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端午過後,就進入了節日的乾旱期,這樣的乾渴是在出社會後才體認到的,六月後面
接續的不再是暑假、不是下個學年,而是頂著酷熱撐過每場上班的車陣,再加班錯過晚間
車潮後,心無波瀾地走;要挺過七、八、九月的荒原走到十月,復有點滴國定假日解解饞
。
不擅長儀式感的我,其實很喜歡過節,與其說喜歡節日,實際上是喜歡無須費神就能沾染
的熱鬧氣氛,喜歡夜市、喜歡跨年,喜歡燈光閃爍的人行道上重複播放的聖誕歌;像拿著
一張快樂與否的試紙,在這樣的時節,總能輕易驗出快樂。
這些快樂不需要我絞盡腦汁、多費唇舌,在與自身全然無關的歡欣和熱絡裡,即便作為一
畝情緒稀薄的空地,對周遭產生的影響也僅有稀釋,而非突兀的空白。
可惜沒有人在慶祝年中。
一年的中點會不會比一年之初更值得慶祝呢?在我發現自己勤奮研整就可以產出三千字的
公文,並從中獲得成就感,卻無法靠努力寫出三十字的詩的時候,意識到自己終於變成活
在現實中的社會人士了,那麼穩定、那麼物質、那麼不再空想車陣中的紅燈究竟是攔阻還
是休止;而為了養活自己、背下房子、甚至生兒育女工作的未來三十幾年,則再沒有所謂
休止。
我亦步亦趨就能抵達喧鬧暢笑的年底、並不比抵達隔年年中困難,也沒有誰比較容易;只
是一年的中間像操場只跑半圈,半途對多數人來說,沒有意義。
提起工作,手上的案子在我們這裡大多只會有兩種結果:結案或移送地檢,於我們這就是
句點了,但對當事人和司法流程而言才走到第一個階段而已,後面還接續著起訴、審理、
量刑執行。
第一階段種種細節的意義是什麼呢,埋頭順裡過的資料、跟過的步伐、求證過程中對象或
猶疑或懇切的目光,我都參與到了,學習一起正視,釐清,面對慌不則言的抗辯,學習如
何應對得平穩堅定。
這樣行經半途迎來的結局,最終如果沒有善果,該接一句「而廢」嗎。
自從開始生活在現實中,那些因為過度現實而來、使我接觸到的眼神和話語,依舊困擾著
我;無論是處心積慮、便宜行事或順水推舟犯事的人,都輕易地流露與你我相同平凡的那
面;而案件最終因為事證不足或其他因素無法移送時,如果過度與那些託付滿心期望的檢
舉人共感,更使開口告知變得為難。很少和別人閒聊這種為難,這種為難像滾水上始終烘
不熟的水煮蛋,顯得太嫩太軟。
或許就快了,等我不再總是因為他人的處境、情緒,感到困擾或費心,或許也不會再迷戀
節慶。
-
2022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