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轉錄自 Japan_Travel 看板 #1dcVBbQk ]
作者: comet115 (時光土場) 看板: Japan_Travel
標題: [遊記] 藏身鐵路機廠的北海道鐵道技術館
時間: Wed Jan 29 17:20:32 2025
網誌圖文版:https://milkyrailway.blogspot.com/2025/01/blog-post_23.html
作為文化保存與公關行銷的一環,在日本各地的JR公司旗下都擁有自己的鐵道博物館。不
過不同於規模龐大的大宮和京都鐵道博物館,位在日本最北的JR北海道則是將博物館設在
鐵道機廠內,有著和本州不同的風格。2024年夏天,趁著陪家人來參加北海道馬拉松的機
會,睽違七年我再次來到這座北海道鐵道技術館,看看熟悉的老車們。
北海道鐵道技術館位在JR北海道旗下的苗穗工場內,距離札幌車站僅一站之遙,從苗穗車
站北口走路不到十分鐘就能抵達。還記得第一次來的時候,苗穗車站還擁有札幌市內最古
老的木造站房,如今已經改建成現代簡約的跨站式站房。當年走過的站外天橋,也已轉變
為窗明几淨的長廊,場站內等待保養的火車面孔也都煥然一新,但不變的是遠遠就能看見
古樸的鐵路機廠廠房。
苗穗工場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09年成立的鐵道院札幌管理局轄下的札幌工場,從早期維修
蒸汽機車,到後來的柴油車輛、電車的保養整備,甚至是各式各樣的車輛改造工作都在這
裡進行,至今仍是北海道內最重要的鐵路機廠。廠內軌道由西南向東北如扇子一般發散,
讓車輛能夠去到進行不同工序的廠房,這樣考量修車效率的配置直到今日仍可在其他的鐵
路機廠看到。
由於是現役使用中的鐵路機廠,北海道鐵道技術館每個月僅開放第2和第4個周六的下午1
點到4點讓一般民眾進入參觀。在大門口的警衛室登記代表人和人數之後,廠方人員給了
我們一張到鐵道技術館的地圖指引方向。往前穿過前庭之後,參觀路線的左手邊就看到已
經從特急北斗退役的キハ281系先頭車展示在鐵棚下,用這輛有著經典的高運轉台造型來
當作遊客看到的第一輛車,馬上就喚起我第一次來到北海道的鐵道旅行記憶。在キハ281
系先頭車旁的機關車檢修場則還維持著明治、大正時期的紅磚建築,在充滿冷硬機械印象
的工廠內顯得古典又特別,馬上就感受的北海道鐵道的歷史深度。
鐵道技術館位在一棟建於1910年代的2層樓紅磚倉庫內,進門左右兩邊分別有キハ80系和
Alpha Continental觀光特急車輛的頭端部展示,只見大人小孩進進出出拍照,玩得不亦
樂乎。不過正是因為倉庫空間不大,所以展示的物品多是靜態文物,如車站的歷史照片、
北海道各地的歷代特急車輛與觀光車輛模型,以及掛在牆上滿滿的列車頭牌與號碼牌等,
想必都是鐵道古董愛好者十分喜愛的展品。
畢竟是在修護鐵路車輛的機廠內,在鐵道技術館進門右手邊的區域展示著火車上的行先幕
、轉向架、集電弓、引擎及軔機設備。不只是讓來參觀的小朋友看見火車裡面的零件,透
過按鈕和實際操作把手,還能觀察機械的運作與操作,每個設施居然還得排隊才能把玩呢
。
戶外的保存車則有JR北海道曾經實驗商轉的鐵公路兩用車DMV,C62形及D51形蒸汽機車,
以及キハニ5005號二軸行李氣動車。後兩輛車曾一度報廢,所幸在苗穗工場70週年之際修
復完成,展現苗穗工場的技術實力。相較七年前的展示車隊,這次來才發現除了入口附近
的キハ281系先頭車,還多了4輛之前用作蒸汽機車觀光列車的舊型客車,如オハフ332555
號、スハフ422071號、オハシ472001號、スハフ422261號等新朋友加入。
儘管工場內多了許多展示車,但這次造訪卻也看到七年前第一次來北海道所搭乘的North
Rainbow觀光特急,以及721系F4201編成等老朋友停在鐵道技術館旁邊的軌道上等著報廢
解體。在鐵路連年虧損之下,北海道的實體車輛保存往往得仰賴地方自治體或是民間,只
有極為幸運的車輛才能夠被JR北海道留下存放在鐵道技術館旁。北海道鐵道技術館作為我參觀的第一個日本鐵道博物館,能夠在缺乏資源下有這樣的成果
令當時的我留下很深的印象。但如今,屬於我們臺灣的國家鐵道博物館即將正式開館,目
前也已經收藏了超過60輛臺鐵不同時代及用途的車輛,反而JR北海道的鐵道技術館仍難以
成長到小樽、三笠等地方博物館那樣的規模,真實感覺到臺灣在這幾年進步神速。
在撰寫遊記的過程中,我意外查找到JR北海道在中長期事業計畫中將要檢討苗穗工場是否
要進行都市更新或是搬遷到別處去。如果苗穗工場真的走到像臺鐵臺北機廠一樣的搬家命
運,或許就像是年輕的我看北海道鐵道技術館學習博物館展示,臺灣的國家鐵道博物館轉
型路程也能提供北海道的鐵道文化保存一個可以參考的案例。北海道和臺灣同為日本帝國
擴張下的新領土,鐵道支撐著產業的開發,卻也承載著庶民的生活記憶,希望兩地的鐵道
保存能夠有交流的機會,並讓這些鐵道記憶能夠永遠流傳下去!
造訪日期:20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