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心得] 教育部留獎 博班第三年7篇paper申請失敗

作者: sea010461 (sin of bleed)   2020-06-04 23:04:41
相信原Po有實力不用因為短時間的擾動而被影響心情太多。我覺得對年輕的研究者而言,
台灣需要更多人願意分擔相關經費的評審。有足夠的專業人員,才有可能讓被評審對象就
算被拒絕,也可以有實質幫助的評語,就算沒拿到獎,也可以提昇自己寫計畫的專業能力
。不過這需要時間去改善制度和儲備更豐富的人才庫...
由於同是凝聚態理論背景,我想可以分享一些資訊。其中還有很多文章我覺得對於年輕研
究者來說非常有用。我想物理PhD有興趣的人,應該是廣義的有用。基本上這個blog算是
我的影子指導教授(?)。
https://condensedconcepts.blogspot.com/
凝聚態可能是物理中最雜的一個領域。上面的Blog中有提到關於一些如果要申請這種綜合
性funding的建議。
https://condensedconcepts.blogspot.com/2015/07/tips-on-preparing-application-for-multi.html
還有一篇可能對於寫proposal有幫助的建議,除了背景知識,解釋為什麼這個方向的研究
重要外,也要加強自己的貢獻改變了什麼。雖然文章是針對找助理教授。不過如果可以有
效率的傳達給評審,對類似計畫也很有幫助。
https://condensedconcepts.blogspot.com/2012/07/the-best-measure-of-research-impact-is.html
目前很多fellowship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下,除非是超級閃亮,要不然很多時候決定結果的
往往不是我們想像中的資訊。我想這不是只有台灣,歐洲和美國也有類似的問題。歐洲比
較好的部份(因為他們結構上不好的部份),是對於一般性的經費申請的教學比較多。但
是對於比較高級的獎學金就和美國有類似的情況,是有階級的窄門。我相信好科學是會慢
慢被認可,但是評審制度往往不一定可以如意。目前做科學研究還是一個需要堅強意志和
相當運氣的志業...(不是說獲獎者運氣好,而是是很多人都很努力下,競爭激烈時還是會
到一個無法理性判斷的階段,尤其是剛開始學術生涯的學生)
作者: Eriri (英梨梨)   2020-06-05 00:31:00
以美國來說 就算很多fellowship也是要看connection 至少選出來的人 在學術上都有最基本的可取之處但台灣的話 完全不是這樣
作者: peterqlin (平平)   2020-06-05 05:35:00
感謝學長回覆XD 對留獎我自己主要是希望能在老師經費比較吃緊需要當TA的時候當個half就好,沒拿到的話就...乖乖當full TA,只是稍微覺得可惜XD感覺這個網站的內容對之後各項申請都蠻有幫助的,會好好的看裡面的內容!以凝態理論來說前面五六間fellowship看起來connection的影響蠻大的@@ 不過錄取的人感覺都是蠻有實力的。目前自己除了在研究上努力之外也有嘗試多往外接觸建立一些人脈,希望到時候能有幫助。另外應該在每次申請的過程中也要學習面對各種結果的心態和檢討XD 覺得自己這部分還有很多要學習的
作者: Eriri (英梨梨)   2020-06-05 05:45:00
老實講 以前幾的fellowship來說 學生自己能做的connection效果其實相對有限 在connection這個部分 老闆之間的關係還是影響最大 但終究還是有例外的那以你老闆的情況 中青生代的中的一流人物 還是很有機會的另一種自己可以建立connection的方式 是能夠獨立地有大老會肯定的工作 博士期間文章多 有時候反而不見得比的上有少數幾篇大老會覺得挺了不起的工作的人
作者: peterqlin (平平)   2020-06-05 08:14:00
老闆關係這感覺很看圈子@@ 他們各自的小圈圈感覺都蠻分明的,文章數量這感覺好像也是有點看機運,不過大概能做的也就是盡量努力@@應該說文章的影響力、創新、數量等等綜合因素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