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錄取]Design MA(Aalto,Delft,NYU,KISD,HDK)

作者: imyentsen (yentsen)   2017-07-26 17:59:52
# 申請結果
### Admission
TU Delft - Design for Interaction (Partly Funded)
New York University - Interactive Telecommunication Program (Partly Funded)
Koln International School of Design - Integrated Design (Tuition-free)
University of Gothenburg - Child Culture Design (No Fund)
Aalto University - Collaborative and Industrial Design (Fully Funded)
### Rejection
MIT - Media Lab
### Decision
Aalto University - Collaborative and Industrial Design (Fully Funded)
### Background
BA in Design,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aiwan Tech)
BA in Sociology,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English score:IELTS 7.0 (L, W, S: 6.5/ R: 9)
### Recommendations
2 from NTU, 2 from NTUST, 1 from my former manager
***
# Preface
申請完到錄取,現在也已經過快兩個月了,一直沒有時間整理過去的申請紀錄。身邊有些朋友也在申請,因為自己走過一輪,知道就中煎熬跟辛苦,想把大概過程分享出來給大家參考。
板上申請設計相關研究所的文章仍相對少,北歐尤甚,希望我的分享可以幫助有需要的人。
我發了幾次都有版面跑掉的問題,太不習慣 ptt 了QQQ,如果想看比較好閱讀的版本請看我的部落格
http://blog.yentsenliu.com/2017/07/02/201707_notes_for_graduate_admission/
文章大概分成兩個部分:(一)申請準備方式與(二)學校介紹
# 申請的準備方式
好像很多人一開始最焦慮的是不知道如何安排時程,所以首先略敘一下我的部分。我大約是在 2016 年初開始蒐集學校資料,在 6 月的時候考完雅思,而在 9 月初,進入實質準備申請資料的階段。第一間學校申請截止是 10/1,最後一間是 1/25。實際上第一間只花了一個月準備,到最後一間經過五個月的反覆修改,申請資料完成度提升不少。
## (1) 搜集學校資料
### a. 資訊整理工具
在一開始要收集資料的時候,一定會因為各個學校的要求內容跟時程不一感到難以整理吧!所以一開始的整理架構就相當重要。
共通資料的部分,我是使用 [Dropbox Paper](https://www.dropbox.com/paper) 線上編輯做了幾張大表格整理共通的資訊。
個別學校的資料,我則是使用 Bear 這套輕便的筆記軟體整理,同樣支持 markdown,總之就是整理資料不用調整格式就像在打臉書po文一樣順暢啦。
Dropbox Paper 的好處在支援 markdown 語法,打字完全不用浪費時間在調整格式,而且親切美觀(Paper 內建簡單的教學,文件編輯頁面右下角有個小鍵盤 icon ,如下圖,點下去就是),比起 Office 或是 iWork 這些套裝軟體輕便許多,讓整理資料回歸整理資料的本質。
![官方的sample](https://cfl.dropboxstatic.com/static/images/paper/landing_page/hero/organize-vflfWg1zL.png)
### b. 搜集資料內容
我覺得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需要什麼申請資料?」**、另一種是**「學校與 program 是怎麼樣的?」**。
**「需要什麼申請資料?」**:粗略常見的有 Motivation Letter, Portfolio, Proof of English Proficiency (IELTS, TOEFL…), Recommendation, Transcript 等等,每間學校的細節都會不太一樣,在一開始就要查明。例如常見學校要求 Recommendation 要有兩封,一封來自前學校老師,一封來自主管;或有的學校會要求 Motivation Letter 應該包括哪些內容,譬如最感自豪的作品以及原因。這些都要儘早查明表列,特別是推薦信需要及早聯絡,作品集會需要提早準備。
**「學校與 program 是怎麼樣的?」**:建議除了官方網站 program 的介紹(一定要看完!)之外,可以從幾個地方下手
1. 輿情:
網路上 Quora 或是 the grad cafe (美國為主)、the student room(英國為主)、stexx.eu 都有很多相關討論。實體輿情就要靠人際網絡了。
2. 學術聲譽:
如果你有特別關注的學術領域,可以試著用 google scholar 或是你熟悉的學術期刊資料庫搜尋相關著作,或是從你看過的好文章裡面爬 reference,看看這些作者都從哪些學校來的。查詢知名學校的相關課程 Syllabus 也是一個方便的做法。另一個作法是看看你想申請的 program 的大頭,或是該 program 裡面有哪些老師是比較有學術聲望,或是做的方向與你有興趣的比較接近。一個最快速的指摽是把人名丟進 google scholar 看他最近有哪些作品,引用數如何。除此之外也可以看看他有參與哪些學術活動、做過什麼事、有在哪些刊物的 editorial board
中露臉……看多了大概就可以可以衡量出這間學校在你有興趣的領域中,大概佔了如何地位。
3. 課程內容:
課程安排也很值得看一下,課程內容是不是我想學的?有沒有提供額外選修課程或是輔修的機會?有沒有特殊的導師制度?這些內容在不同學校間差異很大,例如 NYU ITP 的課程彈性極大, TU Delft DfI的修課彈性相對少很多; University of Edinburgh 設計學院允許學生找外學院的導師;Aalto 提供學生極具彈性甚至可跨校的 Minor Study 輔修。
4. 財務方面:
* 學費,是否是自己能夠/願意負擔的?
* 獎學金,一些學校的獎學金需要額外遞交申請,相關時程都要另外紀錄下來以免忘記(例如 TU Delft 全額獎學金只有在十二月初遞交申請才有資格)。
* 學校自己的財務是否健全?有沒有財務困難的紀錄或流言?例如 RCA 幾年前某些 program 停招,老師集體辭職的狀況。
5. 難易度評估:
* 錄取率,其實很多學校錄取率都很高,一些學校不難查到 acceptance rate,有興趣可以自己找,注意,國際生、本國生、postgraduate/undergraduate的錄取率都不一樣。曾看過知名學校特定 program 高達 70%,30 % 左右算是比較常看到的數字。 MIT Media Lab 是 3% 左右。過於容易錄取的學校,要謹慎是否有把國際學生當成 cash cow (搖錢樹)的傳言出現,畢竟歐美諸國對高教的財務緊縮已經不是新聞。或是根本就沒人要念。
6. 學校之外:
* 城市跟國家的特色,是否能與我想學的東西相輔相成?
* 氣候、生活費、環境、文化等等,喜不喜歡?能不能適應?
* 求職方便嗎?有沒有求職簽?另外,如果學校在非英語系國家,你又不會該國母語,也要看一下英語的求職網站上面是些怎麼樣的工作(如果你想留下來的話)。
上述這些資料的搜集,對準備一份契合學校的申請資料,還有後續面試等等,是必要的功課。我覺得同時也是不斷質疑自己、了解自己想要走什麼路的方式。
## (2) 考英檢
我想申請的學校以歐洲為主,所以要考的是雅思。
如果是要短期衝刺(準備期一個月以內)考英檢,個人建議先趕快試寫一次模擬考,把模擬考考出來的成績乘以 1.3,大概就是你實際考試會取得的成績了。因為短期衝刺磨練的是考試技巧多過實際語言實力,成績進步幅度會相當有限。(1.3 的數字是我在別處看過的說法,雖然每個人狀況不一,但它背後的思路我認為是有價值的。)
如果你試寫模擬考的預期成績乘以 1.3,還低於你的意中學校門檻,那建議拉長準備時間。一般歐洲設計類碩士的門檻是雅思平均 6.5,且單科不可低於 6。英國學校門檻可能會再更高一些。
個人是在 6 月就考完雅思,但前後考了三次,會拉到這麼早也是對自己沒信心。身邊也有朋友花一個月一次就考到 7.5 的。
更具體的準備過程,請參考[這篇:一點雅思的準備心得](https://www.facebook.com/notes/yen-tsen-liu/一點雅思的準備心得/1031333423571070/)。
## (3) 推薦信
找老師寫推薦信務必提早一個月以上開始準備,像我第一間申請的 KISD 截止在 10/1,我 9月初才向以前的老師跟主管遞交推薦信邀請,就非常趕,而且沒辦法處理得很到位。
#### 個人認為要做到三件事:1. 禮數、 2. 補脈絡、 3. 參考資料
1. 禮數
從預留足夠時間到寫信的措辭跟提供完整資料等等都算。以寫信邀請為例,通常預留一個月以上的時間會比較安全,從先詢問推薦人是否願意幫忙撰寫到中間回信等等的往返,都需要時間,給對方足夠的時間會影響意願。
以我申請 12/1 截止的學校為例,其中一個推薦人的時程是:在 10/23 寄出推薦信邀請,11/18寄出一次提醒,11/30 收到推薦信。整個互動過程頗有餘裕且愉快。
別忘了最後申請結果出來,還要讓推薦人知道,並且表達感謝的心意。
2. 補脈絡
一般來說推薦人不一定時時了解你的近況,第一封信件可以扼要敘明近來的發展,以及說明目前想申請的學校和動機,再請求幫忙撰寫推薦信。
3. 參考資料
除了推薦信格式與遞交方式必備之外,同時也要提供個人 CV 或 Portfolio 以供參考。不然他們可能會覺得很難下筆(沒有材料)。
依推薦人與你的關係,也可以就你自己對申請學校的了解,請他特別凸顯某些值得推薦的地方。如果推薦人請你撰寫草稿(這是常見狀況),再提供草稿給對方。
## (4) 動機信跟作品集
動機信的結構,推薦閱讀這篇:[Statement of Objectives – MIT MEDIA LAB – Medium](https://medium.com/mit-media-lab/statement-of-objectives-1ff8dff39704)。非常動機導向的寫法,我所有的動機信,除去 KISD 外,全部都是用申請 MIT Media Lab 的當作範本來改。
我自己的段落結構如下:
1. 開頭:引用一個名人的屁話開場,這段話要可以貫穿你整體的動機信。我是用 Victor Papanek 的”The only important thing about design is how it relates to people.”,帶出我想做blablabla 的設計,來達成我的夢想,而你們 program 就是我所要的。
2. 動機:接續前述的夢想,簡述最深層的學習動機是什麼?
3. 深入討論動機:更深入敘述動機的原因、問題意識,這邊如果有需要可以拆兩段。
4. 學習目標:有這樣的學習動機(夢想),我想學習什麼、以什麼手段來達成它?
5. 為什麼選擇這個學校?他與我的學習目標有何關聯?
6. 說明自己為何足夠優秀且適合這個學校?豐功偉業可以放在這邊,如果太多了可以按性質分兩段。
7. 反面敘述:接近結尾,說一下即使自己有這些豐功偉業,但仍然感到甚麼不足?因此仍然想學習。
8. 結尾:再度強調動機,以及就你認知的最佳行動為何,再帶出該學校是你的上上之選,命中唯一。
動機信一般來說長度不用太長,1頁半A4差不多,我的大約在 1100 字上下。
作品集部分,現在大多學校都接受網上作品集了,我是使用 Adobe Portfolio 來架(需要買 CC 授權),我知道設計師會忍不住想讓自己的網站看起來獨一無二,但除非你前端超強,不然建議用現成的服務就好了。除非你申請的是 UI/ New Media/ Interaction 相關,否則專注在陳述作品本身,遠比網站重要。同理,如果學校要求 PDF 作品集,也建議不用把版面弄得太花俏,重點在作品本身,要思考如何迎合學校的走向,但又不失去自己的特色(如果整合不起來的那也不適合你)。
別忘了儘量找朋友收集回饋,特別是找有申請經驗的朋友。
## (5) 面試
我申請的六間,有正式面試的兩間:KISD, Aalto;有面試但不強制參加:NYU;非正式面試:MIT;無面試:TU Delft, U. of Gothenburg。
以下略敘面試經驗與準備心得。
### 1. KISD:
* 面試內容:
會在面試之前出一個作業,據說每年都有但內容不一樣。今年的作業要你提供兩張照片,一張是你覺得最好的設計,一張是你覺得最爛的設計,分別用三四句話(書面)解釋為什麼。須於面試前一週左右先繳交。
面試本身大約花了 15 分鐘。題目包括:
1. 請你簡單自我介紹
2. 為何想念 KISD
3. 請你簡單介紹你的作業
4. 請你詢問面試官有什麼想問校方的問題
整體來說很快就結束了。
* 面試準備:
其實 KISD 的準備時間太短,面試本身也沒有準備得很好,所以不算說準備得充分。但也沒有問很刁鑽的問題,基本上是照 Motivation Letter 的內容講過。
### 2. Aalto:
* 面試內容:
沒有預置作業,但面試官面試時會拿著你的作品集翻來翻去傳閱。
表定15分鐘,實際面試大約25分鐘左右。題目都是基本題:
1. 你為何要來申請aalto?
2. 你對我們教育內容的了解有多少?
3. 你覺得自己最好的作品是?(翻閱作品集)
4. 你畢業之後想幹嘛?
5. 你是怎麼知道我們學校?
6. 你對我們有什麼問題要問嗎?
我問:
1. 學習參與式設計很需要與外界合作,你們的課程有提供怎麼樣的機會?
2. 承上題,我知道一個學期的時間很短,通常幹不了什麼事,你們怎麼面對?
3. 碩士班學生與教授的關係如何?碩士班學生有沒有選擇自己主題的自由,還是要跟教授的題目?
* 面試準備:
我大概花了三四天時間準備。基本上是上網找一些考古題,列答題大綱練習。另外我有針對潛在的考官做搜尋,最後猜中一個面試官(Tuuli Mattelmäki),而準備的考古題在實際面試問到的六題中,命中四題。
![筆記大概長這樣](image.png)
MIT 的部分比較特殊,後面再補。
### 3. 整體面試心得:
網路上都可以查到一些面試常出現的基本題,用 “interview” “tips” “graduate admission”之類的可以查到很多。這些都很有幫助,基本題真是反覆出現啊,拿這些準備準沒錯。另外雖然網路上的教學沒提,但個人建議**別忘了準備二到三題問面試官的題目**,這種反問題很容易在面試最後出現。
有的學校好像不強制面試,例如 NYU,團體面試通知在上海。我考慮旅程預算,還有它過高的錄取率,就不參加了,最後還是錄取。不過錄取率很低的學校,例如 MIT,就蠻努力爭取的,為此還飛了一趟美國。
- - - -
# 學校介紹
## Aalto University
* 三間學校於2010年合併(赫爾辛基理工、赫爾辛基藝大、赫爾辛基商學院)的結果。很強調跨領域創新教學,但據在校學長表示,似乎還在努力推動中。2018年設計學院會搬遷到理工大學的主校區,預計會有一番大爆炸。新校區的建築似乎會極美,可以 google Aalto New Campus 欣賞一番。
![logo](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6/60/Aalto_University_logo.svg)
![New Campus of Aalto U.](https://aaltocre.fi/wp-content/uploads/2014/09/Havainnekuva-pimeällä-ID-151574.jpg)
* 碩士生有相當的修課彈性,有 1/4 的學分可以修外院/校(主要是赫爾辛基大學)課程,或是輔修五花八門的 Minor Study。由不同學院開設([課程連結](http://studyguides.aalto.fi/minors-guide/2017/en/)),光設計學院部分,就有 18 種 minor,從 aalto 知名的創意永續(Creative Sustainability),使用者經驗學校(Uschool)、包裝時代(Pack-Age)、遊戲設計與產製(Game Design and Production)、國際設計商管(International Design Business Management )、音聲視覺創業(Audiovisual Entrepreneurship)、時尚管理(Fashion
Management)、與赫爾辛基大學合開的都市研究與計畫(Urban Studies & Planning)、當代藝術、電影學.......等。其他各學院也都有開給全校碩士生修習的 Minor,這是我在其他學校比較沒有看到的彈性。
* 各個 Program 也會有自己的跨領域課程實驗,例如服裝設計與化學系合作的 chemart。
* 學校 QS 排名在藝術設計領域世界第 13,雖然 QS 採用的指標對實際衡量該學校的好壞多所爭議,例如英語優勢(個人覺得如果你外語只會英語,這就不是問題)、無法反映教學品質、過度仰賴 return rate 過低的學者互評等......。
但就已經就讀的朋友表示,Aalto 在芬蘭的校友網絡十分強大,在當地是有很好的聲譽的。其也北歐五國規模最大,建制最完整的設計與建築學院(從建築、都市計畫、視覺設計、遊戲、多媒體、服裝織品、設計管理、使用者研究、產品設計、空間設計、永續設計、設計教育、攝影,要什麼有什麼)。
* 北歐是參與式設計的重要發源地,在我做學校搜尋的過程中,發現北歐學校或多或少都會有參與式設計的研究,一般參與式設計分成兩種,一種是在使用者經驗研究脈絡下的,與利益相關者的 co-creation;另外一種是在北歐的工廠民主、社會民主體制下的參與式民主,在題材上比較強調的是參與式設計用以解決公共問題,做服務、系統、環境層次的設計。而在方法的討論上,比較重視權力關係,甚至跟後實證主義的公共政策形塑過程,可以有所對話。這兩塊都是我很有興趣的。
* 最後說一下 Aalto 最大的缺點:芬蘭在歐洲算是偏遠國家,人文不那麼薈萃,對外國學生來講工作不算好找,這是個硬傷。目前歐陸非英語系最好找工作,最不排外的國家聽說是荷蘭、德國。再來,氣候對南島子民如我們,堪稱嚴寒(最熱月均溫攝氏 18 度,最冷月近負 10 度)。最後,學校本身名聲在台灣不是很有名(我自己的感覺啦),畢竟留學芬蘭的人本來就不多。
## TU Delft/ NYU/ Gothenburg/ KISD/ MIT
* TU Delft (Design for Interaction)
很好的學校,就算在台灣,也很有名。資源相當豐富,目前也是荷蘭工科最好的大學。學校一年預算約 220億新台幣。地理環境優越,且荷蘭是歐陸最大商埠,文化開放刺激多,工作機會也多。小缺點是該 program 的選課彈性相對來說並不大。
重視和認知心理領域結合的使用者經驗研究。學費合理(約八十萬新台幣)。
* NYU (Interactive Telecommunication Program)
重視各種實作、創作的 Program。課程主要是 Project-based。不限定學生背景,所以非設計背景去申請應該也有機會錄取。有很強大的技術向業界老師團隊。反面來說,如果想讀書、做學術研究、探討理論,這邊就不合適。
學費極貴,一個學期一般要九十萬(USD$29,513),念完光學費大概就要近 400 萬,如果錄取時沒有拿到全額獎學金,還會再釋放另一種獎學金的資格,但最高似乎只能給到一半。
看網路上的傳言,畢業之後工作應該很好找。不過因為學校本身選課極度自由,很容易就變成藝術家,如果是求職導向的留學生,自己要有職涯意識選相關的課程。
* Univ. of Gothenburg (Child Culture Design)
是瑞典很好的設計學院,地理環境也相當好。因為我對兒童與教育題材相關的設計有興趣,所以也申請這間。這個 Program 的特色在於有相當比例的課程是兒童發展、教育相關的社會學、教育學內容。教師組成也相當跨領域。另外,所在城市哥特堡是瑞典工業大城,瑞典近年創業風氣興盛,在北歐五國中,經濟發展狀況很好,工作機會應該不少。
但是看過往學生作品的完成度似乎偏向視覺設計,我比較喜歡產品與互動介面相關,故偏好順序比較後面。
* KISD(Integrated Design)
該校特色在師資都相當大咖且跨領域,且是服務設計(Service Design)的發源地兼重鎮。此外,免學費。缺點在學校本身扣掉師資外,硬體資源並不算特別好。課程是各種時間長短不一的實作課程跟 Workshop,據說碩士班課程都是指定好的,沒有選課彈性。
* MIT (Lifelong Kindergarten Group @ Media Lab)
Media Lab 是各種不同研究群的集合,申請者與其說是申請 Media Lab,不如說是申請裡面的 Groups ,進去跟他們一起做各種有趣的 Project。Groups 希望進去的人不是去上課當學生,而是類似 co-worker,跟著他們的研究旨趣,與他們一起學習與創造。
作者: qitisland (qu-island)   2017-07-26 18:16:00
推 Aalto超猛的學校! 恭喜!而且以後想回芬蘭也可以 http://goo.gl/xK1ZMh
作者: rb0522 (rb0522)   2017-07-26 21:02:00
作者: deepdows (Beginner's Spirit)   2017-07-26 21:08:00
推!
作者: islandqoo (You Don't Know Me )   2017-07-26 21:09:00
感謝這篇非常詳細的分享!
作者: goroundround (走圈圈)   2017-07-26 21:48:00
超清楚!推
作者: lolowowing (Debby)   2017-07-26 22:23:00
推這篇!
作者: mythingwade (wade)   2017-07-26 22:24:00
面試是線上還是到校?
作者: aron010515 (梔子花開)   2017-07-26 22:30:00
推推!真的很喜歡芬蘭
作者: zala226 (zala226)   2017-07-26 23:06:00
互動設計的一定要推一下!
作者: jasontang (Yankee Hotel Foxtrot)   2017-07-27 01:53:00
恭喜!
作者: qqqasd600 (Han Chen)   2017-07-27 08:00:00
推!
作者: Mariobrother (馬力歐兄弟)   2017-07-27 20:02:00
推歐洲
作者: ron0908 (榮恩)   2017-07-27 22:49:00
恭喜!謝謝你的詳細分享!
作者: whiteable (歡歡)   2017-07-29 03:08:00
超詳細分享推!
作者: uglyleyton (koalaleyton)   2017-07-31 01:03:00
推~~~
作者: ivanjeter (火星男恰恰)   2017-08-06 06:44:00
推歐洲 及 分析
作者: LeonDiCaprio (里昂˙皮卡丘)   2017-08-22 12:04:00
好文推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