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美國交換學生經驗分享

作者: yypinkpink (丫丫Pink)   2014-06-09 21:21:14
圖文網誌好讀版:http://yypinkpink.blogspot.tw/2014/06/blog-post_3.html?spref=fb&m=1
一年真的很快,從去交換到現在我已經度過堪稱人生中的鼎盛(有點誇張哈哈),可是這一年的日子真的過得既充實又快樂,可以說是我做過最值得的決定了!因次在這裏做個小小心得總整理,也順便鼓舞大家有機會一定要嘗試當個交換學生!下面的內容都是根據個人的經驗或是參考友人意見,所以如果有哪些部分與你認知的不同也請多多包含!
#為什麼是交換學生?
可以去國外的途徑很多,簡單舉幾個例子:打工遊學、短期(寒暑假)遊學、到國外念研究所、自助旅行。要出國時必須要考慮清楚自己出國的原因以及目標,根據不同的需求去選擇不同的方式。
*打工遊學,顧名思義就是要花時間在打工,然後趁著放假或下班時遊玩,不過通常要申請打工遊學都要到外面去找代辦公司,不僅要自己花時間去找然後花上一筆代辦費且大部份的打工都是屬勞力,雖然說可以訓練英文但是用到的英文基本上都屬於粗淺的招呼語,而且平時工作回來遊玩的體力以及心境也難免會受到些影響。不過若是經濟有限的學生通常這個會是一個比較好的方式,因為金錢不只是出而有進,多少也能貼補一些,所以比起只是單純在台灣找個打工,國外打工會是個更好也更特別的人生經驗,不僅可以練習第二外語也能為履歷加上一些分數。
*短期(寒暑假)遊學,通常這種除了外面代辦公司之外有些學校也會受理,不過通常一趟如果去美國的話少說也要十幾萬跑不掉,再加上到當地個人消費差不多也要十五到二十萬台幣,比起交換學生兩學期約十個月平均花費60萬(省一點)來說,短期遊學一個月平均八萬台幣;交換學生一個月平均六萬台幣,可以說是划算不少。再者更重要的是,短期留學只能夠停留在當地約兩個月的學習時間,通常語言方面進步非常有限且無法深入了解當地民俗風情,根本不能說你住過美國啊!不過雖然說一個月的花費少了許多,但是交換學生總體而言的六七十萬也不是一筆小數字,所以
在金錢方面有限又想比打工遊學更focus在學習方面的話這個會是比較好的選擇。
*再來是到國外念研究所,這個也是我的夢想之一,其實在申請交換學生之前就有考慮是不是要選擇把這筆錢留下來等以後去國外念研究所,不過在實際問過朋友之後發現到國外去念研究所可不是能像念大學或當交換學生那樣這麼輕鬆,光是課業就有可能會讓你無法handle(當然前提下是你不是想要混吃混喝度過研究所兩年),再加上還要積極找尋工作機會,所以自然沒有辦法盡情旅遊盡情玩樂,因為我當交換學生的目標是學好英文而且玩遍整個美國,所以這個方式可能不適合現在的我。不過如果是對於未來想要在美國深根找工作的人,我想到國外念研究所會是更好的選擇ꄊA因為念研究所比較好找offer,而且畢業後還有一年可以待在國外工作(但是要在這一年想辦法找到一間願意提供你簽證的大公司才能在一年後繼續留下來)。不過聽說外國公司會比較喜歡有工作經驗的學生,所以建議是可以先在台灣工作個一兩年然後準備國外研究所,這樣可能會比較容易得到國外公司的信賴及錄用。另外,根據友人的敘述,念研究所尤其是商業或MBA方面,班上的學生會有很大一部份不是當地美國人,因為通常美國學生大部份都是大學畢業就直接就業,所以這樣一來認識美國當地人的機會可能會少一些。哦最後一點,就是在國外念研究所的學費驚人,當ꔊ瘣姥ォ肮O因為可以只付學校的學費就可以唸書(差了三十倍!),但是一旦是自行申請國外研究所的話連學費都要自己繳了。
*自助旅行,基本上就是自己規劃好行程到當地遊覽,也許你會說既然我的目標這麼明確想要到處玩那為什麼不乾脆自助旅行就好,第一,我不可能花上一年去自助旅行啊,而且光是旅館費用就貴的驚人,儘管是青年旅社好了,難道我要提著我的大包小包到處走來走去嗎?我想這樣的話旅遊的心情光是被重物就影響不少,再來如果只是旅行的話沒有辦法深入了解美國學生的學習,旅行和實際去學校讀書是差非常多的,雖然說交友的範圍會廣許多但是課業的學習也是交換學生迷人之處。另外如果短期自助旅行比起短期遊學,差別就是一個是有接觸到課業學習另外一個沒有,但갊O值得提醒的是其實我在這一趟交換旅程中旅行讓我的英文進步比在學校還要多XD下面在慢慢敘述。
因此,會讓我選擇交換學生的理由是因為它符合我所有的需求:
**長期居住國外體驗當地文化並加強語言學習
**不用付學費(但是仍然要付住宿費,依學校而定)
**沒有龐大的課業壓力,可以有餘力玩遍整個美國
#交換學生申請程序?
其實依不同的學校會有些許的不同,但基本上我想應該是差不多的,以下是以政治大學秋季校籍交換學生為範例。基本上學校分為校籍交換以及院籍交換(國合處),由於校籍簽訂的學校與院級會有些許不同,所以要申請的人也可以先上網去查查看有簽訂的學校,可以院籍校籍同時申請只要時間不衝突即可,那時候有聽說有人上學期去院籍申請上的下學期去校籍申請上的。那時候我之所以會選擇校籍是因為我們院沒有和美國學校有合作,我們學校的交換除的校籍有名之外,最有名的其實是商學院的交換,但是我們那一年商院只開放該院籍學生申請,因此我不俱有資格。(說
到這裡來說一個被瞧不起的小故事T^T,那時候因為我跑去商學院的交換事務辦公室想要詢問有關商院交換的事宜,當櫃檯人員得知我不是商院學生時問我為什麼不去社科院申請,我回答因為我想要申請的是美國的學校但是我們院沒有簽,她用一種輕蔑的口氣說:那就叫你們院去簽啊!當下雖然她可能是開玩笑,但是真是讓我小小的心靈受了點傷啊T^T這也不是我能決定的啊....)
校籍交換分成一學期以及兩學期,視學校而定,但大部份都有兩學期(強烈建議申請兩學期!一學期根本才剛適應就要離開了完全不夠啊!),學期分為秋季(也就是九月開始)以及春季(一月或二月開始),秋季的名額比較多,申請的話通常是提早一年就要申請(意思就是我大四要去交換所以我大三上時就要丟申請文件),學校有分上下兩個學期招人,舉例來說如果是2014年春季學期(2-6月)申請的話最快可以出國的時間是2015年春季,如果是2014年秋季學期(9-1)申請的話最快可以出國的時間是2015年的秋季。
要申請交換學生最重要的當然是要具備語言資格(托福),視學校以及要申請的國外學校會有所不同,通常當然是考越高越好!(我那時有偷看到校籍大家的托福平均是92!!)
這裡有我以前寫過的托福準備文可以參考:[交換學生] 戰托福 半年從60分到96分的日子
然後因為其實申請交換的時間距離現在好像有點久了,部分的記憶都是模糊的,我只記得語言成績是第一部分還有書面的資料,再來約十二月初會有面試,這裡我也有寫過一個關於交換面試的文章也可以當參考:[交換學生] 關於面試
最後的成績會結合面試、語言成績、校內成績(大家平均是80)來做排名,通常面試跟語言成績佔比較大的比率,然後可以上網填寫志願,依據排名來分配學校,在一月多時可以得知學校結果,再來下學期主要是準備寄去申請上的學校的資料,通常學校會有好幾張的表格或選課的東西給你填寫,都不是什麼大問題所以在這裡就不加撰述了。其他細節就請大家自行參考學校申請的網址,上面會有更詳細的說明。
#去交換之前的準備工作?
*語言準備(請好好複習高中單字!因為比起托福高中單字更實用)
*定好去美國要實行的計劃(可以是旅行計劃,也可以是一些實際要做的事像是要在美國看場電影啊、滑雪、堆雪人、或是要讀幾本書聽幾場演講之類的)
*做好身體的準備(在出國前把身體的病痛都處理好,最好是看個牙醫看個醫生)
*帶隨身藥物(大家都知道在美國看醫生不容易,可以去找家庭醫生拿一些感冒藥或是發燒藥以防萬一,也可以去買一些成藥預防頭痛胃痛生理痛等等,然後也記得帶個體溫計)
*買台好相機,換台視訊方便的電腦(相機是幫助記錄生活不可或缺的物品,而之所以要視訊方便是為了解解鄉愁,還有預防父母太想念你XD)
*選一個可以搜集的東西(可以是各地名信片、不同州的Quarter、星巴克城市杯(雖然成就感很高可是很難帶回來因為很重)、不同州的車牌)
*帶國旗(可以在Festival of Nation還有國慶日的時候用,也可以讓大家簽名當做紀念帶回台灣)
*帶旗袍或學士服(這個是依據個人喜好XD)
*想個方法用文字記錄這一切(文字的力量比照片更能幫助記憶,可以偶爾打篇網誌或是寫日記、錄影之類的)
*放手一搏,好好的接觸所有國外帶來的一切,聽聽別人的人生故事
說到這裡,跟大家說我收集的東西,其中一個就是我不推薦大家收集的星巴克城市杯哈哈,因為真的好重而且又占空間,所以我也花了一筆錢把它弄回台灣,另外我也有搜集明信片跟車牌!明信片可以說是好攜帶又省錢的搜集品,也可以寄回台灣給自己。車牌在很多當地的紀念品店都會賣!還有...我搜集的一個大家可能會覺得我很奇怪的東西...
登登!是美國的雨XD
#迷思澄清
1) 英文變好有美國腔?
必須要很誠實地說,其實交換學生對英文的增進其實很有限,所謂的有限是指學到更多單字,用字更上一層之類的。不過對於口說的部分可以說是進步非常的多,由於時間的堆疊讓說英文成自然,真的可以不經過腦袋思考就可以說出英文,而且可以從身旁的人學到一些當地英文用法。但是用字的部分如果沒有再繼續學習的話會用到的都是一樣的字,且英文的進步跟你身邊周遭的人有非常大的關係,因為我周遭大多數是國際學生,所以這也是英文進步有限的原因,因為國際學生會有一種默契,就是常常一句話就算你文法亂用之類的大家還是會知道你想表達什麼,但是對於美國
朋友來說就比較容易不懂你想要表達的,所以建議大家可以多接觸美國人。而前面我說為什麼旅行讓我的英文進步比在學校快,因為旅行所要用到的英文比較多元,不論逛街、處理旅館問題、搭飛機搭訕路人等等,會讓你用到平常比較不常用的英文區塊,再加上對方不知道你是交換學生(因為美國移民很多,很多華僑的母語都是英文),所以口說的速度會增加,為了會想要假裝自己真的是美國人與對方正常對話所以英文口說速度也會加快(完全面子問題啊XD)
2) 會交到很多美國朋友?
這個完全是我在去美國之前所想像的,不過這一趟下來儘管還是有認識不少美國人,但更多的是國際學生。基本上上課的時候雖然會有分組活動但是其實下課之後大家也就紛紛離去,一直到下一次上課,而且他們也不如我想像中的對國際學生有興趣,再加上因為美國當地學生的用字真的非常的口語,常常又快又讓人聽不懂,所以和他們溝通其實是有些難度,而有些美國人也會因為覺得跟你講很多都聽不懂所以就放棄與你溝通(這是真的),當然還是會遇到一些很親切的美國同學,會配合你用一些我們學的那種英文講法,所以還是可以有美國朋友,但是不會是想像中的那麼多

說到交朋友,朋友不會自己來找你,因此保持著outgoing的心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在這一趟下來也是有那種都不參加活動的國際學生當然交到朋友的數量就非常有限,不要害怕去用你的語言,多交一個朋友就可以多聽一個人生故事,何樂不為?
另外一件事情就是多多搭訕人,我知道這個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做到的,不過可以試著嘗試看看因為真的很有趣,舉例來說我搭飛機時常常會跟旁邊的人聊天,到哪裡旅遊或是只要旁邊有人我都會試著想跟對方說說話,通常美國人都很nice的!所以這一趟旅程也讓我累積了不少世界各地因為旅遊而相識的人。
附上一張我去芝加哥時在Millennium Park搭訕的韓國大叔(他的中文超級流利的!)
3) 國外學生都很有想法?
國外的教育真的是非常鼓勵學生發言,每一堂上課老師幾乎都在發問,而學生也非常踴躍的舉手回答,一開始會覺得天啊他們也太厲害了,但你仔細一聽會發現,其實他們回答的常常都是一些沒有經過思考就講出來的廢話,但是因為英文是他們的母語所以經過文字的包裝聽起來都很厲害,不過層層剝開翻譯之後就會發現真的是你也可以回答出來的答案,所以不要害怕發言,舉起你的手表達意見吧!
4) 美國的機票很便宜所以可以一直飛來飛去?
相較於台灣飛去其他國家美國國內的機票當然會便宜不少,但原因除了沒有附餐之外,通常有行李要託運的話都要收費,不像是台灣有一個託運的扣打,所以基本上國內旅遊都盡量用carry-on。另外便宜的前提下也是要提早訂機票,因為每個禮拜機票的波動幅度相當大,常常差一個禮拜就差個台幣三四千(換算美金一百多聽起來很多啊!),所以看到便宜的機票就先定下來再來規劃旅程吧!
訂機票常用網站:Priceline / Expedia / Skyscanner
目前坐過的國內航空有AA / Delta / Virgin / Jetblue / Alaska / United
我最喜歡的是Delta跟Jetblue因為除了一般會付的飲料外還會付小餅乾,然後Virgin算是較新的航空然後他的安全宣導影片非常特別,其他的就普普通通了。
關於住宿,如果是一個人可以多多利用hostel,便宜省錢而且還可以認識其他遊客,我最喜歡找Hi系列的,在很多地方都有而且大部份的都在市區,然後如果是很多人的話可以利用Airbnb,是一個提供當地人出租房間或房子的網站,通常很多人一起住一個人分下來的費用還可能比住hostel便宜!而且享受到更好的住宿品質。
豪華的客廳!
還有廚房可以下廚!
這個是我透過airbnb在洛杉磯找到的超豪華房子(還有庭院喔)!三個人分下來一個晚上一個人只要$33美金!
另外一個住宿偷吃步就是可以去找在當地唸書的朋友,不只可以敘敘舊而且還可以省下一筆住宿費!(但別忘了要好好請上你的朋友一餐!)
5) 在旅遊節目看到好吃的餐廳都可以吃的到?
還記得那時候還沒出國前就常常會看一些旅遊頻道節目,裡面常常會介紹那種很有名的美食店,去吃前還有特別做筆記想著一定要去吃,但那種大多是要開車開好遠的地方要不然就是在中部,事實上當然是期待落空,願意跟你一起開好遠的一段路只為了吃一間餐廳的人真的不多XD 不過那種在旅遊書上或是在網路上看部落客推薦的美食通常都是大眾交通可以到達的地方,可達成度當然就高上許多。
我在美國最愛的漢堡
Ruby's Cafe
219 Mulberry St, New York, NY 10012
6) 酒量會變好?
基本上這個問題完全因人而異,我的酒量經過了這一年依舊很差,但原因是因為我本來就不喜歡酒的味道,即使常常跟朋友跑pub或是house party頂多喝瓶啤酒或是一小杯shot,最後甚至都只喝可樂,所以對於會喝酒的人應該真的會越來越好,但是對於本來就不喜歡酒的味道的人我想經過了一年還是一樣不喜歡(本人是最好的例子),但是可能有變好一點點吧XD(數值測不出的那種進步哈哈)
在美國喝過最好喝的調酒: sex on the beach
7) 美國歧視很嚴重?
經過這一年,我幾乎沒有遇到任何一個歧視的事情,但或許有吧但是都不至於會讓我感到不舒服所以我才沒有發現吧。不過差別待遇可能會有一點,但是是好的那種,在課業方面老師常常會因為我是國際學生所以沒有這麼嚴格,也會盡力去回答你不懂的問題,甚至有些老師還會對你特別關注或是在上課時問一些關於台灣的事情,總之都是好的經驗。說到學習,我覺得在國外「心態」是很重要的一環,你大可以秉持著一個你是國際學生的心態每一科都得過且過,不過當你的心態轉換成「為什麼美國學生可以我不行?台灣學生唸書或對數字一定比美國學生更強」時,會更容易有
動力去努力,而得到的成績也會更好。
8) 美國的科技進步,辦事效率快?
雖然說美國科技進步,但是真的不到重要時刻他們完全不會使用他們的科技,舉例來說我在學校體育館的量體重機是那種要用手動操控調整珐碼的,另外那時候我去健康中心只不過想請他幫我找一下我的保險有沒有cover他推薦我的那間診所,光這件事情他就處理了一個半小時,因為保險公司網站查不到那個資料而且打電話過去他也說沒有辦法查必須要一個一個打去診所問...。而辦事效率方面,從買東西的結賬可以知道他們雖然很注重時間觀念可是卻是一點效率也沒有,結賬人員就連海關也有遇過那種一邊聊天一邊處理事情,不過美國人對於這點好像已經習慣也不以為意,
不會看到有那種等得不耐煩的客人,大部分都是一邊排隊一邊滑著手機,所以對於我們的文化而言一開始是蠻不習慣的,不過後來久了之後也跟他們一樣都慢慢來,也不急著要趕快把找的零錢收好,慢慢的弄好之後再離開,下一個顧客也不會覺得怎麼樣,大概美國人很習慣「等」的文化吧。
9) 去美國會變胖?
這個定理對一半以上的人是成立的,尤其是第一次到美國的人。不過也是有那種不適應外國食物的人反而瘦了,要判斷自己是變瘦還是變胖的那種只要先確認自己喜不喜歡以下的食物即可:起司、重口味、美式食物,基本上三個都中標就真的很難不胖了XD另外,個人覺得美國的異國料理都特別道地,或許也是因為移民多吧,不過中式就真的很吃不慣就對了(太鹹了!!)。
#交換教我的事
要這樣說起來,大概是從回國後的短期不適應開始發現自己好像變了,明明過去的二十年都生活在的這塊土地為什麼會讓我感到有些煩躁,後來才知道可能是自己的想法改變了。
*擴展視野
人家都說出國就是長知識,就是讓你知道世界有多大。其實一開始並沒有特別覺得自己的視野變得多寬廣,而是從跟別人分享旅遊的經歷以及偶爾看到一些自己去過的地方,竟然可以根據自己的經驗敘述出好一番見解,這才發現原來我看到的世界已經不一樣了,不再像過去那個視野只放在亞洲版圖的我,在踏過美國知名大城市之後,學習每個城市每個遇到的人值得學習的地方,然後把目標放得更遠。回來之後真的會發現台灣很小,竟然動不動就可以看到邊界XD另外美國地表的樣貌非常多,坐飛機的時候尤其飛東到西常常可以看到中部的景觀,真的是那種在地理課本上面可
以看到的樣子!非常特別。
從飛機上眺望邁阿密
*變得獨立
我是從小到大就是依賴度很高的人,去了美國這一趟尤其是旅遊的時候能夠明顯感覺自己的獨立,過去從一個人去哪裡就覺得孤單或是害怕的我,現在卻對每一次一個人的旅行感到興奮,從每次搭飛機的戰戰兢兢到現在的自若泰然。有時候單獨行動會比團體行動得到更多,尤其是街景巷弄的小故事,會開始想找個伴跟你分享,所以就會遇到更多的人。除此之外還可以學會自己打理生活(廚藝大加分~)。
自己去紐約玩耍的一天(路人看到我努力想辦法和華爾街公牛合照時跑過來問我要不要幫我照,善良的路人)
*更勇於嘗試
到了美國很容易會有一個想法「今天不試,回到台灣一定會後悔」,所以就因此嘗試了很多以前不敢嘗試的東西,舉例來說在台灣我一直遲遲不敢玩的G5(劍湖山的雲霄飛車),到了美國之後卻做過好幾個比G5更刺激的遊樂設施,這完全都是那個想法推使的。另外也有很多東西都和台灣不一樣,台灣有的美國不一定有,舉例來說逛超市時會發現高麗菜看似台灣高麗菜,拿回家煮卻怎麼煮也煮不軟,因此在美國嘗試了很多台灣比較少看到的食材,連以前不甚喜歡食物也可能因為國外煮法不同或是被現實逼迫而愛上。
以前從來沒有想過會參加馬拉松比賽的我因為難得的機會參加了color run!
第一次堆的失敗矮雪人(現在才知道要堆雪人要用硬的雪,不能用剛下的雪)
*過去學習的印證及得到很多的人生故事
交換人生對我最大的幫助莫過於認識了我現在最珍惜的這些來自世界各地的朋友,從每個人的身上除了學到不同的故事以外,更可以了解他們所在的國家文化,甚至會談論到歷史,這個時候就好像以前高國中念過的教科書一一印證,那個感覺是非常奇妙的,舉例來說某一次我的西班牙朋友和我討論到西班牙的經濟危機,除了課本講到的外她也補充了很多的細節,以前死讀死背的東西現在彷彿活過來了,而且還更好記住。而要得到人生故事的小訣竅就如同前者所說,不要害怕認識新的朋友,不要害怕與陌生人溝通。我的個性從小就比較不怕生,所以雖然說我的朋友都會替我常
常暴露在危險中感到緊張,但我覺得有時候相信人性本善是一件好事,因為世界上也真的有很多好人會跟你分享很多值得你學習的事情。
*Work Hard, Play Hard
在美國的生活充斥著無數的Party,而一開始我最不解的地方就是,為什麼大家可以每個禮拜甚至一個禮拜好幾次的Party,且在課業上的成績又都拿很好?有時我會因為作業或考試還沒念完想拒絕Party的邀約,但是大家就會說Come on來嘛!考試可以明天再念啊之類的,結果最常的就是我去了Party,結果根本沒時間念完我的考試。一開始因為這件事情還去請教了很會唸書的朋友,於是他就給了我幾句話:
School is number one, so if you have not finished your assignments, please do not go out because no one care about you except yourself.
意思是課業第一,除了你自己在乎你的成績之外沒有別人會在乎。學習本來就是我們的本分,本來就應該要先做好自己的本分再開始玩樂,而就因為這樣慢慢的會去仔細觀察那些平常一起出去的好朋友都在什麼時候念書,然而會發現其實除了Party之外的時間大部份他們都是非常專注於課業的學習,而不是像我平常就這樣晃啊晃的輕鬆過日子。有效率讀書可以讓可以參加的活動多更多,所以不只認真讀書,更要認真的玩!
*不同國家的學生學習及生活方式的不同
先來說說美國學生,他們和教授的相處模式很像朋友甚至可以開上一點玩笑,而小組報告也是在非常輕鬆的環境下進行,而且他們的習慣是大家在小組討論上把所以小組作業一起做完,不像亞洲學生習慣於分配大家要做的部分最後再集合在一起。而韓國跟台灣學生比較接近,上課嚴謹,和教授的關係較為尊重。生活來說歐洲人尤其西班牙人沒什麼時間觀念,常常遲到,而且他們吃飯的時間非常的晚,常常是兩三點吃午餐、八九點吃晚餐,所以偶爾大家一起聚餐的時候常常會餓個半死XD美國的學生非常愛健身,常常看到健身房人滿為患,但是胖子依舊很多(可能是那些胖子
沒運動或是吃的不夠消化XD),不過男生常常路上抓過來就是一堆肌肉的猛男,他們不僅運動也會搭配喝高蛋白的東西幫助長肌肉,真希望台灣也可以有這種文化啊(流口水)。
*學會不要太在乎他人眼光
外國不像台灣,每個人都看得懂亞洲人的臉孔甚至是裝扮,但或許就是因為秉持這樣的心態讓我在國外過的比在台灣還要更快樂,常常不用很刻意的打扮,可以很舒適的穿的很運動或是戴個眼鏡出門都感到自在。到了國外唸書接觸到的環境可以說是完全改變,少了在台灣總是要維護自己形象的壓力,這裡的生活除了步調慢以外我最享受的就是這個部分了。
*珍惜身邊的好朋友和家人
這一趟離開台灣十個多月的交換生活,讓我深刻體會到誰才是真正在乎你的朋友,真正的朋友並不會因為距離的拉長而有所改變,而且也會不定時的關心你的生活,反倒是可以看出哪些人只是表面,例子就不撰述了。除此之外也讓我深深體會我的男朋友真的是一個可以長久陪伴的好男人,這十個月以來對我的不離不棄以及配合著我的時差在生活,每天擔任我的鬧鐘還有作業小幫手卻從來也沒有聽過他任何一點的抱怨,我想交換真的是一個考驗情侶不錯的方法XD說到家人,爸爸媽媽真的是全世界對自己最好的人了,在這十個月讓我不愁吃穿過著有如天堂般的日子,交換過後
的日子就是要極力報答家人的時候。
在美國跟我的好朋友北大女神舒舒視訊>///<
*學會快速收心
在美國常常每隔一兩個禮拜就飛到別的城市去玩耍,因為美國的假日真的很多,除了寒暑假外依據學校還會有春假、秋假、萬聖節假期、復活節假期等等,而一回來往往都要馬上應付學校的課業或是再次準備下一次的旅途。以前出國或是假日放假回學校常常要花好一段時間收心,而現在反而比較能馬上從度假的心回來現實中。
*英文的進步
從上下兩學期之間明顯可以感覺到,每個學期的第一堂課總是自我介紹,還記得第一學期一開始去的時候每次到了這個部分都是我最緊張的部分,我都必須先寫好稿而且是那種一字不漏的講稿,然後一邊介紹一邊偷瞄。不過到了第二個學期這一切都變得像喝水一樣,只要簡單在腦中想好要講什麼馬上就可以流暢地講出來。當然除了自我介紹外從以前聽美國人對話只聽得懂五成到現在的七成,而且也可以順暢的和他們聊天了。另外從課業來說上課變得不再那麼吃力,打paper也比第一個學期順而且快許多。
#食衣住行在美國

美國除了很多美式餐廳外也有很多異國料理,不過最多的當然還是披薩或是漢堡之類的。美國的中式偏鹹,其他義法泰韓日就非常的道地(比台灣好吃)。不過吃的物價來說普遍比台灣貴上三成,通常出去玩時估價我會把早餐估$5、午餐估$15、晚餐估$20,不過還是要看地方看餐廳。所以每天吃飯都好像是用台灣吃到飽的價格去吃東西,不過他們的份量也給的不手軟,吃不完外帶是常有的事情。吃餐廳別忘了要記得給小費!通常早午餐給15%,晚上給18%,有些餐廳會幫你算好讓你選。
推薦大家Yelp是在美國很好用的app,可以找到附近的餐廳評價,依據所在地去決定吃什麼。

在大學城的日子裡,大家都穿得很休閒,到大城市也可以看到。最普通的美國白人女生穿著就是帽T再加上The North Face外套配瑜伽褲,然後再配個UGG或是球鞋。相較於亞洲人很怕會撞衫而言,美國人很喜歡穿的很類似,也以輕鬆為主體。另外學校常常會有活動贈送免費t-shirt,所以在路上常常會和別人撞衫但也不會覺得怎麼樣。

美國的房子幾乎都是House,整個看上去真的很整齊而且也蓋得很漂亮,另外他們是住商分離,所以大城市中心或downtown常常都只有商業大樓,然後周圍圍繞著住宅。美國大樓有一個習慣就是他們就算關了也會開著燈,除了學校的大樓外downtown的夜景就是這樣來的,一開始真的覺得超級浪費電的,不過後來也就習慣了,有聽學姊說可能有安全的因素在。
從芝加哥的上空可以看到遠方高樓林立的downtown

在美國沒有車子非常不方便,因為有些地方的大眾交通不發達,而且距離都很遠。舉outlet來說,一開始來美國就聽說outlet的東西很便宜,所以一直朝思暮想想去,一直到來這裡才發現outlet通常都在郊區而且是只有開車才有辦法到,所以就只好等著有朋友要租車時才能去。城市到城市間有幾種交通方式,依據價錢是飛機、火車、巴士。火車跟飛機的價錢其實差不多,然後巴士有非常多的種類可以選擇(Greyhound / Martz / Mega 常常可以買到很便宜的票,但是不能退且常誤點 / Peterpan
等等)美國的溫度日夜溫差很大,濕度很低,所以需要擦乳液(乳液在body&work可以買到很便宜又香又好用的)或是護唇膏。然後美國的小費文化盛行,不管去做什麼幾乎都要給小費,像是坐計程車、幫忙提行李、住旅館、餐廳,只要是任何需要被服務的都要付。
小提醒:到大城市像是紐約時代廣場之類的大地方常常會有穿著人偶的人邀請你跟她拍照,那個一拍下去都是要給小費的。還有有些地方會有黑人在路上發放CD,然後你拿了之後就說我來幫你簽名然後問你叫什麼名字,那個一簽下去也是要你付錢買下來的。所以在美國沒有不勞而獲的事情啊!
第一次去紐約看到好多人偶好興奮跑去拍照的我,殊不知在離開時卻被纏著要小費(他們背的包包就是裝小費的袋子)
#節慶文化
萬聖節
在美國萬聖節是大家都會認真過的節日,不只有很多化妝派對,還有很多鬼屋的活動,常常會看到路上在發傳單是什麼revenge之類的,總之萬聖節在美國真的是一個非常好玩的節慶!甚至還有那種專賣萬聖節化妝派對用品的店。
萬聖節我整整玩了三天XD還弄了個影片
感恩節
就像是在台灣期待的一樣,感恩節美國的家庭都會吃大火雞,而教會也有一系列的活動。我在萬聖節時去了我的housemate的家,她的媽媽烤了一個好大好大的火雞,裡面填了滿滿的食物,另外隔一天他們家也有辦一個感恩節聚餐在他們家的教會,所以我一次體驗了兩種不同風情的感恩節!在國外交換最棒的事情之一就是可以深入了解當地文化。
剛烤好的火雞與我
聖誕節
和台灣不同的是聖誕節大家主要是跟家人過,所以就會呈現路上到處空蕩蕩的。通常美國的學校在十二月中就會開始放寒假,所以聖誕節時大家都已經回到各自的城市和家人一起過聖誕節了。不過美國的聖誕節過節氣氛也真的是很盛行,也會有很多專門為了聖誕節所舉辦的市集。
費城的Christmas Village!(殊不知在聖誕節當天市集根本沒開!因為大家在家過節了!)
跨年
難得來美國當然要在著名的時代廣場跨一次年!當天的上午十一點就到了時代廣場,先在附近的Bubba
Gump吃飯順便卡位,吃飽後就直接在距離倒數的大球下附近,不過一開始一直不知道是要怎麼排,直到後來下午一兩點時警察開始圍起欄杆弄出了一個區域,於是我們就憑著瘦小的身軀搶先到了搖滾區(喲呼!),要進去欄杆前要先經過安檢,不能帶大背包和腳架,所以看到很多人丟掉背包。其實我覺得這次的跨年只是求個經驗,因為在時代廣場跨年真的又冷又無聊..雖然最後下彩紙的時候很感動覺得一切都值得,可是中間真的不斷冷場,只是放音樂呼隆大家,表演的歌手也只有一些而且中間隔超級久。總之一生一次我想就足夠了XD
附上跨年的影片(內有閃光請小心)
不知不覺我想也應該到了尾聲,看著自己竟然可以打出這樣一篇長的文章我想不用我再多說都知道這一趟交換學生真的很值得!!!尤其在去了這趟之後更容易去訂定人生中的目標(至少對我而言我覺得這趟交換給了我很多動力去努力),所以如果有機會一定要嘗試去當個交換學生!
我愛美國,我愛這裡的everything.
另外,這一年也讓我的定時自拍技術突飛猛進哈哈哈哈哈
謝謝大家撥冗閱讀(鞠躬)
作者: sharpshoot (四郎)   2014-06-10 04:32:00
Cool
作者: win1143 (人生似幻化)   2014-06-10 08:11:00
很棒的分享
作者: thunderclap (蛤)   2014-06-10 10:47:00
推推推
作者: yypinkpink (丫丫Pink)   2014-06-10 13:40:00
謝謝大家><
作者: KeyFSN ( ~☼☽✩☁~ )   2014-06-10 14:15:00
分享的很棒!~ (排個版會更方便閱讀
作者: myth356 (fun356)   2014-06-10 16:37:00
用心推 目標!
作者: gmtest (GM)   2014-06-10 17:32:00
豐富好文!推!
作者: yypinkpink (丫丫Pink)   2014-06-10 18:26:00
謝謝指教!!下次會注意排版的問題的!
作者: Lumice (四月書法師)   2014-06-10 19:51:00
推,原po以後有打算到美國讀研嗎?
作者: yypinkpink (丫丫Pink)   2014-06-10 22:26:00
希望啦!不過會先工作兩年再看看要往哪方面念哦!
作者: myai3 (dc)   2014-06-13 12:52:00
推 但是看得好累 我有把50個州的Quarter都蒐集起來
作者: yypinkpink (丫丫Pink)   2014-06-14 07:36:00
太有毅力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