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w: [新聞] 前馬偕醫師警告:這幾種人格特質易罹癌

作者: sony577 (雙姓:《姓名權》平等!)   2020-05-11 18:27:17
※ [本文轉錄自 Anti-Cancer 看板 #1UkIXrIB ]
臨床觀察10幾年...前馬偕醫師警告:這幾種人格特質易罹癌
2020-05-07 00:37良醫健康網 撰文/黃鼎殷
哪種人格特質容易罹癌?
據我這十幾年臨床上的觀察,我發現癌症病人通常會有某種特定的人格特質,而且這樣的
人格特質總是左右著他們的思考邏輯與行動,導致他們很容易陷於某種情境而無力跳脫。
個性固執的人要小心
例如有些癌症病人總會有一種很奇怪的堅持,就算你說得口沫橫飛也很難打動他們。他們
總是穩穩地在那裡,動也不動,然後告訴你各式各樣他們不為所動的理由或原因,而那些
理由與原因通常會讓你好氣又好笑,如果你的身邊也有癌症病人,你可能會更容易了解這
樣的狀況。
我在服役時曾認識一位朋友,後來因為分隔兩地,漸漸地失去聯絡。幾年後她因罹患癌症
來找我,我幫她進行治療的時候,初期狀況很好,但是後來卻漸漸惡化,最後她對我說:
「我發現只有離開人世,才對得起我以前傷害或對不起的人。」我告訴她可以選擇留下來
做好事,這樣就可以償還了,不必非得走上死亡這條路,但是她依然堅持她的決定,沒多
久她就去世了,那年她才卅六歲。
我在為她治療的第一年很成功,自然療法讓她身體的癌細胞消失了,但是因為當時並沒有
解除她的死亡意願,她的向死衝動仍舊在她的內在運作,而我也因為在為她治療的第一年
很成功而疏忽這塊,第二年她的復發來得非常快速,快到讓人措手不及。這位朋友的過世
對我的打擊非常大,我也對她這種固執的堅持百思不解,所以我決定開始深入研究癌症病
人的性格。
癌症復發和死亡意願有關
透過臨床的觀察和研究,我發現癌症病人的內在有一種很特別的邏輯,例如他們可能覺得
除了死亡,其他的方式強度都不夠。我最近有個癌症個案,他的家人也是醫師,他開始接
受自然醫學治療的初期很成功,癌細胞也消失不見了,但當我希望他進一步解除內在潛藏
的死亡意願設定時,他始終不願意,所以後來又再度復發了。
其實癌症病人這種固執的性格與他們疾病的復發有很大的關係,也就是如果沒有進一步解
除疾病背後死亡意願設定,他們的症狀就很有可能會再度復發。這種強烈固執的性格,會
導致他們在痊癒的過程中產生很大的困難;這些困難指向於這種終極的固執性格,而這種
性格則指向了同一個焦點,那就是死亡意願。
永遠犧牲奉獻的C型人格
癌症病人另外一種明顯的性格,就是所謂的「C型人格」。我曾在美國知名心理學家莉迪
亞提摩蕭(Cydia Temoshok)的書上看到他對C型人格有很完整的研究與發現,國外也有
許多相關的研究在談論C型人格可能就是癌症傾向的人格,他們也設計出一些相關的檢測
問卷與表格供大家自我檢視。
在我自己的臨床經驗上,我也發現上一節所談到的情緒三個迷失,是癌症患者共通的現象
。這些罹癌的人很習慣將日常生活中的情緒累積下來,所以他們幾乎都是別人眼中很隨和
、不會拒絕別人的濫好人,他們的個性都具有極高的容忍度,但也因為這樣的人格特質,
導致這些人罹癌。
在癌症病人的潛意識裡,他們已經萌生放棄生命的念頭,所以消極的看待身邊的一切,才
會造成他們什麼都說好、不懂拒絕的人格,這也就是為什麼他們的為人可以如此隨和的原
因。雖然有很多癌症病人告訴我他們害怕死亡,但是如果不談及面臨死亡所引發的恐懼,
會發現他們的內在其實是一心向死的。
我的親人中就有類似的案例。我的母親是位街坊鄰居都稱讚的好人,我也從未見過我母親
發脾氣。六年前,大約在她七十歲左右,她的身體開始出現各種病痛,甚至長了腫瘤,當
她開始跟家人交代後事時,我立即察覺到這是她的死亡意願,她曾在報紙上面寫:「如少
水的魚,斯有何樂,無常迅速」等等的話,知道她想要放棄生命後,我嘗試幫她解除死亡
意願的設定,後來我才知道母親的奶奶、外婆、媽媽,甚至是她的大姊都是大約七十歲左
右去世的,所以「七十歲」對她而言,是生命差不多到了盡頭的年齡。
當我幫她解除死亡意願的設定後,她開始會跟我父親吵架,二天一小吵,三天一大吵,記
得去年年初,我開車帶著他們二位老人家去散心,從我們出發的那一刻開始,他們沿路足
足吵了二個多小時,我邊開車邊偷笑,因為我知道我的母親為何開始跟我父親吵架,在她
的潛意識裡,她已經沒有準備要死了。
過度追求精神與靈性生活
癌症病人除了過分隨和這種濫好人的特質外,還會有過度追求精神層面的傾向。我不是指
有宗教信仰或追求靈性生活的人就是C型人格,我是指有些癌症病人對靈性部分有著過度
的追求,宗教也可能是其中某些部分,他們對於人世間的生活反而顯得不太感興趣。這些
人格特質就是所謂的C型人格:他們是大家口中稱讚的好人、他們總是具有犧牲奉獻的情
懷、他們不太表達自己,而且總是把自己的情緒控制得很好。
盡力取悅別人以求生存
在癌症病人身上,這種凡事都為別人的濫好人特質,除了與C型人格有關以外,根據我多
年的觀察,造成這種人格特質還有第二種原因,就是他們必須藉由取悅討好別人,讓自己
存活下來。
在我的臨床經驗中,我發現有些癌症病人的內在是憎恨父母的,但是為了要活下來,他們
必須掩蓋,這樣的情緒通常很隱性,外在並不容易顯露出來,甚至連他們自己也可能很難
發現。這種狀況通常與他們人生歷程中的人生課題有關,關於人生課題的部分我會在後面
章節特別來談,基本上這種憎恨父母的特質會有二種主要狀況:第一種狀況,他們的父母
可能曾經不想要他們,這可能會發生在他還是胎兒的時候,這些紀錄其實都完整地存留在
他們的潛意識裡,所以當他長大懂事之後,就會開始無意識地盡力取悅與討好父母,甚至
取悅討好他人,因為他們覺得不這麼做,就有被遺棄的可能,這也是他之所以成為濫好人
的原因。
第二種狀況,是自己的父母感情不睦,甚至彼此憎恨到想殺了對方,雖然他們可能沒有表
達出來,但是他們的孩子會吸收這種潛意識的氛圍。他們在潛意識裡會想要代替父親或母
親動手讓對方消失,但另一方面又覺得自己是父母親的孩子而不能這麼做,以致於造成內
在極度的矛盾與痛苦,到最後,會在潛意識裡想結束自己的生命。這是在人生動力療法中
常見到的動力呈現,它也是有自殘傾向的人格常見的設定根源,這些都是癌症病人中C型
特質可能形成的原因。
黃醫師小講堂
「死亡意願」是怎麼來的?
當一個人的潛意識裡有想死的念頭,就稱作死亡意願。舉例來說,一個人因為生活困苦、
工作不順或與親友感情不睦,而萌生「死了算了」的念頭,就算只是一閃即過,也是一種
死亡意願,一旦這樣的意願出現在腦袋中的次數越多,就會直接影響到這個人的健康狀態

什麼是「動力呈現」?
簡單來說,就是把沒有完整經歷的情緒與情境,經由能量場的開啟後,重新完整的呈現並
且經歷。例如,一個人曾經被同儕嘲笑,但是礙於動手傷人可能會受到處罰,所以轉而壓
制自己憤怒、悲傷的情緒,以致於產生活在世上沒意思的念頭。這樣的人,在透過能量場
的開啟後,可以重回當初沒有受壓制而中斷的情境與情緒,並且完成原本想要做的動作或
態度,那些被壓抑的憤怒、悲傷等情緒也就得以消除,他自然不再因此感覺生命無意義可
言。
書籍簡介/破解癌症:癌症是「症」不是「病」黃鼎殷醫師的身心靈整合療法
作者: 黃鼎殷
出版社:新自然主義
出版日期:2018/05/08
作者簡介/黃鼎殷
學歷:台大醫學系畢業
經歷
.曾於921地震協助埔里基督教醫院救災3個月
.曾具家庭醫學專科及安寧緩和醫學雙專科資格
.前台北馬偕醫院家庭醫學科醫師
現任
.奧微健康創辦人
.再生診所醫師
從事自然醫學20年以上,以整合西醫、中醫、心理學、歐美順勢醫學,以自我體驗與病人
臨床成效雙重研究,創立了有別於一般醫學,以不吃藥的身體心治療法為主軸
著作
.《情緒生病,身體當然好不了》(新自然主義)、《過敏一定治的好》、《你的體質,
這樣吃就對了!》、《人生動力療法》、《你的身體是全世界最好的醫院》等
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6014/4543181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