非常難過,但經過了一年重新申請後,我必須
說:gap的一年是申請過程中發生在我身上最好的事情。原因有二:
a. 更清楚自己想從研究所得到什麼,並依此重新制定我的申請策略。比如說第一年我全
部申請的是純HCI/UX方向的項目,而第二年我開始觸及一些方向相近但不同的領域,申請
學校中新增了在互動設計中觸及科技藝術的NYU ITP、研究設計工具的本質的Harvard MDe
s、專注硬體(IoT、機器人)設計的UW MSTI。
b. Gap年能夠進行Full-time實習,讓我更清楚自己在領域中可能遇到的問題、更知道需
要在研究所中獲得什麼。儘管我有三份實習經歷,但前兩份都還是以學生心態、短期或pa
rt-time的進行。而第三份Full-time、長達半年的實習經歷,某種程度上能夠讓我在研究
所學習到更多東西。我的最後這份實習在BORING Design Lab進行,後續我會在Latte & P
ark平台分享更詳細的實習心得以及我學到的東西。
總而言之,我很建議你想一想:多一年的思考、多一年的準備會不會更好?
但要注意的是,每一年的申請難度都不相同,我申請的兩年間,我的夢校UW HCDE在22 Fa
ll收到了900+份申請,23 Fall收到了1200+份申請。聽說疫情前一般是一年6–700份申請

3. 所申請的學校,拿到Offer一定會去嗎?
因為有了去年的滑鐵盧,今年在申請學校時多抓了很多安全區的選擇。但到了offer季,
卻開始覺得某些學校如果申請到,我也不會想去。畢竟留學是一件時間成本和金錢成本投
入都極大的投資,如果有確定不想去/不值得去的學校,即使能夠更容易申請到,也只是
浪費申請費而已。
4. 要準備怎麼樣的作品集?
雖然被許多學校標示為optional,但我認為如果你想申請較好的學校,除非項目明確的寫
了不收portfolio,不然還是準備一份比較好。因為即使你申請的學校不需要你上傳作品
集,你製作這些作品集的經歷,也可能成為支撐你PS、SOP的一部分。
我會把這項歸類為「申請前」是因為作品集的準備可能是一個橫跨好幾年的過程;我建議
你一旦確定將來可能會走UX方向,無論是直接工作或申請研究所,所有的Project都以一
個「能放進作品集」的心態來做。
我太晚才具備這個意識,因此準備作品集的過程中,才回去挖之前每個UX Project的過程
材料(如訪談紀錄、CJM、Persona、Wireframe等);如果你一開始就打算把這些Project
放入作品集,能夠即時的歸類、整理,我想製作作品集的過程會快樂不少。
我建議作品集以網站的方式呈現,優點是一份作品集就可以投給多個學校(除非學校要求
PDF版);同時申請交出後,你也有時間繼續精修、迭代網站上的作品內容。在申請deadl
ine前我們同時要處理的申請材料太多,不一定能方方面面顧及到;申請deadline後則只
剩下網站作品集還可以修改,心態的專注讓我們能修改作品集中的更多問題。
作品集本身,除了要能出現出完整的UX過程、專業性外,我很建議強調作品本身的故事性
。再次強調,整體申請材料的故事線非常重要,而作品集除了要整體吻合這個故事線外,
每一個作品本身也要有獨立的故事。你怎樣定義的需要解決的問題?你用了什麼工具和方
法去解決問題?你怎麼衡量解決方法的有效性和成果?
最後,請別忘記作品集要夠好看。UX的作品集或許不需要視覺傳達、工業設計的美輪美奐
,但請別忘記Jacob Nielsen的十項設計原則中有「美學」這一項,請確保你的作品集有
做到這一點。
更具體的作品集製作,我想是可以獨立拿出來講一節課的;我可能還沒有資格講解怎麼做
出真正好的作品集,但可以分享一個我參考比較多的網站:https://www.cofolios.com/
,裡面有許多美國HCI學生申請實習/工作用的作品集。(但請注意申請工作和申請學校的
作品集,講故事的方向是不一樣的,不要全盤參考唷)
【申請時】
這一段會講到的大概就是申請材料的準備,以及具體到申請季(10月末~2月初)會經歷
的一些事情。
首先關於申請材料這一項,CMU MHCI校友June Byeon在Applying to CMU HCI graduate s
chools — Master’s of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一文中分享了下面這張圖片:htt
ps://imgur.com/A8fvpXI.jpg
這張圖來自於June的主觀感受,同時針對CMU的MHCI製作;她對於Portfolio和推薦信的重
要程度排序我其實有點懷疑,但SOP和Resume的重要性在HCI申請的重要性絕對是有目共睹
,這也會是申請過程中我們花最大部分時間準備的材料。
1. Everything Is Storytelling
來整體的講一下前面提到的「故事線」到底是什麼。大家要記得,審閱我們申請材料的是
人類而不是機器(至少還不是),他們沒有辦法客觀的評價我們的每一筆經歷並給予一個
加權分數;而是根據我們上傳的所有材料,產生一個或好或壞的印象。
我們的任務,是通過材料給招生委員一個「一定要錄取我」的理由;這個理由可能是基於
豐富的經歷、紮實的學術背景、對學校的瞭解、強烈的申請動機等等。而如果我們能讓所
有的申請材料都圍繞同一個主題出發,就能夠更強力的推進這個主題;而這個主題,就是
我提到的「故事線」。讓招生委員彷彿在讀一部人物傳記:主角怎麼接觸UX、怎麼深度瞭
解HCI。
這個故事主題應源自於你所有會放入申請材料中的經歷。如我自己對Accessibility、Inc
lusive Design等主題非常有興趣,我就會去挖掘過去經歷中,和這些主題有關的部分;
製作作品集中,也會強調作品這方面的性質。我認為故事線非常重要,他能讓你的申請材
料更連貫、更吸引人,也能夠幫助你整理自己的思維,知道要在SOP中寫什麼。
我去年被reject的申請材料中,其中一項得到了招生委員的feedback,他是這樣寫的:
I would also say that your application was quite strong, ranking in the top 20
0 applicants. Our reviewers noted your good set of experiences and co-authorsh
ip of a CHI paper, but that your essay was a bit scattered, and that you spent
a bit too much time discussing summer camp.
被直接點出的問題,是一個好的故事線能夠解決的。
2. 我為什麼要申請這所學校
有了SOP的大方向,剩下的,是怎麼針對每一個項目修改你的SOP。在寫SOP之前要瞭解學
校的方方面面是基本功,但我覺得我做的還是不夠,因此再拿出來提一下。
除了項目的基本資訊、每間學校提供的SOP撰寫提示一定要清楚外,我建議可以去參加每
間學校的Virtual Info Session,或是找實際就讀這些項目的學長姐聊聊,讓你對這些項
目的「氣質」更加瞭解。以UW的MHCI+D和HCDE這兩個項目為例,網站上能看到項目期間、
課程內容、課程時間等不同;但深度瞭解後,會知道MHCI+D更強調緊密的cohort關係,而
HCDE則以更紮實的研究基礎為傲。
我非常後悔的一點,是沒有在HCDE的SOP中更強調研究屬性,包含他們的DRG(Direct Res
earch Group)等;如果我能顯得我對HCDE有更深度的瞭解,說不定能拿到offer。
3. 寫SOP的順序
因為我申請的項目非常多,寫SOP的方式是先寫其中一兩個項目,再用同樣的文字去組合
其他學校的SOP;最後針對每一間學校做細節的修改。我當時是從我最想去的項目(UW HC
DE)逐一按順序寫SOP,但實際上在寫後面幾間學校時,會更有心得,思路更清晰。
我想比較好的順序會是將最想去的學校留在第五、六序位,前面先整理一下思緒,而文筆
又尚未疲倦時撰寫,能夠得到更好的結果。但這也許和我自己的習慣有關係,僅供建議。
4. 其他
SOP/作品集外的申請材料可能還有Video Essays、Interview(同步/非同步)等,但這部
分我除了Google一些前人經驗外,沒有太多的心得;就不贅述。
【申請後】
申請後想必可以放鬆一整子,接下來就是收到結果信的季節了。我大部分的結果是在3月
中旬左右收到,少部分拖到3月底,最晚的5月才拿到(囧)。這個時候焦慮是必然的,如
果你能夠忘掉這件事,3月底再去看郵箱應該是最好的。但如果忘不掉,GradCafe這個網
站會有不同研究所/phd項目申請人分享他們收到的結果和收到結果的時間;或是加入一些
HCI申請的群組、Discord等,和一些一起焦慮的人聊聊有時還挺好的。
1. 找人聊聊:所有人 / 不同人
在選學校的階段,我找非常多人聊過,來自不同圈子和背景的人能給我很多不同的建議;
儘管最終的決定必須由我自己來做,但和他們聊天的過程中,讓我拓寬了看問題的角度。
和教授聊聊能知道這所學校的學術氛圍、和業界前輩聊聊能知道項目在業界的名聲、和當
地同學聊聊能知道實際的學習/生活體驗。
其中最有幫助群體之一是正在就讀這些項目的學長姐(或剛剛畢業不久的);有些人很嫌
棄自己的項目,也有人非常喜歡項目的就讀體驗。我建議接觸他們以前,最好準備一些更
具體的問題來檢驗這個項目是否適合自己。
NYU ITP是我認真考慮就讀的項目之一,但我的疑慮之一是這個項目的師資和課程是否能
支持我進行更紮實的UX學習。我聯絡ITP的一位學姐後,她很直接的告訴我:不行。如果
想在ITP學好UX,必須要自己付出額外的努力、尋找額外的資源。儘管ITP的其他方面依然
很吸引我,但這項資訊讓我清楚不能抱有直接在ITP學到完整UX的幻想。
2. 最終的決定
決定最終要去的學校非常困難,儘管在申請前就對每個項目有了很多瞭解、拿到offer後
做了非常多的research、找很多不同人聊過、參加了很多Info Session,但最終還是難免
面對一些困難的抉擇。到了這個步驟,基本的師資、學費、課程、ranking、就業都已經
考慮到,但出於某些原因,依舊無法決定。
讓我思考了非常久的選項是UW MHCI+D和NYU ITP,他們的項目性質、師資、課程、時長、
就業機會、城市都非常不一樣,某種程度上來說,我是在選擇研究所是想學正統、紮實的
HCI還是更多元、豐富的新媒體互動。
最終讓我確定去UW MHCI+D的,是一個有趣的小體驗:事實上,我最先確定要去的學校是N
YU ITP,但在sign offer前,我不斷懷疑自己的決定、不斷想到ITP的缺點和MHCI+D的優
點。天平不斷拉扯,最終傾向了UW MHCI+D的這一側。而稍微確定要去UW後,我心中不再
有懷疑和猶豫,只有對項目的期待和新生活的興奮;這讓我確信了UW是我心中真正想去的
學校。
如果我沒有先決定要去NYU ITP,可能後來也很難這麼確定UW MHCI+D是正確的選擇;因此
如果你也面臨類似的抉擇,我建議可以試圖同理看看已經選擇了學校的自己,看看是否帶
有懷疑和遺憾。
3. 可以和學校argue獎學金
在做決定的過程中,其中考慮的一項因素是NYU學費實在是太貴了!ITP一開始提供了$12,
000/yr的獎學金,但即使如此,學費還是比作為公立學校的UW貴了一大截;後來我和學校
argue兩次,最終這個數字提升到了$20,000/yr。
只是想分享一下,如果你因為學費因素無法選擇某所想去的學校,也許可以試試看爭取更
多的獎學金;爭取前可以瞭解看看每所學校分配獎學金的方法。以ITP為例,他們每年能
夠分配的獎學金總數是一個定額,因此如果有其他申請者decline offer,他們的獎學金
就會回到預算中,可以被分配給其他學生;這時候,如果你寫了argue獎學金的信而其他
人沒寫,你就有機會拿到更多的獎學金。
【後話】
在申請過程中得到的幫助非常多,其中一大部分來自於前輩們留下來的文章。因此我也想
留下這篇文章,希望能多少幫助以後有意申請HCI的人。
Google HCI、UX、研究所等關鍵字應該能找到大部分我看過的文章;其中幾篇文章的資訊
對我幫助尤其大,留在這邊給你參考:
2020.5.16, 申请总结 | 去CMU读HCI by YuwensDaily:https://mp.weixin.qq.com/s/cn
ATMIBxMph0YGmDvjvQ8g
UW MHCID的录取流程和标准是怎样的? — — 我参与了2020 的申请审核 by 戴曉詩:ht
tps://zhuanlan.zhihu.com/p/109217870
2021 美國 HCI/UX 研究所申請 & 工業設計公費留學考試歷程 by Tsai-ling Lei:https
://tsailinglei.medium.com/2021-美國-hci-ux-研究所申請-工業設計公費留學考試心得
-ef756fba6043(這篇文章內鏈接了很多其他文章)
作者: ppoy65482 (iwannasleep)   2023-07-10 20:55:00
推!謝謝資訊
作者: zzzz8931 (肥宅)   2023-07-12 23:43:00
這篇有 UW,等下應該會有人來亂
作者: jackflu (jackflu)   2023-07-16 14:39:00
用心給推
作者: tting0218 (wen)   2023-10-25 21:05:00
強者推,好奇想問原波認為的ITP缺點是什麼(目前也在申請HCI/ Interactive Design相關的研究所)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