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 憶那些逝去的……

作者: Kuren (酷人)   2017-05-08 23:59:37
  終於再次握筆了。
  
  已經隔了許久,沒有動筆的力氣,連握著也辦不到,對於只剩下文字的人,如同死亡
。無意識的書寫,恍惚地搖動筆桿,發生了什麼,不記得了,以記憶的形式儲存,可有可
無終將被遺忘。
  
  一位作家自殺了,最初沒有太多想法,連同情都不存在。我厭惡同情,那是居高臨下
的姿態,單方面的施捨,不去理解,僅僅是同情。我試圖忘卻,拋下任何多餘的情緒,寧
可做個冷漠的人,好過虛偽的一切。我騎著車,以為自己逃離了,萬千風聲流言卻在耳邊
低旋,我放棄掙扎,準備好承擔她所感受的。那些從未消失,而是在心底慢慢沉澱,終究
是要漲滿的。
  
  過多的喧囂與紛擾,埋掩了死者的話語。不如沉默,只是一個毫無關係的人,偶然一
瞥知道她的名,無意義的死亡。我採取被動的姿態,一言不發站在劇院外側,應是如此的
。一人、十人、千人、萬人……貪婪咬嚙靈魂的血肉,於同情之潮淹沒,溺斃。消退,殘
殘留的是崎嶇、猙獰的黑岩。死者沒有聲音,沉默的死去。死去的沉默,在浩瀚無垠的海
洋響起了小小波紋。
  
  失去記憶,喪失人格,肉體的毀滅,一個人怎樣才算死亡?是遺忘自己,還是被他人
遺忘?前日與朋友聊到《我想念我自己》這本小說,女主角Alice是一位五十多歲的哈佛
教授,正處於事業的高峰,有天竟然在待了二十五年的地方迷路,一檢查發現是早發性阿
茲海默症。從那天起,她的記憶慢慢消逝,原本簡單的動作要費好一番功夫才能完成,她
的丈夫與兒女對她改觀,她漸漸不再是她。
  
  小說終究是虛構的,即使是真人真事,也無從掩蓋這一事實。當我們在讀小說時,卻
不曾懷疑其真實性,因而能全心投入文本世界。它直擊我們的內心,不拖泥帶水,不晦澀
支離,感受到的是純然的感情。而真實的虛假真實,跳脫出書中的世界,真實與虛構的結
合,混在一塊,嗅到的是自身的愁緒。無名狀的悲哀蠢蠢欲動,於十二面向襲來無數投影
,疊加相融,已辨不出最初的影子。
  
  光與影一體而生,炫目的光使人躲入黑暗,只需轉個身,稍稍踮起腳,抬起頭,便溶
入永恆的黑暗。外頭的世界充滿惡意,無法抹去的痛苦印痕,怎麼和平共處?失去光的庇
護,光鮮華麗的外表不過如一紙剪影。死亡離我們太遙遠,以致於從來沒有好好思量死亡
是怎麼回事,無人能預測自己的死亡,但我們從不煩憂死亡到來的瞬間,逐漸麻痺。毫無
感覺地踩死一隻螞蟻,俐落直接沒有痛苦,全然不知,繼續行走的路。
  生命的終結,死亡的降生。如何宣告,如何宣告?
  
    嗅到血腥味的狂熱者,爭先恐後向死者朝拜。推倒厚重的正義之門,一圈圈
  圍繞著死者,獰笑的面具,嚷著無名的話語舞動。在眾人擁簇下,神情肅穆的祭
  司俯視著死者,盛宴即將開始……
    
    祭司舉起死者,大剌剌展示其赤裸的身軀,朝聖者歡愉舞蹈,見證神秘誕生
  的瞬間。剖開胸膛,挖起仍然溫熱的心臟。依舊痛楚,迸裂出黑色火花,撕裂的
  下體燃燒著,烙印上抹不去的罪痕。
  人類誕生於性愛,終結於死亡,亙古不變。激情,塵落,一生了結。可世界是不講理
的,多少人們因死亡而誕生,多少人們於性愛終結,沒有人察覺,或裝作不在意。我們太
過相似而分不出面孔,往往一個人在死後才真正認識他,唯有在徹底死亡後,眾人才會記
得名字;因此,只要在生命的最後一刻沒有後悔,微笑死去就行了吧。
  
  小說家死了,但小說人物永遠不死,她們的故事由所有知道的人不斷延續下去,一棒
接一棒,植於心中等待萌芽,在最好的時刻遍地開花。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