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網路的狂潮
張曉華的控訴文發布後的僅僅四小時,整個網路世界就陷入了一場前所未有的狂熱。這不
是一般的新聞爆料,而是一場蓄積已久的社會怒火的總爆發。
關鍵詞的爆炸: 「姚潘王」、「觀音淨土」、「血淚證詞」 迅速佔據了熱搜榜的前三名
。每一次點擊、每一次轉發,都像一滴油,讓火勢更加猛烈。
群體的憤怒: 公眾的憤怒來源於對「權力霸凌」和「法律失靈」的集體焦慮。姚潘王過
去那種高高在上、藐視法律的企業家形象,為這場集體憤怒提供了完美的靶子。
到了清晨六點,文章點擊率已經突破數百萬。公眾將她那份精神報告視為「最後的求救信
號」,證明了她的對抗,是一場生死攸關的自衛戰。
姚潘王的首席公關經理猛地從噩夢中驚醒。公關總監看著張曉華文章底下的那份精神報告
,明白這不是一次能用金錢擺平的普通危機。他們試圖聯繫平台刪文,但平台那邊直接拒
絕了,說文章涉及「社會公眾利益」。公關總監果斷下令發布聲明,定位為**「不實指控
的商業誹謗」**,強調將立即採取法律行動。然而,這份充滿傲慢和威脅的「法律反擊」
聲明,發布後反而像火上澆油,群眾將姚潘王視為「試圖利用權勢對受害者進行二次傷害
的惡人」。
在網路的狂潮中,張曉華反而選擇了徹底的沉默和隔離。她關掉了所有通知聲音,拔掉了
電話線,甚至用黑布遮住了窗戶。她知道,她已經完成了她的「獻祭」。她蜷縮在沙發上
,嘴裡不斷地重複著陳醫師曾經告訴她的話:「妳必須活下去,妳必須讓妳的努力有價值
。」她所釋放的,不僅僅是一篇文章,而是一個巨大的、不可逆轉的命運齒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