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聊] 溺水的感覺(四) 水缸

作者: littlewren (wren)   2022-04-06 11:54:45
“你以後長大後千萬不要嫁像你爸這樣...的男人”
“你要嚴肅一點”
這是我一、兩歲左右的記憶。
雖然不懂“嚴肅”是什麼意思,但我記住了這個詞彙,
直到上學之後有一天學到了,才想起了以前媽媽說的話。
“我跟你媽很可能會離婚”
“等你們都長大之後,我一定會跟你媽離婚”
爸爸無數次這麼說,並鉅細靡遺地描繪著離婚後的美好生活。
或許爸爸只是因為婚姻和家庭生活不美滿,
而需要幻想來逃避現實,和能了解與聽他訴苦的對象而已,其實對離婚並沒有實質計畫;
但還是孩子的我聽了很多年,
一直相信著總有一天他們會分開,打破長期要離不離、隨時一觸即發的不穩定平衡。
我以為只要爸媽離婚,就不會再有爭吵,生活就能達到穩定平衡,
因此盼望著新階段的到來,期待著即使是單親卻有著穩定感與安全感的生活環境,
雖然一開始會需要適應。
從國中開始,我就做好父母隨時離異的心理準備,
像爸爸一樣,築建著對新生活的幻想。
然而等了到天荒地老,直到我和弟弟都上大學、畢業、工作,
還是一點也沒有離婚的跡象,
才發現一直都被爸爸一時抒發的情緒化發言“騙”了。
或許他已經忘記了自己說過什麼,也沒想過他向孩子傾訴會對孩子產生什麼影響力,
只是我自己像笨蛋一樣相信著他曾經描繪過的未來而已。
==================================
有些人受了委屈,又沒有傾訴對象,會抱著家裡的寵物或娃娃哭訴。
自有記憶起,我的角色就像是提供父母情緒慰藉的寵物或娃娃;
就像我自有記憶起(#1Xq70Udk)就偶爾會產生沉在海底的水壓感、咽喉中有灌水感(#1QZEL
Ths)一樣,
儘管我並沒有真的溺水。
雖然很常聽別人抱怨,我自己卻很少向人傾訴心事,
因應負面情緒的慣性方式也是壓抑、轉移注意力。
如果有不得不宣洩的能量(例如有想罵的人),就寫日記發泄,或文章整理思緒,
就像鄧不利多的聚思盆一樣,把煩惱都轉載到筆記本上,等有精力時再去觀看。
心理師說,我就像是父母的聚(垃)思(圾)盆(筒),是承載著家庭負面能量的水缸,
就像我揹負著家族的“詛咒”(家族性創傷intergenerational trauma)一樣尋求治療一樣

聚思盆的好處就是隨時可以使用,並且永遠不會有滿溢出來。
然而,孩子並不能當聚思盆。
對小時候的我來說,大人越是“吐苦水”,我所裝載的水量就越多,
直到水量達到我的咽喉的高度。
溺水感的謎底終於解開了。
自從受此啟發,溺水感出現的頻率與強度大幅下降;
直到最近出現,是感受到來自父母的壓力。
因為知道溺水感的意義,所以能迅速面對與處理,不再像以前一樣感到困惑與迷茫了。
P.S. 托爸爸的福(除了離婚的事以外還被他“騙”太多次),
除了白紙黑字具法律效應的契約以外,
所有口頭上的計畫、天花亂墜的山盟海誓,我都能笑笑地聽聽就好,
不會像小時候那樣天真的抱有希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