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美國CS跟其他國家CS的差別

作者: SpiritWalker (Akai)   2018-03-25 19:04:33
這篇就產業, 薪資發展以及工作氣氛 3 點舉些例子, 也歡迎大家補充
1. 產業結構
這點我覺得比後面 2 點影響都來的大, 也是出國前應該思考的點
亞洲的產業結構因為製造業跟硬體起家的關係, 很多公司的 CS 部門其實還是跟
硬體產業有所掛勾, 有製造, (筆電, 手機, server) 系統以及 IC 產業這幾個大類
純軟公司雖然有但相對較少, 幾個知名外商例如 Google, Canonical(Ubuntu), Firefox
來台灣設廠時多少也有看中台灣是手機以及筆電製造中心意味, 舉個例子台灣 Google
之前的一個重心是與筆電廠合作的 Chromebook, 以及最近又收購了 HTC 手機部門
在大環境影響下 兩邊環境不同 工程師技能點的發展方向也不太一樣
在台灣如果是要走 mobile engineer 路線 因為有各家手機廠以及一些 App 公司存在
整體環境相對成熟人才算是充足, 但如果是想走互聯網, cloud 相關的技能點
在台灣能適合培養這些技能的環境就相對較少
與之相對, 美國因為之前除了 Apple 之外的各大手機廠崩過一次 (Moto, 黑梅)
mobile engineer 現在是稀缺資源, 尤其是 Android engineer 的部分
少了一些大廠定期培養基礎人員再加上需求量大, 光靠 Google Android 部門跳槽
的人供不應求, 最近 FB 跨海招人的一大重點就放在 mobile enginner 上
所以關於這點我覺得主要應該先思考以後感興趣的領域是甚麼
如果是想往 internet, cloud, AI 走, 那麼確實是美國的產業強項
對岸大陸目前在前兩項有漸漸趕上美國的趨勢 (電商已經算超前了)
AI 則是稍落後些
2. 薪資跟發展
推文跟討論有人提到數字, 不過這邊為了討論方便可以直接用簡化的算法
原則上在灣區要維持台北或新竹同水平的生活品質那麼對應薪水算法大約是
把台灣年薪減個 0 之後單位換成美金
也就是 100 萬台幣年收相當於灣區 10 萬美金左右的年薪收入水平
由於不同區開銷花費不一樣, 如果換成西雅圖那麼美金收入這邊的比例可以再減些
同理如果台灣工作是在高雄那麼台幣比例這邊能再調低
以剛畢業的 FLAG 新人平均來說大概能拿到年薪 15 萬以上 (先不討論 range 太大情況)
與台 G 跟 MTK 的剛畢業新人相對收入水平其實是差不太多的 (用上面算法對應台幣的話)
但美國的很多大公司薪資結構上有所謂 refresher 機制
(每年除了合約上年薪額外給的綁約股票或獎金分 4 年兌現, 可累加)
某種程度上相當於保障了前幾年薪資的成長
在 CS 產業長久待個幾年下來美國薪資的爬升曲線大多比台灣來的快
以這點來看不得不說台 G 薪資在 IC 業還是很有競爭力的
因為考量物價跟稅的話 美國 Intel 或 Q 的 senior 工程師
未必能到台 G 的 33 職等相對收入水平
但在台灣的高薪公司容易遇到的另個問題是跳槽的選項較為有限
一旦內部升等不順 比較難在國內找到太多其它不減薪且領域相近的 peer company
3. 工作氣氛
在矽谷加班並不少見, 但在大部分公司加班不是必要條件
如果是要達到 meet 考績而非拼盡快升等的話
大部分公司並不需要超過每週 40 小時的工作時
當然也不排除有特例像是 Netflix 等以壓力大給薪高著名的地方
整體而言大部分地方加班風氣並不是強制性的
除了加班之外的其它工作氣氛各公司不同部門有比較多細節差異
如果有其他人願意分享的話希望不吝補充 XD
作者: kerkerhaha (交大林志傑)   2018-03-25 19:22:00
作者: x013x (013)   2018-03-25 19:55:00
作者: carapple (水果店宅男)   2018-03-25 19:56:00
台北跟薪竹的物價顯著有差,光房租就差很多了
作者: tennis1038 (13nash13)   2018-03-25 20:06:00
推這篇的比較
作者: louis117228 (湯圓桑)   2018-03-25 22:48:00
推,想借題問一下internet跟cloud方面中國有那麼強嗎想聽聽實際例子...因為本人在上海待了半年還是無感QQ
作者: A1ch3mi5t (波霸奶綠微糖去冰)   2018-03-25 23:25:00
作者: edwardboy26 (Yuho)   2018-03-26 00:10:00
推!還想聽到更詳盡的分享 例如工作心得之類的
作者: purecare   2018-03-26 01:15:00
難得有一篇中肯的
作者: becalm (小宅工程師)   2018-03-26 03:50:00
CS現在人這麼多 其實不同公司薪資差異蠻大的 進Flag的畢竟不是多數 這點也要考慮
作者: Ouranos (å—¨)   2018-03-26 05:04:00
大推!希望能有多點這種文章,感謝分享 :)
作者: judicious (c++)   2018-03-26 07:09:00
感謝分享!!
作者: fishlinghu (令狐瑜)   2018-03-26 07:46:00
我覺得沒有扣一個0這麼簡單 美國好公司的benefits台灣公司連個邊邊都摸不上 況且花費多但是存的也多除了餐廳爆貴之外生活日用品3C車子都不至於比台灣貴當然買房可能會是個問題啦 就算是在FLAG也會覺得吃力
作者: flyawayla (想飛)   2018-03-26 08:22:00
蠻中肯的文章推當然沒有扣0這麼簡單, 但是加州購買力換算這樣差不多如果要比較買房, 不應該要比較台北vs矽谷我覺得至少拿新竹來才會比較合理一些另外, 最近才有一個mtk"網路紅人"被迫跳槽到台灣外商
作者: fishlinghu (令狐瑜)   2018-03-26 08:27:00
我不太知道購買力怎麼算 但來美國之後我覺得幾百鎂的
作者: flyawayla (想飛)   2018-03-26 08:27:00
最後年薪也是增加的, 近年各軟體公司開始跨界佈局硬體也是打算陸續在台灣招人
作者: flyawayla (想飛)   2018-03-26 08:30:00
在台灣年收一百萬, 花個幾千台幣應該也不至於痛吧...車子當然沒辦法, 這是關稅問題, 反倒是年收一百萬在新竹買房並沒有像在矽谷年薪十萬這麼吃力
作者: fishlinghu (令狐瑜)   2018-03-26 08:32:00
三百多美金就超過一萬台幣了欸其實XD 在台灣會覺得多
作者: flyawayla (想飛)   2018-03-26 08:33:00
呃 你那個算法不是『扣一個0』...換算購買力不是直接拿美金用匯率轉成臺幣anyway, 『扣一個0』這種算法大致上符合我朋友們間討論的心得, 大家共識差不多是這樣, 當然其他人有不同想法
作者: SpiritWalker (Akai)   2018-03-26 09:46:00
從單項商品去看是不太準的, 因為手機, 車子, 牛肉
作者: steve1012 (steve)   2018-03-26 09:47:00
扣一個零差不多 我也覺得有些東西本來就比較便宜 也有比較貴的 單比車子不準
作者: SpiritWalker (Akai)   2018-03-26 09:48:00
這些在美國市場原本單價就比台灣低所以就會覺得便宜如果你把房租, 家庭成員的保險以及讀書費用算上這些才是美國開銷大的地方, 當然簡易算法跟實際各種情況會有些誤差不過大致 make sense
作者: flyawayla (想飛)   2018-03-26 09:51:00
沒錯, 只比單項比不完, 總的來說其實就是看個人感覺有捨有得, 每個人心裡想要東西重要排序都不同
作者: steve1012 (steve)   2018-03-26 09:54:00
還沒家庭負擔的確可能覺得比較便宜 可能餐餐吃公司 沒啥花費 或是自己煮 但不太可能一輩子這樣過
作者: becalm (小宅工程師)   2018-03-26 09:59:00
https://i.imgur.com/jVNpGKe.jpggoo.gl/t1ph8i感覺因人而異 這網站個人覺得還算準 還有各細項比較上glassdoor可以看到灣區SDE新人薪水平均也就105k而已 也不是大家都120k up同樣實力在台灣進GG在灣區能不能進高薪公司其實蠻難說
作者: SpiritWalker (Akai)   2018-03-26 10:08:00
這部分我覺得是看比例原則, 假如以美國十倍人口來看
作者: becalm (小宅工程師)   2018-03-26 10:09:00
作者: SpiritWalker (Akai)   2018-03-26 10:10:00
美國待遇好的前 20 公司加起來職缺數應該是有 TMmR軟體職缺的 10 倍以上, 詳細數字沒細算就是競爭確實激烈但機會也多
作者: becalm (小宅工程師)   2018-03-26 10:11:00
但競爭者應該也多上不少xD
作者: bluebluelan (新陰流大目錄免許皆傳)   2018-03-26 10:26:00
在台灣能進GG/MTK基本上在美國混的也都蠻不錯
作者: TheObServer (理性主義)   2018-03-26 11:07:00
作者: steve1012 (steve)   2018-03-26 11:21:00
能進 gg灣區拿超過一百二應該沒問題
作者: becalm (小宅工程師)   2018-03-26 11:34:00
MTK我信 GG那麼多非電資畢業刷個題讀個碩必120k? 我有點懷疑
作者: SpiritWalker (Akai)   2018-03-26 11:38:00
其實 Glassdoor 上的數字不太準, 因為只算了 base而且從金融海嘯到現在產業變化很快, 好幾年累加的平均數字跟當年的實際數字會有不小落差
作者: tung3567752 (渡鴉已連線)   2018-03-26 11:40:00
謝謝分享
作者: bluebluelan (新陰流大目錄免許皆傳)   2018-03-26 11:43:00
如果只考刷題那又更不考慮你是不是電資相關的拉看得最準的就是h1bdata 當年熱呼呼的數據x個1.5比較接近annual salary
作者: carapple (水果店宅男)   2018-03-26 11:45:00
在台灣學碩念個台清交的,去GG面試聊個天就上了,昂。在灣區你念到MIT還不是要刷leetcode,累人多了
作者: bluebluelan (新陰流大目錄免許皆傳)   2018-03-26 11:45:00
看一看就知道自己是不是被low ball了進GG不要打面是你的就好了 leetcode再刷就那麼幾個月leetcode大概是你在美職涯最好準備的東西 基本題而已在灣區稍有競爭力的公司 new grad大概就120k+top 就是G/F E3/L3 160k 但也不是每個人都拿得到這數字就是 其餘低於100k的 大概也是沒有心力面對軍備競賽 要不要去就看個人了竹科新人的平均起薪肯定是低於年薪100萬不少了
作者: williewiz81 (willie)   2018-03-26 11:52:00
看來應該去科技版鼓吹借錢到美國讀CS碩了 GG offer保證美國領120k
作者: bluebluelan (新陰流大目錄免許皆傳)   2018-03-26 11:54:00
到時候怕的是120k你都看不上眼惹 兩年之後new grad又漲去哪真的不知道
作者: becalm (小宅工程師)   2018-03-26 11:56:00
應該說這個串對話強者太多了 程式是基本, data structure,algorithm不會是gap 讀材料上得了GG理當很容易會刷題 然後上不差的公司 領超過120k
作者: carapple (水果店宅男)   2018-03-26 11:57:00
Google新人160k都不知道聽多久了,每年那麼多新鮮肝擠進來你還想漲去哪,ㄎ
作者: SpiritWalker (Akai)   2018-03-26 12:03:00
對實際數字有興趣的話可以參考 Hasbeeb 寫的某一串面試文章, 裡面有提到不少非 FLAG 公司的面試除了最後他拿到的 3 個 offer 數字有點規格外之外其它大部分都還在一般 new grad range 內
作者: eric781101   2018-03-26 12:18:00
其實認識滿多CS畢業的undergrad, 在灣區起薪8-10萬的畢竟也不是大家都是神手進大公司,感覺新人起薪平均大概十萬差不多
作者: pornstar (迪克)   2018-03-26 12:57:00
Glassdoor的資料超不準 一些senior職位上面寫平均160k實際上算上股票+sign on+refresh都是300k起跳惹~上面很多資料我都懷疑是不是2008年以前的薪資水準
作者: bluebluelan (新陰流大目錄免許皆傳)   2018-03-26 13:00:00
sr. 300k是誇張 可能入職股票是低點 漲個三四倍上去sr.灣區公道價就是160k~200k 對應到google l4以上l5未滿 sr. 300k那staff/principle豈不是要飛天
作者: ray3226 (邦)   2018-03-26 13:05:00
FLAG 新人年薪平均15也太誇張了 你是把股票都算進去嗎我和一堆同學都拿過 base平均絕對沒那麼高
作者: becalm (小宅工程師)   2018-03-26 13:07:00
glassdoor寫的就是“base salary”不含分紅的 至少比自己取得的資料點準啦去h1b salary找san jose的 大概也是107k base, 2017 我先前以為你們在比base 加分紅120k大概差不多
作者: SpiritWalker (Akai)   2018-03-26 13:12:00
這裡的年薪是指 TC, base salary 是底薪
作者: becalm (小宅工程師)   2018-03-26 13:17:00
況且分紅新人也不是第一年拿好拿滿 大家保守點講嘛又不是在報卦
作者: SpiritWalker (Akai)   2018-03-26 13:18:00
如果不看 total package 的話比較難有比較基準因為台 G 薪資也是 bonus 佔比較大比例
作者: pornstar (迪克)   2018-03-26 13:21:00
Google l4 最低的1%就有200k了 50%中位數是260kl3的中位數是200k, 1%的人可以到250k(l3上限)附帶一提,l4的上限(最高前1%)是330k而Google的l5也就是senior,中位數就是330kl5的上界目前在450k,在一路上去到l7就是700k~800k
作者: becalm (小宅工程師)   2018-03-26 13:29:00
不是不信google高 是軟體除了這幾個明星之外 平凡人也不少 或許這些公司諸位強者看不到 但板上觀眾不乏平凡人啦薪水100k+分紅的不在少數
作者: bluebluelan (新陰流大目錄免許皆傳)   2018-03-26 13:33:00
google 2017 software engineer 中位數 120k要達到200k 扣掉15% bonus, GSU要有60k+ 相當於60股幾年前一股600差不多就給這些股數了 一股1100也給一樣 google真的很有良心啊
作者: flyawayla (想飛)   2018-03-26 13:37:00
https://goo.gl/ZbT3ib 沒甚麼好討論的拉, 就10萬上下
作者: bluebluelan (新陰流大目錄免許皆傳)   2018-03-26 13:37:00
上頭在講l3的h1b
作者: pornstar (迪克)   2018-03-26 13:37:00
還有sign on跟refresh, refresh四年後相當於每年又多了
作者: pornstar (迪克)   2018-03-26 13:38:00
100k+(對l4,l5而言)大家最仇的amazon股票更誇張,3年前入職的股票已經翻五倍按照vesting schedule現在一年也是100k+股票在拿
作者: bluebluelan (新陰流大目錄免許皆傳)   2018-03-26 13:41:00
amazon沒撐過第三年都不划算惹
作者: SpiritWalker (Akai)   2018-03-26 13:42:00
一般算總年薪的話不會特別算 sign-on 進去, 畢竟是
作者: steve1012 (steve)   2018-03-26 13:42:00
年薪本來就算股票吧 股票那麼值錢…
作者: SpiritWalker (Akai)   2018-03-26 13:43:00
一次性的, 除非像 Amazon 刻意規劃 sign-on
作者: steve1012 (steve)   2018-03-26 13:43:00
你不想投資 直接賣就有錢啦
作者: carapple (水果店宅男)   2018-03-26 15:50:00
pornstar那ㄧ串google各職等的中位數,前1%,後1%的出處是?
作者: biglightbulb (大燈炮)   2018-03-26 22:06:00
也不是人人都是強者都能進FANG等級的公司阿...
作者: steve1012 (steve)   2018-03-26 23:23:00
可能本人就在 g吧
作者: koster (斯特隆)   2018-03-27 01:42:00
網路上講到薪水 大家在台灣都是GG上班 在美國都是FLAG 但是還是很多人不在這些公司上班都能過得還不錯 我想看一下中位數 差不多就ok
作者: flyawayla (想飛)   2018-03-27 02:59:00
同意樓上, 中位數是個比較合理的判斷
作者: aaaaajack (丁丁是個人才)   2018-03-27 07:52:00
扣一個0只是生活費差距吧,奢侈品應該價格差不多?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