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w: [新聞] 老人略胖比瘦長壽!營養師曝關鍵

作者: sony577 (雙姓:《姓名權》平等!)   2020-03-15 16:49:58
※ [本文轉錄自 elderly 看板 #1URUmo3q ]
2020/03/15 話題 成田美紀、檢見崎聰美、 邱柏玟
一般人上了年紀總認為飲食要清淡,適時做點運動,才能強身健體,日本東京健康長壽醫
療中心研究員成田美紀對1000名老人展開8年調查,發現飲食是相當重要的一環,特地和
營養師檢見崎聰美替長輩規劃最適合的營養餐,並教授如何吃得更正確;從調查結果也打
破許多人對維持健康的成見,像是老了就該吃清淡、越瘦活越久等,《50歲以上的營養學
》讓眾人注意到怎麽吃得更健康又長壽。
【精彩書摘】
食慾會影響健康,別忌口過頭了
低營養的原因,不只是伴隨年齡增長的身體變化,生活環境和心理因素也會引發。
1. 身體因素──因視覺、味覺、嗅覺退化,食慾不振
一旦牙齒減少、假牙不合口,吃東西就很辛苦,於是漸漸減少攝取肉類和高纖維的蔬菜。
而外觀和氣味,也是決定食物美味與否的重要因素,可是高齡者常患有白內障等疾病,看
不清楚食物顏色,嗅覺也衰退,導致食慾不振,再加上味覺退化,難以感受到食物的味道
。隨著肌力和體力衰退,造成運動量減少,自然就比較不會有饑餓感。
2. 社會因素
入住安養院或住院等環境變化,可能會影響食慾。不常煮飯,導致不關心飲食,或是為了
避免代謝症候群上身,儘量不攝取蛋白質和脂質,也是原因之一。
3. 心理因素
一個人獨居也會因為只有自己一個人吃飯而食慾不振,且懶得採買和烹調,常常用麵包和
麵類果腹。有些人也會因為配偶過世而越吃越少,如果出現憂鬱或失智症狀,自己也比較
不會積極進食。這時周遭的人不想辦法勸他多吃一點,就可能陷入低營養。
蛋白質攝取多少才算足夠?一天至少攝取50~60克,該怎麼吃?
根據日本人的飲食攝取基準(2015年版),每日建議的蛋白質攝取量,50歲以上的男性為
60克,女性為50克。蛋白質會在小腸被分解、吸收,然後在人體內重新合成,成為肌肉和
臟器等原料。蛋白質也是熱量的來源,有助於維護血管和細胞的健康,也可提高免疫力。
一天建議攝取50~60克
富含蛋白質的食品如肉類、魚貝類、蛋、黃豆/黃豆製品、牛奶/乳製品等。那麼這些食
物到底應該攝取多少?有一個簡單方便的判斷方式,就是用手量,也就是掌心大小的分量
就是適量,以魚類來說就是1片,蛋1顆,牛奶1杯,納豆1盒為基準。
肉類、魚貝類是優良蛋白質
其中肉類和魚貝類的蛋白質屬於優良蛋白質。蛋白質由20種胺基酸組成, 其中有9種是人
體無法自行合成的胺基酸,這九種胺基酸稱為必需胺基酸,而肉類和魚貝類就富含均衡的
必需胺基酸。
高齡者常常因為太硬、太油等理由而不吃肉,可是肉類除了蛋白質以外,還富含脂質、維
生素B群、鐵等營養。吃肉據說可以預防肌肉減少和貧血、降血壓,甚至還有預防憂鬱的
效果。
請大家利用較軟嫩的部位或切薄片等方式,烹調出容易食用的肉類料理。
水和營養一樣重要,多喝水
對高齡者來說,水分和營養一樣重要。年紀越大就越難感受到口渴,能儲備水分的肌肉量
也會減少,且體內水分一旦變少,就會引起脫水症狀,嚴重的話還會導致血壓下降或意識
障礙等,所以為了避免脫水,請大家積極喝水。
成人每日建議補充2.5公升的水分。其中飲食內含的水分約0.7~1公升,所以必須喝1~
1.5公升的水分,亦即要喝500毫升的寶特瓶飲料2~3瓶左右。這些水分不要一次喝足,而
是要分多次攝取。
可定時喝水,別等到渴了才喝
事先決定好補給水分的時間,可以避免忘記喝水。例如早上起床後、每餐後、入浴前後、
睡前、上完廁所後,就喝一杯白開水。
大量流汗或腹瀉嘔吐後,要特別留意水分的補充,因為這時候除了水分外, 也會流失電
解質(鈉、鉀、氯),所以最好飲用可一併補充電解質的健康補給飲料(市售)。
此外脫水症狀不是只有夏天會出現,冬天也可能出現,因為空氣乾燥,室內又因暖房而乾
燥,所以也要小心。
平時要鍛鍊咽喉力:強化吞嚥和咀嚼能力
到了高齡期,因為蛀牙或牙齦膿腫而掉牙,這時就必須用剩餘的牙,來分擔咀嚼力,所以
無法像以前一樣確實咀嚼,而且咀嚼時,除了下顎要上下移動外, 還要左右移動把食物
磨碎。隨著年齡增長,舌頭、雙頰、喉嚨、下顎等口腔周遭的肌肉衰弱,也是咀嚼力下降
的原因之一。
吞嚥力退化的人會痰多、聲音沙啞
老是吃容易咀嚼的食物,咀嚼次數就會減少,這樣不僅無法在口中充分把食物磨碎,且唾
液量減少,也越來越無法把食物吞嚥下去,食物就會一直殘留在口中。
吞嚥力衰退最明顯的警訊就是「噎到」。平常氣管都是處於開放的狀態,但吞嚥食物和飲
料的瞬間,為了避免食物飲料誤入氣管,會無意識地關閉這條通道。這種反射功能下降時
,吞嚥的瞬間氣管無法即時關閉,才會噎到。喝水會嗆到也是因為水流動的速度快,反射
作用無法跟上的關係。
氣管會試圖排出異物,所以吞嚥力下降的人有多痰的傾向。此外食物會殘留在聲帶附近,
導致聲音沙啞。
小心吸入性肺炎
高齡者必須小心的疾病之一,就是吸入性肺炎。受到口腔周遭肌力衰退或腦血管疾病等影
響,吞嚥反射的時機無法跟上吞嚥動作,或功能衰退,就容易引發誤嚥(食物進入氣管)
。原本應送入食道的食物進入氣管,食物上附著的細菌因此進入肺部,引起肺炎,這就是
所謂的吸入性肺炎。
此外高齡者因為唾液分泌減少,口腔內容易藏污納垢,口內繁殖的菌類或殘留物一旦進入
肺部,也會引起吸入性肺炎。再者,睡覺期間嚥下的唾液和分泌物,在不知不覺間導致隱
性吸入性肺炎,這種案例也常常聽見。
要預防吸入性肺炎,就要用正確姿勢用餐,而且餐後一定要刷牙,減少口中細菌。
(本文摘自 成田美紀、檢見崎聰美《50歲以上的營養學》)
https://tinyurl.com/qqdjdch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