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聊] 記事

作者: hesione (我離開我自己)   2022-03-23 05:46:25
最近一直在思考關於財務方面的事情
算是在家務的困擾解決
而且穩定進行後的下一個挑戰
(或許是我對家居品質有一定要求
如果沒有達到/掌握的話
自己本身會非常難以接受
雖然目前的常態並不是滿分
但心裡很清楚有什麼需要做/怎麼做
而且知道想要的話可以輕易達成
這樣出於自主的選擇的話
就一點也不是問題)
看了一下所謂恐懼症
或者更貼切的說法:
對於特定事物超過合理範圍的恐懼/迴避/焦慮緊張感
(平常不太流汗
只要旁人提及這個話題就一直爆汗
應該算超出合理範圍的反應 X'DDD)
處理的方式多半不出
減敏和行為認知
也有看到提到森田療法
所謂的順其自然 為所"當"為
覺得似乎有點類似mindfulness:
接受情緒 不要否定壓抑但也不要過分著重
再加上以行為帶動實際改變
(比方目標是出門買竹子
只要買到的話就是好
心情是好是壞都無妨 只是自然現象/狀態)
由於會很焦慮想逃避
所以減敏在這個階段有點困難
不過正在慢慢面對接受自己在這方面就是會有那樣的情緒感受
恐懼源自於 不擅長加上認為這些事事關重大
(回頭想想承諾責任恐懼這點有點奇妙
我是非常重視承諾責任的人
說到絕對百分之兩百盡力做到
如果做不到就真的是能力有極限加上事前完全沒有意識到
否則只要有一點猶豫就會先講清楚
但還是很排斥承諾跟承擔責任 唔)
忽然想到擅長財務投資的朋友曾說
"把金錢看成單純的數字才能客觀"
d雖然沒有直接這麼講
但"數字不會騙人"
基本概念大概也相去不遠
(不然金融風暴時損失好幾千萬應該會心臟病發作吧)
想想他們都是同樣錯誤的以為對數字有興趣於是去唸了數學
也是蠻有趣的巧合
這句話對我 其實應該是很受用的解套
處理財務之所以有那麼大的壓力恐懼
是因為是以金錢的角度看待
或許需要試試調整成以數字的角度出發/轉念。
...
能夠讓你改變的人
才是能成為你真正的伴侶的人
無論是以怎樣的方式/手段達成
(請理解我的意思絕對不是反過來想改變對方
也不是這樣對方就一定會變成你的伴侶
"能"成為 跟 "會"成為
是非常不同的兩件事)
當然這並非雙向
也就是對方能讓你改變
不等於你能讓對方改變
如果這樣也就是對對方來說
你並沒有成為他真正的伴侶的能力。
這點我花了很長的時間才慢慢體悟。
...
在某個大型貓咪社群潛水+參與一陣子後的感想...
就是
嗯連養個貓都可以drama。
以前在其他社群剛好有看過這位群主的一些表現
果然怎樣的人就會有怎樣的風氣。
嘴人退版發長文是在鬧
自己寫一篇洋洋灑灑全著重在幾年前的過節就不是在鬧?
最好笑是人家主要在抱怨身為版主封鎖他
變成版主發文他都看不到無法回應/澄清/表態
這不是事實嗎?
這樣還要把好幾年前根本不相關的事拿出來哭訴?
更別提總在社群裡說跟自己信仰不同的人(信仰跟事實有差別)不受教
這就是為什麼我總是對
由於和s的問題導致無法長久穩定參與當初認識的興趣社群
感到極為惋惜
他是關鍵人物
要參與就時時刻刻都必須面對他的存在
那是少數讓我覺得參與起來非常自然開心的團體
或許因為關鍵人物就是會對參與族群的風氣和組成有很大影響
所以大家都非常鑽研/涉獵廣泛深入
後來才知道多數人都是advanced degree
phd也不少
(這邊advanced degree的比例大概10% phd 2%)
學術訓練某個程度上代表接近的準則/價值觀
理性/證據/思辨的標準
多數人都清楚事實/個人觀點的差異界線
也決定遇到不同意見觀點爭端時
主事者成員間如何互動處理應對
尊重每個人表達不同觀點意見的自由
各自不相同但自身有一致的原則和標準
沒有一堆情緒感覺主導的事件
如果群組很小每個人都是關係很好的朋友當然例外
但一般的群組有很多人有不熟的人有只是路過參觀的
為什麼會覺得用這種方式ok?
在關係緊密的小團體裡可以跟親近的朋友抱怨發洩情緒方面的不滿
你會在校友幾百個人的餐會上拿麥克風哭鬧嗎
作者: KYORAN (Gabriel)   2022-03-24 23:15:00
中段括弧讓我想到Imposter Syndrome我也是盡可能言出必行的人 但還是會幫對方捅失敗的預防針然後我也會很抗拒承擔風險跟責任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