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 該有一門學問叫比較圖書分類學

作者: nameofroses (玫瑰的名字)   2013-11-23 02:51:20
   1920年,哲学家卡西尔(Ernst Cassirer)刚刚出任汉堡新大学
 (New University)哲学系主任,正在写作他开创性的《符号形式哲
 学》第一卷。有一天,他要求去访问著名的瓦尔堡图书馆;该馆建于
 三十年前,创始人为阿比·瓦尔堡(Aby Warburg)。根据瓦尔堡对宇
 宙的看法,哲学书放在占星术,巫术以及民俗学书籍的旁边;艺术概
 要与文学及宗教书籍紧密相邻,语言教科书与神学,诗歌,美术书籍
 挨在一起。卡西尔由助理馆长萨克斯尔(Fritz Saxl)领着穿过这个
 独特的书库,巡视结束后对主人说:“我永远也不再来了。如果再到
 这个迷宫来,我肯定会找不着方向的。”
 
             ──阿尔贝托·曼古埃尔,《夜晚的书斋》
  我那少得可憐的幾本藏書,從來沒有按類別整理過。在某一些感受到
「書又多了起來」的瞬間,我曾動念想要為每本書貼上標籤,參照圖書館
的分類方式,讓每本書各安其位。這想法總是只有一瞬間,在被那浩繁工
程的預想情景勸退之前,我就先開始懷疑起圖書分類法的有效性,從而斷
了整理書籍的念想。杜威十進制圖書分類法、中國圖書分類法或美國國會
圖書館圖書分類法,對我來說,究竟有什麼意義呢?一本書應該依照現代
人擘劃知識地圖的方式來排列;還是應當依照它們意義的大小、對我啟發
的深淺、高矮厚薄的外貌、乃至我對其氣味的喜愛程度,來排列它們?
  訴說其實意味著更大的隱藏。一張分類表,隱藏的是所有其他分類法
的可能。
  據說本雅明是不整理書的。本雅明,一個人類史上了不起的閱讀者,
其藏書之豐厚,和他寒磣的經濟狀況簡直無法類比。據唐諾說,他的很多
珍奇善本還是在拍賣會上跟有錢人比舉手搶下來的,卻從不整理,「任憑
它們堆疊散落,像野放的牛羊」。是的,野放的牛羊,這個比喻真不錯。
本雅明以為,惟其對書不整理,才真正是對書的尊重,才能把書從既定的
知識市場中解放出來,讓書成為書,而不只是某類知識的載體。如此一來
書便能自由;便能豐厚、渾圓且完整。就算不搬演馬克思的術語,我們也
能聯想起《小王子》式的話語:在被馴養以前,你只是一個檢索系統裡的
索書號。
  但怎麼說呢,這實在太像懶人的天花亂墜之辭了。於是我不得不想到
小說家羅伯特·穆齊爾(Robert Musil)記述過的一種截然相反的,對待
書的態度。在穆齊爾來不及完成的小說《沒有個性的人》裡,他描寫了一
個勤懇盡責的圖書館員,那位館員熟悉每一本書的書名和擺放位置。當人
問起他何以擁有這麼好的記憶力,他竟然說,那是因為他一本書也沒讀過
──「每一個出色的圖書館員的秘訣就是,凡是委託他管理的書,一本也
不要讀,只記住書的名稱和目錄。只要鑽進了書本,就會迷失方向,他就
永遠掌握不了圖書館的全貌了。」
  這其實是個有點感傷的真相。真相就是:當今書籍龐雜且唾手可得的
程度,讓人再無可能掌握所有書籍的內容。掌握現代知識系譜的最好方式,
因此只能是不讀書(只讀書名和目錄)。於是,被創造用來管理知識的圖
書分類方法,變成了我們要去勉力維繫的東西,即便要以失去知識作為代
價,亦在所不惜。這是一則多麼弔詭的寓言,猶如人類知識史的一個隱喻。
  如果說一種圖書分類方法,代表的是一種對知識範疇的想像、以及人
們對待知識的基本態度,那麼我們就知道:圖書館裡社會科學是5開頭,自
然科學是3開頭,哲學是1開頭,歷史是6或7,文學則是8開頭……的所有這
些號碼,都在教育我們自然科學不同於社會科學;文學和哲學的差異,則
被不經意地強調(那麼《物種原始》或《夢的解析》這種書該怎麼辦呢?
我開始替圖書館員感到頭痛。)至此,我不禁開始好奇:如果圖書分類法
意味著人們對知識的想像和態度,這世界上,除了我們現在使用那些分類
法之外,還曾經存在過什麼樣的分類方法?(傳說中被焚毀的亞歷山大圖
書館,又是怎樣分類書目的?)不知道有沒有這樣一門學問,或這樣一種
書:比較圖書分類學,讓我們看看這些分類法的背後,各自代表了什麼樣
的認知態度、知識企圖、乃至於文化結構,等等。總該有的,我想。如果
沒有,我要寫一本。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