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天] 就只因為我二十一歲了

作者: UntermRad (黃色檸檬樹)   2017-10-09 00:57:43
所以所有人都對我開大絕,叫我要是受不了家人就自己搬出去住。
就因為我父母幫我負擔食宿和學費,
我在他們面前就不能主張被尊重的權利嗎?
覺得自己好卑微,從之前的被甩耳光、在我房間用力砸碎玻璃杯,
因為打了113專線而被責備,一直到現在的情緒暴力,
我無法為自己主張權利的唯一理由就真的只是食宿和學費而已。
該死的錢。
大家都講得那麼容易,叫我去找份打工自力更生。
完全不管我現在是個有24學分、藥越吃越重,
狀況最糟時即使餓到受不了也還是沒辦法強迫自己從床上起身,
去廚房隨便拿點東西吃的大四生。
唉,還得處理研究所推甄。
我好討厭我的家人,我每天都把自己關在房裡一整天,
完全不想看見他們或聽見他們。
生活裡連個真正的情感支柱都沒有。
導師是個古道熱腸但永遠搞不清楚狀況也完全不瞭解憂鬱症的人。
個管師對我很好,但她很忙,我們一個月見一次面,我總不可能一直打擾她。
兩個心理治療師......雖然我理解心理治療師只是一份工作,
是人不是神,並沒有義務對個案付出真實誠懇的情感,
但面對兩個直言就算我自殺他們也完全不會難過的人,
我實在沒辦法給出信任,甚至不想去找他們。
如果都可以當著我的面講出這種讓我覺得自己很沒價值的話了,
我要怎麼說服自己,他們是認真地在幫助我呢?
更糟糕的是,自從知道心理治療師根本不在乎我死活後,
我開始懷疑,也許我在校內心輔中心所接觸到的輔導人員,
包括我的個管師,他們給出的安撫與關懷是否也都是假的呢?
也許我接觸的助人工作者中,從來就沒有哪個人真正在乎過我吧?
現在最讓我信任的人只剩下負責開處方的精神科醫師。
他很溫和友善,會陪我聊幾句閒話。
我喜歡逗他笑,例如告訴他我偷偷幫心理治療師取的綽號。
但他終究只是個負責開藥的精神科醫師,我不能向他傾倒所有煩惱。
我真的不想死呀,但我現在什麼都沒有,情況總從最糟糕變成原來還能更糟糕。
世界之大,無處可逃。
放學後不想回家,每天早上醒來又不想去學校。
我二十一歲了,所有事情我都得為自己負責了,
沒有人有義務對我好,沒有人有義務幫助我,甚至家裡也可以選擇不養我。
我也不是沒有過三千寵愛在一身的幸福時光,
意識到這件事反而讓我更難過,我曾經擁有過那麼多理所當然的愛。
我並沒有變成一個比當時更糟糕的人,
相反地,我是個比當時更努力、更堅強的人,
但所有東西,無論是我想像過的、我沒想像過的,
卻還是像沙子一樣從指間溜走。
沒辦法繼續負擔其中一位治療師的費用了,
(兩個治療師負責不同議題,沒有相關)
問題是,我們好不容易才找到問題的源頭,
還沒著手處理,一切就走到盡頭了。
我可以回頭尋求心輔中心的資源,
但是我不希望第一任心理師的結案事件再度重演,
我真的無法承受。
下一個要從我身邊消失的又會是誰?又會是什麼?
為什麼消失的不能是我?
作者: Astragali (Soldier A)   2017-10-09 01:27:00
治療師說"就算個案自殺他也完全不會難過" 感覺應該是想避免有個案(不一定是原po)情緒勒索的情形吧如果是這樣的話和認真幫助個案不一定有互斥啊我的說法和妳的好像不太一樣 和自殺風險高不高沒有關係就只是劃清界線(=沒感覺)而已啊
作者: lemonish98 (草萱)   2017-10-09 03:11:00
算是懇求了,妳要是消失我真的會恨難過。
作者: Astragali (Soldier A)   2017-10-09 03:13:00
所謂界線 如果會因為個案自殺風險高或低而改變 就還是
作者: lemonish98 (草萱)   2017-10-09 03:13:00
抱歉,這種話有點太自以為是又給人壓力了,換個說法,祝妳日後一切安好
作者: hesione (我離開我自己)   2017-10-09 03:20:00
我覺得很多人無法意識到自己把自己的價值(或是原則) 放在對他人造成影響/控制之上。也傾向去尋求那樣的人際互動。(不被影響控制的人無法帶給他們需要的感覺)雖然不是情緒勒索,不過我覺得跟情緒勒索來自類似的根源(就像因為跟人意見不合就公開展現自傷自毀傾向也是類似例子)。諮商師那樣說或許另一個可能(只是猜測,不一定真的是)是察覺到個案界線上的問題所採取的方式,因為這套機制遇上不受影響的人便完全無效。所謂什麼更重要得是看站在什麼位子吧。所有健康的理論都會說安全感的重點是自己。釐清行為動機的真正目的在於自覺和認知,而不是在於"釐清行為背後真正目的,然後別人來提供給我我要的東西"如果是釐清的時候採取一個視角,後續的處理卻採取另一個視角,我覺得有選擇性解讀的嫌疑
作者: pmove (金疾檸檬)   2017-10-09 09:44:00
大四修24學分,算多的
作者: kobe880083 (阿呆楓)   2017-10-09 12:16:00
看來他們的確很沒同理心,我也遭遇過和你近乎一模一樣的情況,我能夠理解你的痛苦和無助,希望你能夠堅強下去,未來一定會更好的!我當時也是忍過那段時期,現在的我過得很幸福、很快樂!
作者: UntermRad (黃色檸檬樹)   2017-10-09 13:08:00
回應hesione,這句話不是我自己講的,是某任治療師講
作者: hesione (我離開我自己)   2017-10-09 13:49:00
所以我不是開宗明義就說了是看什麼立場角度了嘛,這意思已經很明白了。引用也是有動機的。在我看來這兩個獨立事件反映的模式蠻類似的。只能說所有一切最終還是需要回歸到的諮商者本身的自覺和認知上,迴避關鍵的話是沒辦法的。
作者: Rainbowdays (Silvia)   2017-10-09 17:21:00
關於經濟獨立這種建議我10年前也聽過,但我認為翅膀沒養硬前做這種事簡直更加速自我毀滅,講句難聽的,能夠這麼輕易自立的話,有需要聽他們說這句話嗎?可能也是因為這樣,所以讓我現在越來越傾向普通的諮商師只是讓自己倒情緒垃圾,不奢望他們讓我的人生產生質變了。所以 現在家人乍看對我不差但心情不好又把我罵的不成人型的時候,我覺得在怎樣我都可以自動無視,快速恢復的點大概是,我再也不期待他們用我需要的方式愛我,只專心與把表面功夫做好,把能拿的資源拿滿,快快考試考上就拍拍屁股走人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