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澎湖博奕公投,反方勝利的三個意義

作者: CCIJIM (CCIJIM)   2016-10-19 14:03:28
澎湖博奕公投,反方勝利的三個意義
澎湖博奕公投雖然只是地方性選舉,但正反兩方的理念宣傳和交鋒,仍然非常激烈。自己
的家鄉自己救,不同人有不同的救法,只好付諸民主機制來決定,終於,反方二度成功擋
下開發案,除了實踐了公民權,同時也是對環境永續做出承諾。
范綱皓 2016-10-16 13:37
大學畢業那一年,我與幾個好朋友選擇澎湖,做為我們大學時光的最後一次旅行。旅行的
最後一天,飛機啟航前,我跟其中一個朋友說:「台灣那麼多地方,澎湖真的是我最喜歡
的地方。」
往後每一年,只要我有空,都一定會去澎湖玩幾天。不過,說起來丟臉,我仍然只是一個
觀光客,一直沒能有機會在澎湖住上一陣子,好好體驗菊島的美好。
幸好,我認識不少從澎湖到台灣讀書的年輕人,可以聽他們說說家鄉。這一次,澎湖博奕
公投,我身邊的澎湖年輕人幾乎都毫不猶豫地說:「我反對。」
而且他們真的都買機票回去投票了
從他們的臉書動態上,我看見猶如選舉的熱度,正反雙方無不為自己支持的立場奮戰,儘
管只是地方層級的公民投票。
2009年,澎湖就已經舉辦過一次博奕公投,反對方以56%的選票取得勝利,成功擋下博奕
業在澎湖發展的可能。沒想到七年後,博奕公投的支持方再度順利通過公投連署門檻,舉
辦了第二次博奕公投。經過七年,澎湖人反對博奕業的立場並沒有因為時間而沖淡,反而
比上一次更堅決。反對方取得超過八成的選票,也等於正式宣告,在居民的共識下,澎湖
已不可能再發展博奕業。
不過,就算公投案通過,支持方取得勝利,澎湖設立賭場的機會也很渺茫。中央執政者早
已定調「反賭」的立場,行政院撤回2009年由交通部研擬的《觀光賭場管理條例草案》,
《博奕法》的立法也遙遙無期。在行政、立法皆不支持的情況下,反對方可說是有兩道保
障,阻擋博奕業的發展。那為什麼澎湖設立賭場的機會明明渺茫,澎湖人仍然堅持要買張
機票,回家鄉投下關鍵的一票?
堅持澎湖人的生活方式
我有個朋友,他曾經去過台東、花蓮、墾丁、墨爾本打工換宿,實踐「壯遊」的夢想。他
的最後一站,選在澎湖海邊的一間民宿。他本來只打算待兩個月,沒想到最後待了八個月
,才結束他的壯遊之旅。
我問他為什麼最後多待了六個月才離開澎湖?他說:「我去過花蓮、台東,我都很喜歡,
但是只有澎湖,讓我感受到不同於台灣的草根精神。我在澎湖的日子,是我人生過得最平
凡、最簡單的時候。」
這段話,當然是他個人的主觀意見,不過重要的是,澎湖有很多像他一樣的年輕人,因為
各種的原因,選擇留在澎湖,或「回到」澎湖。
第一次反博奕公投的動員,是建立在反抗「觀光一條龍」。漸漸地,澎湖人開始知道,他
們不能因為要賺大錢,讓大量觀光客,以不在乎澎湖環境負載力的方式,湧入澎湖。所以
,澎湖的年輕人不只是回家投票,還有更多人回去澎湖,發展「友善、可持續性」的觀光
業,甚至有澎科大的年輕人也留下來了。
這是澎湖博奕公投,反對方勝利的第一個意義。
重新反省「發展」的意義
支持澎湖設立賭場與國際觀光度假區的人,都說澎湖必須要「國際化」,向世界開放。招
攬國際觀光客的方式,就是要向澳門、新加坡看齊,推動「國際級」,結合賭場、飯店、
會議中心、表演廳、遊樂場的「綜合娛樂城」。
最終的目標,希望可以像澳門那樣,賺進大把的鈔票,財政可以自立自強,政府還可以辦
理各種社會福利,甚至還可以發錢「分紅」給每個澎湖鄉親。公投一過,一來可以促進產
業升級,二來又可以舒緩地方政府的財政壓力,增加縣民福利,提升澎湖人的返鄉意願。
但是,有了澳門的經驗,大家也能看見設立國際觀光度假區的社會外部效果,以及資本家
畫出的經濟大餅,無疑是看得到吃不到的空氣餅乾。很多人去賭場工作,雖然能夠得到更
好的薪資,可是房地產的價格,以及生活費,都會爬升到無法負擔的程度。
此外,澎湖只有不到十萬人,卻要負擔每年一百萬人的觀光人次,無疑已是龐大的負擔。
未來設立賭場與國際觀光度假區,光是用水、用電就是一項龐大的成本。澎湖的主要用水
是靠海水淡化,除了成本較台灣高之外,過多的海水淡化也會影響海洋生態。澎湖的主要
用電則是靠尖山發電廠,離島的運輸與維護成本,都使得澎湖的用電成本過高,每年尖山
發電廠都要損失至少二十億台幣。以上,都還沒提到垃圾處理的方式與費用。
這些都是澎湖繼續提高觀光負載力所必須要付出的代價。
當然,水、電、垃圾都會隨著人類科技的進步、為了發展產業,必然相對提高基礎設施的
強度,但是,澎湖的生態、環境能夠承受得住高度的開發嗎?這是澎湖人最懷疑的事情。
擁抱世界,走向國際化是澎湖人的共識,可是到底如何國際化,才是反對方與支持方最大
的差異。對反對方來說,適度地維持澎湖「現在的樣子」,或許才是澎湖吸引台灣人、國
際觀光客駐足澎湖的原因。
拒絕大型開發,反省「發展」的意義,是澎湖博奕公投,反對方勝利的第二個意義。
堅持以民主的方式決定自己的未來
博奕支持方大敗,他們已經表明「不會再重來」。澎湖人用民主的方式,告訴台灣人、告
訴全世界:「我們不想要的東西,不要塞給我們。」、「自己的未來,自己決定。」
澎湖博奕公投的前一天,我看見幾個澎湖的朋友,上傳「台北—澎湖」、「高雄—澎湖」
的機票照片到臉書上,並寫著「我反對」。他們願意犧牲賺大錢的機會,換來生活的美好
、發展的另類想像,決定投下反對票,守護他們認為「對澎湖最好的價值」,這就是台灣
人長期習慣的民主方式。
我們想要什麼樣的生活方式,由我們自己決定,我們想要怎麼樣的發展模式,我們都要參
與在其中。這是澎湖博奕公投,反對方勝利的第三個意義。
投完票之後,民主並沒有結束,接下來澎湖的年輕人要開始做組織、辦論壇、工作坊,宣
揚他們的理念,連結不同世代澎湖人的意見,共同擘畫澎湖的未來。
澎湖的公投結果,令人羨慕。畢竟在台灣很多地方,居民都不見得能透過民主的方式,凝
聚共識,好好思考自己想要的發展方式。期待未來台灣有更多年輕人願意找一個自己喜歡
的地方,蹲下來「做社區」,把每一個社區打造成珍貴的珍珠,彼此串連,讓台灣變成一
串美豔動人的珍珠項鍊。
文章來源:
http://talk.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1857557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