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貼] 入夏須注意避免溼氣入體

作者: sunfish995 (理學)   2017-06-13 00:20:30
最近一段時間,天氣總是三兩天一場雨,讓人的心情也總是難以“放晴”。夏季,由於天氣、環境因素,加上人們自身的不當飲食習慣,很容易讓溼氣侵入人體,讓人從裡到外都難以舒爽。
本期健康話題,我們請市人民醫院中西醫結合科副主任李忱為大家講講如何預防溼氣侵襲的知識。
夏天雖好,易受溼氣侵襲
專家稱,現在夏至即將到來,夏天的味道越來越濃厚了。對生活在北方的人們來說,夏天是人們最渴望過的一個季節,晴空萬裡,暖陽高照,氣候宜人。但再好的季節,也總會有一些季節病隨之而至,比如溼氣較重的問題,就是與夏季相伴隨而來的。中醫認為,夏季溼氣正當令。特別是最近一段時間,由於溫度的升高,雨水也較多,溼氣重,人們難免會不同程度受到溼邪的侵襲。
專家還指出,除了外界因素的影響,人們容易被溼氣侵襲之外,還與人們夏天的許多不良生活習慣以及不當飲食習慣有很大關係。比如,經常在潮溼、陰冷的環境中就容易導致溼氣入侵體內;天熱有的人穿沒有乾透的衣服,洗完澡後帶著水氣出來,洗完頭髮未吹乾就出去;一些人喜歡吃甜膩食物、生冷食物、冰品或涼性蔬果等,還有的男性喜歡喝冰啤習慣;由於天熱,許多人還習慣於吹空調、睡地板、洗涼水澡等;這些都是容易導致溼氣入侵的因素。
溼氣入體,易致健康隱患
專家指出,當身體進入溼氣之後很難發現病因,但很多器官都會受到影響的,如果不及時的袪除溼氣,對健康的隱患可就大了。最常見的有暑溼、風溼、類風溼、溼熱、寒溼、痰溼、體溼等等。這些症狀都會引發相應的疾病。比如體溼的人就容易出現汗多、頭重、四肢乏力、面板瘙癢、溼疹的症狀。
具體來說,體內溼氣重的危害,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體內溼氣大,易長痘。人一般長痘痘的原因,一是體外因素,二是體內環境因素,體外因素一般對痘痘只是起到了誘發的作用,而體內環境才是長痘痘的決定因素。從中醫角度看,長痘痘是因為身體油性變大,油的黏性抑製了火氣的排洩,從而導致體內熱氣堆積,從而誘發痘痘。而油性大,則是我們所說的“溼氣重”。
二、體內溼氣多,會肥胖。溼氣入皮下,會影響面板細胞的新陳代謝,降低脂肪燃燒效率,從而導致肥胖。過多的溼氣滯留在體內,加重脾運化水溼的負擔,就像馬車超載一樣,有時甚至會影響腎的利尿功能,嚴重的可繼發全身浮腫。
三、溼氣入關節,傷害關節。溼氣進入關節部位,與“寒”相遇,會形成寒溼,會引發炎症,導致關節疼痛。
四、影響排洩。溼氣過重,會造成“溼氣黏腸”,大便次數增多,且有拉不乾淨的感覺。中醫說,“溼氣如裹”,溼氣重會影響細胞間的通透性,就像一床溼棉被蓋在人的身上一樣,會讓你常常有頭沉、無精打採的感覺。
五、女性溼氣重,導致婦科病增多。從中醫的角度來看,女性溼氣重的危害有很多,嚴重的還會導致一些婦科疾病,如:月經病、帶下病、妊娠病、產後病等。
如何防治溼氣侵襲?
專家指出,提起溼氣重,許多人並未放在心上,但從中醫的角度來看,溼氣侵入人體會導致許多疾病發生,因此,夏季保健,一定要防止溼氣入體,要重視溼氣防治,在日常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有效預防溼氣侵襲。
那麼,應如何防治溼氣侵襲呢?專家提供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建議——
在預防上,首先,潮溼的雨天,應儘量減少外出。要避免淋雨和涉水,減少讓水分溼氣包裹身體的機會,如果真的淋溼之後最好馬上洗熱水澡,然後換上乾爽的衣服會更好。
其次,房間內的溼氣如果很重,建議多保持空氣流通,讓空氣帶走溼氣。地板溼了,立即拖幹,免得溼氣滯留。如果外界溼氣也很重,可以開啟風扇、空調,藉助這些電器保持空氣的對流。另外,夏季應儘量少食甜膩食物攝入,比如涼拌食品、冷飲等,少飲酒,特別是喜歡喝冰啤的人尤其要注意,因為酒助溼邪。生活中,洗完澡(頭)後要充分擦乾身體水分,保持衣物乾爽,儘量不要住地下室(潮氣重),熱天也不要直接睡地板。
在治療上,可以在飲食上和生活習慣上進行一些必要的調整。一方面可選擇多吃一些健脾利尿的食物,如莧菜、扁豆、冬瓜、薏仁、綠豆、西瓜翠衣等。另一方面,天熱不喜歡運動的人一定要動起來,體內溼氣重的人大多數都是飲食油膩、缺乏運動的人。要知道通過運動不僅可以緩解壓力,還能促進身體器官良好執行,加速溼氣排出體外。跑步、健步走、遊泳、瑜珈、太極等運動,都有助於活化氣血迴圈,增加水分代謝。另外,要養成晚上臨睡前泡腳的習慣,可在泡腳水裡放置艾草,這也有助於體內袪除溼寒。
夏日倦怠好嚴重
而且入夜後,腳底發燙到難以忍受
原文網址
http://myhealth911.com/20170612_1061343.html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