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w: [心得] 為什麼華語流行音樂和世界脫節?

作者: OPPAISuki (OPPAISuki)   2018-05-18 23:28:04
※ [本文轉錄自 Golden-Award 看板 #1Q_l2YFe ]
作者: OPPAISuki (OPPAISuki) 看板: Golden-Award
標題: [心得] 為什麼華語流行音樂和世界脫節?
時間: Fri May 18 23:26:23 2018
在倫敦的台灣音樂製作人:為什麼華語流行音樂和世界脫節?
為什麼好像沒人在乎這件事?
2018/05/14楊威宇/讀者投書
我是楊威宇 JASS YANG ,在倫敦的台灣人,我的職業是音樂製作人。
不知不覺在倫敦,也快滿 2 年了。在來到這裡之前,我在亞洲的音樂產業一共工作了
8 年,其中 2 年在北京——或許稱不上「知名」,但應該也還算「資深」。來到歐洲
的藝文重鎮倫敦,不外乎是想親自看看在講中文以外的世界,大家是怎麼做音樂的。
而這一年多的時間,讓我重新認識了所謂的音樂產業。我不是大師、也不是王牌製作人,
但是這段時間除了我自己之外,還沒有找到其他和我一樣在歐洲現代音樂產業奮鬥的台灣
人。
如果你對於音樂產業有興趣,歡迎你繼續看下去:
「洗掉所有履歷」,才是真正檢視自我的開始
來到倫敦之後,除了開始研究音樂製作案的接案來源,然後開始適應全英語的錄音室環境
、適應歐洲音樂製作案的進行方式、適應和其他樂手溝通的方式另外還得適應倫敦這莫
名其妙的怪天氣。
最讓我挫折的是,原本在台灣一直讓我引以為傲的作品履歷,在這裡一點用都沒有:這裡
的人沒有一個聽說過我合作過的藝人、沒聽說過我製作過配樂的電視劇、更沒聽說過和我
工作過的錄音室和製作人。
對他們來說,我跟一個剛畢業的學生沒兩樣。
但對於一個藝術工作者來說,「洗白了履歷」之後,也是重新自我檢視藝術價值的開始:
為什麼在歐洲的音樂重鎮倫敦,鮮少、甚至沒有人聽過華語歌手?剛開始我認為那是純粹
的語言隔閡,華語流行音樂幾十年來都著重在「演唱者」和「歌詞」,「主唱英雄」的既
定印象,也伴隨著華流幾十年來的發展——華語音樂的聽眾,大部分早已習慣把所有的聽
覺都關注在(華語的)演唱者身上。
不過後來我換了角度想,如果真的把中文歌都換成英文歌詞,英語聽眾真的就會喜歡嗎?
日本有 X Japan 、 OOR 、 Steve Aoki...等風靡國際的團體和超級DJ、
製作人,韓國近年也有數不完的發光韓星,印度則有 KSHMR 等等當然遠遠不只這些。
但是你可曾有聽說過「風靡英語世界的華人音樂人」?你可曾在世界級的音樂祭,看到過
來自「兩岸三地」的藝人?——如果你說:「五月天、周杰倫都有辦過『國際演唱會』啊
!」那我想你可能沒有真正參加過他們的海外巡迴。
而同時間,所謂「華人」明明是全世界上最大的種族,中文更是世界上最多人的母語。那
到底為什麼,我們會與世界其他地方的音樂產業,顯得如此脫節?又是為什麼,好像從來
沒有人在乎過這件事?
經過了好幾個和這裡的音樂人把酒言歡、搖搖欲墜的夜晚,又啃了幾本大家推薦的音樂產
業聖經,我想我理出了一些脈絡:
「當音樂人讓唱片公司決定作品的樣子,藝術價值就到此為止了」
長期以來在台灣,如果一個音樂人想要經營自己的作品,用自己的作品累積聽眾,那麼勢
必得要透過唱片公司取得必要的資源——例如數位平台上架、實體發行、電台宣傳、校園
活動等等。
但幾乎所有「讓作品觸及聽眾」的方式,都由唱片公司把持,畢竟不像現在流行的網路短
片,音樂作品相對不容易創造噱頭和話題,在網路上快速吸引目光——尤其當你只是一個
初試啼聲的音樂人。但當你需要唱片公司的資源時,別人要不要給你資源、給你多少資源
,那就得看別人臉色了。
當音樂人讓唱片公司決定作品的樣子,那麼藝術價值通常也就到此為止了——接下來的就
是「流行產業」,而不是「藝術產業」了。
但是很可惜的,我們把「流行產業」與「音樂產業」混為一談,已經很多年了——你可知
道每一首大家「唾棄」的「芭樂唱跳華語流行歌」,背後其實都有無數天才大師貢獻了自
己的藝術能力,但最後卻是創造了一部藝術價值趨近於零,唱片公司認為會「紅」的作品

藝術產業和流行產業的本質是衝突的:藝術產業追求的是心理價值,而流行產業追求的是
普世流傳。藝術產業細水長流,而流行產業是一下午的大雨滂沱。
若「只講中文」,很難進入「全世界的音樂通路」
另外,如今歐美的音樂人都知道,你我可以很容易的在家裏、在電腦網路上就搞定所有的
發行——只要按幾個按鈕,就有服務能夠幫你「放上全世界的音樂通路」,甚至是南美洲
和阿拉伯世界的音樂串流平台。但在台灣的話對不起,如果你無法使用全英語的網路平台
,仍舊需要唱片公司替你搞定——因為台灣目前還沒有這樣的服務。
目前甚至還有各種平台,幫助你媒合製作音樂作品時需要的合作對象:不論是混音、母帶
後製,甚至是 LOGO 設計、動態影像..等等。另外還有各種各樣的社群媒體工具和教學,
告訴你怎麼建置一套適合你自己的系統,讓你可以找到那些可能會喜歡你的聽眾,並且加
深他們和你之間的認同感和親近感。
只要你夠有決心、夠有才華,不需要唱片公司,總有一天你也能夠累積到足夠數量的群眾
,支撐你一生的藝術創作——不論是心理層面還是現實生活所需要的收入。我已經親眼見
證了許多從無到有的音樂人,靠著自己的作品和少少的支持者,持續支撐著自己的藝術創
作。
但是很抱歉,許多這類線上服務,當你把語言切換成中文,就會告訴你「需要人工審核」
或是「目前未開放」。進而也導致這些十分方便的工具,幾乎從來不曾被「只講中文」的
音樂人注意過。
做音樂是創業——你要「進軍世界」嗎?
這就是最大的不同了:歐美流行音樂的「天王天后」,其實有很多是以獨立藝人的模式開
始,在長時間累積了一定的群眾基礎後,才踏入唱片公司的流行產業鍊,從Live House
的規模,提升到體育館的規模,這點也讓唱片公司和音樂人之間的協商籌碼平衡許多。
台灣近年也是如此,許多在地下社會、河岸留言或 The Wall 等 Live House 「出道」的
音樂人和團體,同樣可能因為累積了一定的人氣後,透過唱片公司發片
但重點是,由於不論是音樂人或唱片公司,對於「音樂」本身的市場想像,往往就只有台
灣本地市場、或者對岸的中國市場而已——自然不會尋求接觸不同語言、文化脈絡市場的
,藝術創作的更多可能性。也自然不會去想要如何有效地利用這個時代早已有的、垂手可
得的「國際化」工具:
如 CDBABY、MANYCHAT、DISTROKID、Music Gateway...等族繁不及備載的這些工具和平台
,在我來到倫敦的音樂產業之前,連聽都沒聽說過。
西方世界擁有一套不需要靠唱片公司,就能讓音樂人靠自己的作品生存下去的方式,但台
灣真的能靠自己作品活下去的創作者,除了少數的鳳毛麟角外總共有幾人?
「在台灣做音樂是就業,在倫敦做音樂是創業」,而我想說的是,台灣的藝術產業,需要
大家更勇於「創業」,並且嘗試把觸角延伸得更廣、更遠。
「國際化」或「中國化」,請選一個
另一個更大的問題,在我們的唱片公司對「產業」和「市場」的想像——所以我說,華語
音樂產業和世界脫節的原因,是其「目的」。
西洋流行音樂可說是建立在藝術產業上,將藝術產業的規模提昇;反觀台灣唱片公司則是
從一開始就在打造流行音樂。這沒有不對,因為韓國人也是如此,但是很可惜台灣的流行
產業規模,如今只是一場午後雷陣雨,但人家的是「洪荒之力」,舉全國之力集中在一兩
家公司,拼命想向海外開拓市場。
反觀台灣流行音樂產業之所以和世界脫節,是因為高手都去當齒輪了,每一位。而台灣卻
不擁有像歐美中日韓的龐大市場或野心——有的話也僅限於「對岸」。但對岸同樣也在加
速扶持自己的流行音樂產業,台灣流行音樂人在對岸市場的發展空間,相對來說只會越來
越少。
而當作品「以流行為目的」卻「流行不起來」,對不起恕我直言,那就是名副其實的垃圾
,只是一群高手一起做出來的垃圾。
藝術價值,才真正讓台灣有國際化的可能——因為我們沒有排山倒海的資源,打造像韓國
那樣的流行帝國,而如果台灣的藝術產業不國際化,就只有目前的「中國化」一途了。
中國現在絕對擁有創造(相對封閉的)「華語流行帝國」的資源和本事,但是音樂人們是
要創造自己的藝術價值、累積自己的群眾,而且走出市場和語言的侷限,真正面向國際;
還是加入「兩岸三地的流行機器」成為一個齒輪,在嚴格的審查中,創作一些自己也不知
道喜不喜歡的作品,那就是自己的決定了。
不只是音樂,電影、舞蹈、戲劇都一樣,國際化或中國化,選一個。
我相信,當台灣的每個藝術工作者都清楚知道,該如何累積自己群眾、如何面向國際的時
候,台灣的藝術能量將會無可限量,而且是什麼人都偷不走的。
執行編輯:莊宜庭
核稿編輯:張翔一
Photo Credit:楊威宇 提供
楊威宇,旅居倫敦台灣音樂人。 15 歲成立 FUN4 樂團, 17 歲簽約滾石唱片成為詞曲作
者,19 歲登台北小巨蛋滾石三十演唱會, 21 歲登台北跨年演唱會並累計亞洲演出一百
場, 23 歲製作中國電視劇《新閨蜜時代》、《月供》等全劇配樂, 25 歲串連台灣傳統
藝術工作者發表《妙台灣》系列作品, 26 歲受邀英國BBC電台專訪, 27 歲入圍美國第
十六屆獨立音樂獎。
https://goo.gl/PeVpC1
作者: elfeana (nana)   2018-05-18 23:42:00
在台灣工作不順利,到國外,怪台灣環境不好,結案不可否認台灣環境有問題,但也別把西洋流行音樂捧的太高了
作者: lovebridget (= =")   2018-05-18 23:52:00
為什麼英國和世界脫節?不要排他歧視最好 但硬要排他和歧視 怎麼會是五千萬人算世界 十五億人不算世界
作者: fishinthesky (在空中的魚)   2018-05-19 00:16:00
聽了一下作者唱過寫過的歌,只能說,好喔
作者: tracy25 (浣熊)   2018-05-19 00:40:00
流行音樂本來就是商業音樂 kpop包裝得更徹底
作者: mnyan0503 (孟喵)   2018-05-19 01:46:00
論點很可笑
作者: dayyeah (帝耶)   2018-05-19 01:48:00
所以代表作是??
作者: pink1104 (BeautifulTrauma)   2018-05-19 01:53:00
嗯嗯
作者: hownever (郝奈佛)   2018-05-19 03:41:00
呵呵
作者: lsay0126 (小謝)   2018-05-19 03:50:00
不認同講中文就無法進入世界 講日韓文都可以進入世界了引以為傲的作品履歷.... 老實說台灣人自己都不太聽說過了 還期望外國人聽過嗎
作者: nann (Nann)   2018-05-19 03:58:00
到處都是你
作者: albert0608 (Albert)   2018-05-19 06:48:00
其他人分享這篇我可能還不覺得怎樣 這個id從頭到尾就是看不起台灣音樂這個作者的論點也很可笑
作者: neak (neak)   2018-05-19 07:44:00
論點很可笑,日本音樂在90年代風靡亞洲,但是一樣進不去歐美。韓國音樂目前只有江南style是以看笑話的心情紅到了歐美。歐美基本上不喜歡外文語,亞洲人出英文要紅也是很困難,看看宇多田光。現在中國粉絲在海外幫他們的歌手打榜的就不要算了
作者: dayyeah (帝耶)   2018-05-19 09:15:00
在某個地方很少聽到某種音樂,應該先檢討那個地方的封閉性,而不是沒聽到的樂種很爛
作者: thingslove   2018-05-19 10:18:00
三金板已經一篇了還要轉來這裡,那就順便再噓一次
作者: CosineSida (摳賽★)   2018-05-19 10:26:00
上班前再噓一次
作者: avako   2018-05-19 10:28:00
我只是想到閃靈
作者: seagirt22   2018-05-19 11:40:00
笑了 上面有人說日本音樂進不去歐美?動畫遊戲的音樂算不算日本音樂阿?光是一個七龍珠系列的歌就打趴整個廢到
作者: kent1022   2018-05-19 11:40:00
.
作者: chihchuan (Andy)   2018-05-19 11:57:00
哈哈
作者: ju1212 (鑰匙?先買車子吧~)   2018-05-19 12:01:00
七龍珠不就是90年代的作品嗎?XDDD 人家有但書的...基本上我認同dream bigger的邏輯,但你做的東西沒人要聽你再會dream都沒用,而你同文同種的人對你的音樂沒有共鳴能夠到另一個市場去找到成功,那表示你真的得本來就很屌XD而市場上也多的是兢兢業業的音樂人努力在商業及自我中找平衡,這種言論也不過是一個會講英文的局外人說的屁話XD
作者: seagirt22   2018-05-19 12:49:00
樓上的 你仔細看他的原話 他是說日本音樂在90年代只風靡亞洲打不進歐美 還有華語音樂沒人聽純粹就是水準太低了 才會出了華語圈同溫層沒人想理 不要和國慘遊戲業一樣拿文化差異別人都不懂當藉口了 和電影與戲劇相比 音樂和遊戲業已經算是文化隔閡相對較小的媒介 別人沒興趣理就真的只是自己太廢了
作者: elfeana (nana)   2018-05-19 13:49:00
台灣人口才多少,怎麼跟日本比...
作者: book8685 (快活人生)   2018-05-19 13:57:00
電影與戲劇相比 音樂和遊戲業文化隔閡低???????????台灣是個海島國家 你說音樂 本土卡通隔閡低怎不想想台灣看美國電影 歐美演員遠比歐美音樂來得多
作者: lovebridget (= =")   2018-05-19 16:17:00
台灣大陸聽歐美也遠低聽中文阿 怎不說歐美進不了世界
作者: akeru (akeru)   2018-05-19 17:48:00
我覺得這篇文章代表部分台灣音樂人的憂慮之前台灣中國口味差不多 所以不需要往華語圈外推廣但最近中國開始打造自己的生態圈 包含對歌詞的審查這使得中國與世界(應該説歐美)的音樂生態會漸行漸遠使得以後台灣音樂人若要往外發展 就只能中國世界二選一而中國對內容的審查是創作人所不喜歡的 中國無嘻哈就是例子但台灣能推到華語圈以外的音樂又有多少?
作者: book8685 (快活人生)   2018-05-19 19:00:00
覺得是要設計合理的獲利方式 還有唱片公司並不是全都扼殺創作 能全球化 目前最多還是原民音樂
作者: nicedog (耐斯多)   2018-05-21 12:02:00
覺得這篇論點太莫名
作者: pw18419 (野貓)   2018-05-23 01:46:00
所以?沒有感覺的外語歌我還是不會喜歡啊
作者: cj3x04gp6 (空)   2018-05-24 18:16:00
是世界和華語脫節好嗎?
作者: qaz0523 (跟北極熊做好朋友)   2018-05-24 22:15:00
這作者的歌 算了 素質低就是抱怨一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