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Andreas Gursky 60歲生日快樂 pt.1

作者: AvoFactory (Avocado)   2015-01-19 12:22:11
編輯/ Sheng Wen Lo
圖文好讀版:http://goo.gl/JQvxWs
http://goo.gl/q3XO8C
上週四(1/15)是德國攝影藝術家 Andreas Gursky 60歲生日;Gursky
和先前介紹過的 Thomas Ruff 師出同門,於 1981-1987 年在 Bernd
Becher教授門下學習,是杜塞道夫美術學院(Kunstakademie Dü
sseldorf) 的要角之一。他以巨幅、細緻的當代地景著稱,曾於杜塞道
夫 Kunsthalle、紐約MoMA、巴黎龐畢度等地展出,目前任教於杜塞道夫
美術學院。Gursky不僅活躍,至今仍十分多產 — 巨幅作品不下兩百幅;
然而線上相關文獻與評論雖多但零碎,此處試圖由幾篇文章,以較輕鬆
的文字回顧其三十餘年的生平與創作。
http://goo.gl/uS4tT4
Andreas Gursky 於1955年出生於前東德萊比錫,為家中獨子,兩歲時
全家搬遷至位於魯爾工業區(Ruhr Valley)的杜塞道夫。他的雙親和祖父
皆為商業攝影師 — 祖父Hans Gursky常拍攝肖像和萊比錫的工業建築,
父母親Willy和Rosemarie Gursky則在杜塞道夫開攝影工作室,生意興隆
。然而,Gursky青年時並不想攝以影為業,更在17歲時翹家,但22歲時
還是去了以新聞攝影著稱的學校Folkwangschule。就學期間Gursky兼開
計程車賺錢,並隨車攜帶135相機,尋找決定性瞬間。
http://goo.gl/Rfcxle Unpublished, 1979
他爾後隨同學去雜誌社找工作,但沒有人對他的作品感興趣。23歲時
Gursky去紐約旅行,這是他第一次出國。他在那裡遇見了一位名叫
Thomas Struth的德國攝影師,正在拍一個關於紐約街景的黑白攝影計畫
。Struth說服了Gursky回國找Becher夫婦學習攝影。Gursky於1980年(25
歲)進入杜塞道夫美術學院;Bernd Becher和其妻Hilla此時已致力拍攝
無名工業建築二十餘年,並草創攝影系。他們收的學生極少,屆時除
Gursky外只有Thomas Ruff,Tata Ronkholz,Candida Höfer和Petra
Wunderlich四人。平時Bechers幾乎沒教什麼東西,兩人較忙於自己的創
作;他們鼓勵學生找到一個主題後,長期創作,徹底探索 — 這和
Folkwangschule的快照理念完全不同。
- 早期作品 (1980-1989)
在Becher夫婦的指導下,Gursky收起了他的135底片相機,開始使用學
校提供的4x5和5x7大型底片系統;然而和Becher不同的是,他和開始嘗
試使用彩色底片。彩色底片對父母開商業攝影工作室的人來說並不陌生,
技術上也較其他同學熟;Gursky也將這些特質運用於他初期的嘗試上。
在當時的環境中,攝影尚未被普遍接納為藝術媒材,故Gursky對是否能
成為藝術家不是很有把握。
http://goo.gl/S1xVXW
Pfortner (1981-85)
在嘗試拍了一些餐館內裝和百貨公司櫃姊後,Gursky找到了第一個創
作主題:德國企業大樓的成對制服警衛 (Pförtner, 1981-85)。這個系
列帶有濃烈德式文化和一絲幽默;Gursky說德國大樓總是同時有兩個警
衛執勤的原因是「他們可以互相關照對方」。
http://goo.gl/vJ3kuD
http://goo.gl/ca0ykD
http://goo.gl/hJAnvH
http://goo.gl/kWAf0w
http://goo.gl/I0S4Oi
http://goo.gl/GEiaDu
這段期間Bechers的學生若覺得有不錯的作品,就會拿到Bechers家去
找老師;屋裡有大量攝影書籍,學生常常借(或偷)。Pfortner 系列得到
Bechers的認可,也成為Gursky的畢業作。
"Sunday Pictures" (ca. 1984-85),Ruhr Valley (ca. 1988-89)
在警衛系列完成之後,Gursky並沒有往新的主題發展,卻開始使用中
片幅底片拍攝許多戶外地景、開放式建築和民眾的休憩活動。此舉使
Bechers不悅,Bernd Bechers警告他的新作過於隨性,沒有發展性;
Gursky因而有段時間停止給Bechers評圖。這些照片中,Gursky並不專注
於個人確切的行為,他感興趣的是在這些時空下廣義的民眾休閒活動 —
「這些人雖然身處現代社會,但人的姿勢和正在做的活動卻可能和18世
紀沒有太大的差別。」他總是和照片主體保持著距離,好似以外星人的
視角從旁觀察這些活動。
http://goo.gl/Bo2Pvk
Sunday stroller (from the series Sunday photo). Mu hlheim (1984)
http://goo.gl/x7dTKG
"Rhein" (from the Sunday photos series). Du sseldorf (1985)
http://goo.gl/QRvmZ7
Sunday stroller (from the series Sunday photo). Mu hlheim (1985)
http://goo.gl/S1BWXG "Ratingen" (1984)
http://goo.gl/4vRUX4 Ruhr-Universita t Bochum, (1988)
http://goo.gl/xTt1aA Ruhrtal (Ruhr Valley), 1989
http://goo.gl/7Oio7t Swimming Pool, Ratingen, (1987)
http://goo.gl/0k9fcz La De fense, (1987)
http://goo.gl/wPFdqp La De fense, Panorama, (1987)
http://goo.gl/1ukUJr
1984年時他在放假時拍攝了阿爾卑斯山的Klausen Pass,但半年後放
大照片時,才發現照片裡有十幾個人在爬山。地景中細小,不知名的人
此後逐漸成為他創作的重要元素。
http://goo.gl/nENTM8 klausenpass, (1984)
Gursky自1987年畢業後幾年間,最關注的仍是地景中的人類活動。此
時他重拾了大型相機,因為他希望作品放大時能有最好的細節;Gursky
雖然手法上和Bechers漸遠,但他繼承了Bechers對品質與技術的極高要
求。
http://goo.gl/oy7KXt Niagara Falls, (1989)
http://goo.gl/HdMqgF Dolomiten, Seilbahn, (Cable Car), (1987)
http://goo.gl/PTgOht Alba, (1989)
http://goo.gl/FHNpKZ Flugzeug Du sseldorf, (1989)
http://goo.gl/DEhGrx Hu hner Krefeld, (1989)
http://goo.gl/KY5s2V Furkapaß (1989)
- 城市,港口,機場,高速公路,美術館 (1990-1994)
80年代末期至90年代起,Gursky,和Ruff,Struth等同學突破了作品
尺寸上的技術限制,並開始在紐約,東京,里約以及其他城市展示巨幅
作品。出國的機會使Gursky的題材更加廣泛,包括Salerno I (1990)中
港口邊數百台等待海運的同款新車;Hong Kong Airport (1994)中機場
外數十個準備要上貨機的貨箱;Autobahn Mettmann (1993) 中透過高速
公路柵欄所見之牛群;Theben West (1993)、Cairo U bersicht (1993)
埃及開羅與古城底比斯的現代地景;Aletschgletscher (1993)裡瑞士南
部的巨大冰川,以及Brasilia Plenarsaal II (1994) 的巴西議會、
Centre Georges Pompidou (1995) 龐畢度藝術中心室內展場等。
http://goo.gl/VboEZn Salerno I (1990)
http://goo.gl/sREGYr Hong Kong Airport (1994)
http://goo.gl/SJbLvy Autobahn Mettmann (1993)
http://goo.gl/UO9Xj3 Hong Kong Islands, (1994)
http://goo.gl/qMNzFo Hong Kong port (1994)
http://goo.gl/yFYig1 Cairo U bersicht, (1993)
http://goo.gl/a2V3ra Theben West, (1993)
http://goo.gl/9dqkRx Breitscheider Kreuz (1991)
http://goo.gl/cxWi4L Aletschgletscher, (1993)
http://goo.gl/Thg6p2 Brasilia Plenarsaal II, (1994)
http://goo.gl/6ZQzQU Schiphol (1994)
http://goo.gl/aczGrA Centre Georges Pompidou (1995)
Paris, Montparnasse (1993)
此時期的 Paris, Montparnasse (1993) 被認為是十分重要的作品。
這是一棟位於巴黎14區邊緣的民宅,現代居住生活彷彿被放在顯微鏡下
檢視:互相垂直的水泥牆將人口分割為750戶小方格,將個別生活組合成
現代群體社會。這幅作品不論在尺寸 (205 x 421 cm) 或在構圖視角數
位處理上,皆為Gursky設下新的標竿。關於創作理念,Gursky曾說:
「我只追求一個目標:生活的百科全書。」
Paris, Montparnasse (1993)和他往後的許多計畫皆呼應了這個初衷。
http://goo.gl/27Bdfr Paris, Montparnasse (1993)
http://goo.gl/1pB37O Paris, Montparnasse (1993) - 局部
http://goo.gl/B0QOfW Exhibition
Turner Collection (1995), Untitled VI, MoMA (1997)
除了1995年拍攝的龐畢度中心外,Gursky也拍攝了倫敦Tate Modern所
展示的William Turner畫作,和紐約MoMA的館藏 — Jackson Pollock的
"One: Number 31"。
http://goo.gl/Yudrta Turner Collection (1995)
http://goo.gl/MzL8yh Untitled VI, MoMA (1997)
但Gursky拍攝Jackson Pollock的 "One: Number 31" 讓學長Thomas
Struth非常生氣,因為Struth的博物館系列就在不久前也曾以一樣的視
角拍攝過同一幅畫 (下圖)。Gursky當然知道Struth的作品,所以拍之前
考慮了很久;但去之前、拍完之後始終不敢跟Struth提這件事,直到
Struth某一天自己在Gursky工作室發現這幅作品。其實這不是第一次兩
人撞題,Kunstakademie Düsseldorf 成員間不免存在競爭關係,這樣
的撞題常使雙方關係緊張。
http://goo.gl/4Om4p6
[Thomas Struth] The Museum of Modern Art I, New York (1994)
雖然主題雷同,但Struth的作品包含了看展覽的人,較為著重人和歷
史間的對比。
(待續)
※ 歡迎分享
※ 更多文章:http://goo.gl/JvQXsL
作者: jeremytsai (鬆)   2015-01-19 14:49:00
長知識推!
作者: momomom (momomom)   2015-01-19 17:00:00
推推 專業文長知識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