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陰天] 知足

作者: voirvoila (a dead puer)   2020-12-09 22:22:23
: 推 littlewren: “你明明這麼不幸,憑什麼感到快樂?” 就算這句話合 12/09 11:34
: → littlewren: 理,但明顯不合情,所以一般不會有人這麼想。 12/09 11:34
: 推 anan1564: 快樂不需要資格,因此悲傷也不需要資格 可能是這個意思? 12/09 12:35
: 的確快樂跟悲傷不應該需要資格
: 謝謝大家點出我想法的荒謬之處
: 這樣也讓我難過的時候罪惡感不那麼重了...
: ※ 編輯: benbaobao (49.216.222.7 臺灣), 12/09/2020 13:03:51
: 推 littlewren: 其實我是在網路上看來的XD 12/09 13:55
: → littlewren: https://i.imgur.com/W0eCY9Y.jpg 12/09 13:55
原文及部分推文恕刪
不知道為什麼,我想試著反對看看快樂和悲傷都不需要資格的這個觀點。
或者應該說,我想要藉由試著反對這句話,來看在這個類比中到底發生了什麼。
正因為這句話看起來是如此合理,所以才需要更詳細地檢視它。
「明明我不夠幸福,所以我不該感到快樂」
「明明還有別人比我更慘,所以我不該感到悲傷」
我認為,這兩者所對應到的心態分別是
覺得「自己擁有的足夠多」(雖然從外在觀點來說不夠多)和
覺得「自己擁有的不夠多」(雖然從外在觀點來說已經夠多),
而一個人覺得另一個人(或自己)不該因此感到快樂/悲傷,
則是說話者覺得認知者的認知有所偏誤,因而嘗試更正。
在快樂的例子中,覺得自己擁有足夠多的人基本上溫飽不會有太大問題,
因而就算從外在觀點來看再怎麼不夠多也至少有一定程度(馬斯洛的需求理論),
代表外在觀點的批評不完全正確,
所以其實某種程度上快樂的人是有快樂的資格沒錯。
反之,對一個衣食無虞卻覺得自己擁有不夠多的人來說,
由於確實有許多連溫飽都有問題的人存在,
而自己也確實擁有足夠多,外在觀點的批評合理,
因此或許就會認為自己沒有悲傷的資格。
所以,快樂與悲傷的資格論或許在某種程度上是合理的吧。
作者: hesione (我離開我自己)   2020-12-10 00:29:00
這邊只有談“程度”的認知差異(認知會有落差本來就很正常啊...) 真正有問題的在連結(需要論證)的是"資格"跟“有多少”的關係都沒有提到。資格的定義是什麼?什麼算多什麼算少,多就有資格少就沒有是誰賦予的合理性? (我就認為感受是個人的權力,就算個人跟別人同樣都認為很少,難道他要很高興,你跑去跟他說不,因為你也覺得你很少所以你沒資格高興,不覺得這極其荒謬?)
作者: littlewren (wren)   2020-12-10 07:50:00
後來又想了一下,你想説的是不是:不管別人覺得一個快樂的人多慘,但既然他快樂,所以實際上並不會有多慘,所以有資格快樂?另一方面,一個衣食無憂的憂鬱人實際上也真的夠幸運了,所以沒資格憂鬱?你不覺得這樣很雙標嗎,而且還對憂鬱症有什麼迷思。
作者: Lanternfishs (解り合えたふりしたって)   2020-12-10 20:32:00
覺得快樂和悲傷就是生理反應 就像你不會說我很少勞動就沒有心跳加速的資格一樣..別人說你沒有悲傷的資格 就是別人看到你這樣覺得你不要造成我困擾的意思 也許自己會這樣想的人 也很怕造成別人的困擾吧而且悲傷常常不是來自擁有的不夠(尤其你指物質)而是萬物生命都會改變和逝去的無常本質和徒然 以及本身存在的不可能完美我覺得有趣的是 沒資格表示覺得那人某方面低下到不該做某件事 這麼講的人 悲傷對他反而像是件奢侈的事了 也許是覺得悲傷意味可以不負某些責任、享有某些特權 不然中性的情緒怎麼會有資格一說呢..(是說意味 不是說這樣想的人想藉此不負責啊..因為我也會這樣想XD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