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108年公費留學考試 建築設計

作者: luhaoye (lulu)   2020-09-20 13:22:10
感謝留學版上前輩們的經驗分享。
總想著有天錄取後也能回饋公費留學考試經驗,
祝所有逐夢的人都能含笑收穫。
* * *
1 [ 錄取分數 ]
筆試國文作文 73*0.2=14.60
筆試建築歷史與保存理論 66*0.4=26.40
筆試建築設計理論與實務 86*0.4=34.40
筆試總分最低錄取標準 68.80
筆試總分 75.40
筆試比例分數 75.40*0.6=45.24
面試總分 86.80
面試比例分數 86.8*0.4=34.72
筆試加面試總成績 79.96
本學門最低錄取成績 79.96
2. [ 個人背景及時程安排 ]
103年建築研究所畢業,
104年服役並通過建築工程高考三級,
105年就職並通過建築師考試,
106年與107年公費留學考試進入面試階段,
108年錄取公費留學考試,並同時申請上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建築研究所。
106、107年第一、二次報考公費留學考試,
抱著先有獎學金在開始申請學校的試探性心態應考,
僅在考前三周工作之餘以歷屆考古題為根據作準備。
雖然均通過筆試進入面試,但均因筆試僅達最低錄取分數門檻,
最後比總分未占優而未錄取。
108年第三次報考公費留學考試,
與曾經錄取的前輩討論檢討原因,調整心態捲土重來。
留學這件事,現在不做,以後更不會做了。
開始積極準備托福語言考試、申請學校與公費留學考試
建立在過去累積的基礎上,最後同時上榜。
3. [準備過程]
3.1 [ 國文 ]
如指考或國考作文的題型,命題上多為公費生的為學之道、社會責任等。
準備上可以回溯近年考古題出題方向,草擬答題架構。
如時間足夠也可以寫作考古題幾回,回復手寫作文的手感速度,
3.2 [ 建築歷史與保存理論 ]
建築歷史部分,很雷同如國立大學建築研究所史論組出題,常從西洋建築史、中國建築史
、台灣建築史、近代建築史中出題。這部分範圍較為明確,考察不同年代風格之代表案例
、思潮源流、形式特徵、結構系統、跨時代比較、類型學差異。
建築保存理論部分,常從國際上世界文化遺產指定、國內文化資產保存、保存理論文獻、
法令演進、古蹟修復工程、代表性案例與時事爭議案例中出題。
若沒有從事過相關研究與實務,準備起來較難有穩操勝券的把握。建議結合歷年考古題,
依類型及年度分類整理出自己的知識架構,在依主題加強自己弱項,會是比較有效率的方
法。
3.3 [ 建築設計理論與實務 ]
建築設計理論部分,從考古題可以發現不同年度的重點不同。從建築設計方法、建築思潮
、建築批評理論、建築教育方法、參與式設計、建築用後評估、數位設計製造,到大尺度
的都市規劃、都市設計、社會住宅,長期照顧等等。另外過去較少見類似類似建築師考試
快速設計的題組,近一兩年也開始慢慢出現。
建築實務部分,類似建築師考試與建築工程高考三級,從建築設備、建築物理環境、綠建
築、永續發展學科部分,到建築事務所規劃實務。問答題也要注意時間分配,按配分比重
來決定各題組時間,避免只挑拿手題目回答。
3.4 [ 面試 ]
事前書面資料部分,需要基本資料表、及3000字研究計畫。
從筆試分數公布到上傳書面資料時限約兩個星期,
因此基本上以申請留學所需的CV及SOP研究計畫改寫而成。
因為面試委員大部分僅從備審資料中提問,
因此書面資料可以思考,如何能有效傳達個人學經歷與學術特質,以利委員重點提問。
另外也建議針對申請中的目標學校、老師、研究方向加以列表說明。
如時間允許,也可找申請留學時的夥伴,一起模擬面試。
當天面試部分,
時間上一個人面試時間十五分鐘,有五位面試委員,加上個人自我介紹一分鐘,
每位委員問答時間短暫僅約二至三分鐘。
因此越能正確理解委員提問,把握時間進行有效率且有意義的問答,
較能有效提高委員印象分數。
經歷過幾次公費留學考試面試,
每次都是不同的老師組成,並不會刻意為難。
以個人感受而言,
面試過程們更像是委員要確認書面資料所無法呈現的個人特質與積極度,
建議有自信的正常發揮即可。
4. [ 心得 ]
學生時期總有個留學夢,
感謝公費留學提供圓夢的可能。
有些事現在不做,一輩子都不會做了。
準備過程一定有順境逆境,
最後所有的努力會成為自己的養分。
盡力而為,就是最好的結果。
接獲公費留考與學校錄取通知的不真實感,
更現實的挑戰在瘟疫蔓延時才正開始。
儘管不是最好的時代,
也不能說是最壞的時代。
明日未可知,人生還是要繼續。
祝所有逐夢的人都能含笑收穫。
5. [ 參考書目 ]
5.1 [ 建築歷史與保存理論]
[ 中國建築史 ]
梁思成,2015,圖像中國建築史,三聯出版社
樓慶西,2003,中國古建築二十講,聯經出版公司
[ 台灣建築史 ]
李乾朗,1979,臺灣建築史,臺北:北屋出版
林會承,1987,台灣傳統建築手冊,台北,藝術家出版社
傅朝卿,2019,圖說臺灣建築文化史
黃蘭翔,2018,臺灣建築史之研究:他者與臺灣,空間母語文化藝術基金會
王俊雄,徐明松,2008,粗獷與詩意:台灣戰後第一代建築,木馬文化
徐明松,2007,王大閎:永恆的建築詩人,木馬文化
[ 西洋建築史 ]
傅朝卿,2009,圖說西洋建築發展史話,台灣建築與文化資產出版社
約翰‧薩莫森著,蔡毓芬譯,1999,古典建築語言,地景出版社
褚瑞基,20009,建築歷程,田園城市
[ 近代建築史 ]
希爾貝賽默,1999,近代建築藝術源流,六和出版社
弗蘭姆普敦,2012,現代建築: 一部批判的歷史,三聯書店
布魯諾·賽維著,席雲平譯,2005,現代建築語言,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查爾斯·詹克斯著,吳介禛譯,1998,後現代建築語言,田園城市出版社
五十嵐太郎編,謝宗哲譯,2010,關於現代建築的16章 : 空間、時間以及世界,田園城市
[ 建築保存理論]
傅朝卿,建築保存理論專題討論,成功大學建築系研究所講義
傅朝卿,2002,國際歷史保存及古蹟維護─憲章、宣言、決議文、建議文
傅朝卿,2011,世界遺產在台灣-推動台灣世界遺產潛力點的努力方向,世界遺產雜誌,vol7
[ 建築古蹟修復 ]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古蹟修復工程工地負責人培訓班教材
5.2 [ 建築設計理論與實務]
[ 建築設計方法 ]
Herbert A. Simon,1962,The Architecture of Complexity,Proceedings of the
American Philosophical Society Vol.106, No.6,p467-482
George Stiny,1972,Shape Grammars and the Generative Specification of Painting
and Sculpture,I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71,p1460–1465
亞歷山大,1991,建築模式語言 : 城鎮.建築.構造,六合
彼得·埃森曼,2018,现代建筑的形式基础,同濟大學出版社
[建築理論 ]
柯比意,1997,邁向建築,田園城市文化
基提恩,1986,空間、時間、建築,臺隆出版
Colin Rowe,Robert Slutzky,金秋野,王又佳译,2008,透明性,中国建工出版社
羅伯‧范裘利,葉庭芬譯,1993,建築中的複雜與矛盾,尚林文化
諾伯舒茲著, 施植明譯,1995,場所精神 : 邁向建築現象學,田園城市文化
Kenneth Frampton著,呂健忠譯,2013,朝向批判性地區主義:後現代論集,立緒
肯尼思·弗蘭姆普敦,2007,建構文化研究-論19世紀和20世紀建築中的建造詩學,中國建築
工業出版社
作者: jkoala (一個伍杯杯)   2020-09-20 13:34:00
樓主強者我朋友
作者: oxhill (Yuxing)   2020-09-20 23:45:00
厲害耶
作者: Hagero (動詞)   2020-10-13 22:37:00
儘管不是最好的時代,也不能說是最壞的時代+1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