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 野店

作者: Asanoizumi (夢裡不知身是客)   2015-05-26 21:49:20
  沒有人確切的知道,是誰傳下的這間野店……
  沒有人,甚至是老一輩的人,在被問到這個問題時,也只是瞇了瞇眼,側著頭,
裝模作樣地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鏡,再慢慢地說道:「好像是前朝的故物吧!曾經聽說
它上一任的主人……」
  唯一可以確定的是,沒有人可以確實道來它的真實年歲究竟幾何。
  現在主持這間旅店的是一對年約五十的中年夫婦。
  有人說,他們生了一兒一女,但是大的那個自從成年出門後,就失去了音訊。現
在跟在他們身邊的只有一個才十三、四歲的女兒,總是甩著兩條辮子,眨巴著靈動的
大眼睛,就愛成天跟在客人的身後,探問著他們路上的所見所聞。天真活潑、看來聰
明伶俐的她,讓人打從心眼裡喜愛,巴不得拿出自己所有的東西來滿足她,更別說只
是滿足她的無關痛癢的小問題了。
  那日我進入這家旅店,已經是近黃昏的時候。雖然這一路走來,也不只僅僅見到
這間旅店,但在看到這間店的同時,無端生出一種「就它了吧。」的感覺,也不管興
許走遠一些會有更好的、或者收費更合宜的;只覺得好像有一種莫名的力量在召喚著
我走進去、坐下來喝上一壺茶,開始話家常,似乎成了件很理所當然的事。
  入夜後,陸陸續續有之前進住的客人三五成群地回到這裡,也有人同我一般,此
時才進來投宿,在櫃檯和老闆討價還價著一晚和一天一夜的費用。我一個人坐在角落
的一桌,喝著自己隨身攜帶的酒,開始觀察周遭的人群。住進這裡的人,似乎清一色
都是看起來旅行了很久,或者該說是流浪了很久的人,像我這樣看起來純粹出遊的人
倒是不多。我注意到了有一桌的客人,同我一般也是隻身一人,這是我首先注意到他
的原因,但是最引人注目的是他的穿著。四周還有很多人和我一樣,不斷地對他行著
注目禮,我想多半都是因為他的服裝吧,雖然明知自己身在中國少數民族最多的地方
,但我還是忍不住懷疑起他的身份是不是如我所想一般,是個滿人後裔,那個前朝統
治者的傳人。
  我看到幾個人走向那一桌,手上拿著數碟小菜和幾壺酒上前與他攀談,而周遭數
桌的客人也不時有人用感興趣的眼神時不時地打量著,顯然地大家都對這個情景感到
好奇,只差主動開啟交談的積極。
  那人對於這群人的主動搭訕似乎感到微訝,但是很快地便開始與他們熟絡了起來
,許是相談甚歡,他也主動會向那群人探問他們的來向和去處。從他們口音濃重的對
話中,我大略知道了原來那人真是個滿人,也許該說是女真族人,這才是他們真正的
族名。他說他來自東北,來這裡是為了找一個人,什麼人他也沒講明,但我確實留意
到他時常將目光飄向門口,每每又有人走進來時,總會得到他特別的關注,但隨即又
失去了興趣地移開目光,繼續與那群人閒聊。我也看到店家主人的小女兒在此時湊上
前去,在一旁安靜地聽著,不時從那小小的菱口中逸出銀鈴般的笑聲;間或插上一兩
個問題,當作是回應叔叔伯伯們的話題。
  天色漸晚後,下樓用餐的客人有愈來愈多的趨勢。我也在此時驚訝的發現在這間
小小的旅店中,居然投宿了這麼多的人;這與它老舊的店面給人的感覺似乎有那麼一
點不搭調,但我並沒有深究的念頭,只覺得也許是大家剛巧都選了這時機來到這裡,
並沒有多想。
  隔天清晨我起身較晚,下到樓下時人已少了許多;有的是一大早便買單退房了;
有的是與其他人一同出門去了;有的則是四處去晃晃。總而言之,樓下三三兩兩的人
散坐在各桌,感覺便與昨晚的熱鬧成了很大的對比。我又是挑了一張角落的桌子坐下
,點了一壺共和數盤清粥小菜慢慢地進食。
  我看到那人也在此時才慢慢地從階梯上走上來,看了看四周,讓我訝異的是他徑
直地朝我的方向走來,並且在我的對面坐了下來。
  似乎是該找些話來說的時候了,我思忖著。
  但還不及我開口他便這麼說了。
  「你一定在好奇為何我要和你同坐一桌吧?」
  『是的,為什麼呢?』於是我這樣地,也只能這樣地反問他。
  「你看起來不像這裡大部份投宿的人,我想多了解你一些。」
  昨晚聽他們在聊天時,我沒留意到原來他講話會有微微的口音,一點點的東北腔
,也許是混雜在濃厚的各地腔調對話時反而聽不出來,這會兒反倒顯得清晰了,但無
礙我們的交談。我問出了我昨晚心中的疑惑:想知道他是來找誰的、以及他來這裡多
久了,怎麼顯然是還沒找到的樣子。
  「我來了有一個星期多了,但是還沒等到我要找的人。」
  「我想,我是來找一個答案的。」
  他說他曾經遇到一個年輕人,二十出頭的年紀,也是和他一樣,在找一個答案。
  「我遇到他是半年前,那時他看起來像是走遍了中國。在他身上我看到了歷史,
他好像是走過了中國五千年的歷史,就是為了在時間的洪流中,找尋他要的答案。」
  他笑了笑,又說道,「我是想來看看他到底找到了他要的答案了沒的。」
  原來那個年輕人就是這家旅店老闆夫婦離家已久的大兒子,他到底在尋找什麼?
  「是誰傳下這詩人的行業……」他說他曾經聽那個人這樣吟道。
  我們後來就沒再談到這個話題了,東拉西扯的聊著我曾去過的地方。
  「你不覺得這裡可以聽到很多人的故事嗎?他們來自何處?又將去到何處?每個
人的經驗都是獨一無二的,讓人覺得很是新奇,所以我在這裡待了很久都不會覺得無
聊或者是厭煩。」他笑笑地解釋他在這裡是如何打發時間的。
  傍晚,我走到了店門外 剛巧碰上店家在外頭掃著地,我便與他聊了一會。他說
他的大兒子離家已經有五年了,這五年來也不是沒有消息,只不過是來自中國大陸各
地,讓人無法與他聯繫,所以才有人說他音訊全無。他的語氣讓我覺得他對兒子離家
在外一直都沒回家的事不以為意,我不禁感到疑惑。
  是什麼原因讓大家這樣地放任他一人在外多年而不加聞問呢?但我那時只有想在
心中而沒有問出口。
  黃昏時分,我看到老闆娘拿著一盞燈走到了門外,在夕陽的餘暉中,將那盞燈掛
在屋簷下。突然間,我發現在這條人來人往的路上,似乎就只剩下了這一間店,在向
晚的時分向路上的行人致意;一時間,昨天傍晚那種莫名的感覺突然又湧上心頭,原
來,那種感覺……叫回家啊!
  我走出這間旅店的同時,與另一個似乎要進來投宿的客人擦身而過,我不經意的
回頭,正好與那人的目光相接,看到他的嘴角微微上揚,與他一身襤褸的裝扮形成了
強烈的對比。西天夕陽一抹殘照、屋簷下掛著的那盞風燈,與他走進去的背影,我頓
時感到眼眶微微發熱,瞬間,即成永恆。耳邊彷彿聽到一聲許久沒聽到的「歡迎回家
。」;好像看到店家的小女兒從房裡跑出,跳到那人身上大叫了一聲「哥,你總算回
來啦!」我看到那人卸下身上沉重的包袱,是一個久遊在外的異鄉遊子回到了家,眼
前這個景象,好久好久,一直在我的腦海中揮散不去……
   讀鄭愁予《野店》有感
   是誰傳下這詩人的行業
   黃昏裏掛起一盞燈
   啊,來了
   有命運垂在頸間的駱駝
   有寂寞含在眼裹的旅客
   是誰掛起的這盞燈啊
   曠野上,一個矇矓的家
   微笑著……
   有松火低歌的地方啊
   有燒酒羊肉的地方啊
   有人交換著流浪的方向…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