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談胡毓豪《按下快門前的60項修煉》

作者: writerou (春衫猶濕)   2014-09-06 15:41:00
網誌:http://blog.udn.com/ccpou/9279902
標題:由拍照至攝影──談胡毓豪攝影心法《按下快門前的60項修煉》
內文:
書名:按下快門前的60項修煉
著者:胡毓豪
出版者:台北市時報文化出版
出版日期:2013年8月初版
頁數:256頁
開數:23公分∕平裝
定價:400元
﹝台北時報文化出版‧2013年8月初版﹞
(一)平凡而又不平凡
隨著數位科技的進步和攝影的便利普及,攝影類的書種也越來越多,
但同樣是談攝影的胡毓豪攝影心法《按下快門前的60項修煉》
(台北:時報文化,2013年8月初版),卻是其中很不一樣的一本,
因為此書除了介紹基本的攝影專業知識和技巧,
還進一步講「心法」,由工具書的功能性提升至人文的層次。
尤其可貴的是,作者不藏私不故弄玄虛,篇篇修煉的文章都內容紮實,
且深具可讀性,讓人感覺十分親近。
談到攝影,如今似乎人人皆會,實則攝影易學難精,
對內行人來說,數位攝影誕生後,技術門檻提高,攝影反而更加專業了。
許多人拍攝千篇一律、看來美美的照片而洋洋得意,
殊不知這是缺乏個性、毫無價值的「傻瓜」作品。
曾遠赴日本鑽研攝影,長期於報社服務的金鼎獎攝影獎得主胡毓豪提醒讀者,
只為將照片拍得美麗,未免太小看攝影了。
胡毓豪藉由《按下快門前的60項修煉》,
讓讀者了解攝影的平凡與不平凡、簡單與不簡單。
(二)獨門攝影心法
《按下快門前的60項修煉》全書八章,
包括「習慣」、「技巧」、「器材」、「構圖」、
「光影與色彩」、「光色與時間的對話」、「光的遊戲」、「風格」,
共細分60個修煉項目,唯其中第六章「光色與時間的對話」
和第七章「光的遊戲」的20個修煉項目,純為攝影作品欣賞與簡短的評析,
故全書文章實為40篇。
當然,《按下快門前的60項修煉》內容最具特色和價值的,
無疑是作者所謂的「攝影心法」。
胡毓豪指出,拍照是為了表達看法、想法,然後傳達思想。
手拿相機即是修道,修學美之道,淨化內心,求得美麗而又具意義的影像,
進而用心法顛覆技法。
拍攝的最高境界是攝出自己的魂,魂通稱為「風格」,此當為攝影心法第一要義。
作者謂,將「所見」轉化成「所現」,最難的不是技術,
因為成熟的技術經常無法捕捉感覺,也顯現不出美和氣勢,
作者譬喻曰:中醫描述的「中氣不足」就是這個意思。心法之重要,由此可見一斑。
攝影之難,不在技巧,在於創新。
不論拍什麼,擁有會看的眼,能感的心,
加上必備的器材和技法,就是成功的保證。
總之,景要內含著心情,這樣的影像才有意義,有意義才能感動他人。
換句話說,拍照一定要能創新,見人所未見,
乃至於風格獨具,無人能及,具有喚醒靈魂的力量。
(三)專業知識與技巧
心法之外,《按下快門前的60項修煉》的專業知識與技巧,
皆為攝影工作者的經驗分享,頗具實用性。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以鏡頭為例,作者分析,Nikon所生產的鏡頭,
反差較強,也就是一般所稱的「比較硬」;
Canon所出的鏡頭,反差較小,屬於「軟調」,而且鏡頭越老調性越軟。
再者說明鏡頭的特性與運用的訣竅,該誇張近景,就選用短焦的廣角鏡頭;
要壓扁前後景物,讓影像結實緊密就選長焦望遠鏡頭;
要近拍微物,就用近攝鏡,不夠再加接寫環;
近攝常為了光線美好,而藉用環型閃光燈來補光。
胡毓豪亦打破一般人對於器材的迷思,強調「能拍就是好工具」,
但對於攝影器材的極限,一定要掌握,才不會所求超過所能。
數位時代,科技日新月異,軟體運用越來越重要,
比如現今影像軟體可以做很多補救,
尤其photoshop之於相片已像汽油與汽車的關係,不知和不會用,就是障礙。
有了HDR軟體(High Dynamic Range的縮寫)或photoshop的圖遮掩,
可說已是神功護體,無所不能了。
此外,檔案的管理也不容忽視,至於放置哪裡最安全?
作者的建議是:最不安全的是個人電腦的硬碟,
其次是一般的CD、DVD和隨身硬碟。以上都是具體、有用的寶貴建議。
對於一般人使用的傻瓜相機,作者提醒,其拍照模組SAPM和iA一定要認識,
S是快門優先模式,通常只要將快門速度定在1∕250或1∕500以上,
讓光圈自動變換,照片就不太會因震動而造成模糊;
A指光圈優先模式,是顧慮景深之長短而設;
P為先進的軟體操控,也是最能防止震動模糊的利器;
M即全部靠人操作。至於iA,稱為智能自動,它連ISO也自動變化,
光線強則提高快門速度;光線暗,除提高ISO,同時降低快門速度。
iA和其他形態的自動功能比較,最大區別是iA永遠會將光圈置放在最大,
讓其他狀況較易調配。
了解自己的相機,並不是很難的功課,
胡毓豪說,將它當做樂趣來練習,必定很好玩。
無論使用何種器材,攝影族必須懂得內化,
將照相所用的工具變成自己的身體骨肉,
唯有如此,才不會「拿手槍打飛機,白費工」,也才能專心於觀看,
仔細研究光線的影響,和拍攝角度的最佳化,
然後將光線、色彩、構圖、布局等各項元素,綜合成一幅好照片。
(四)寫作特色及其他
《按下快門前的60項修煉》跟坊間攝影書的不同,
除了內容之「心法」,尚有其寫作特色。
首先,其行文多二、三、四字的短句,
如「昨天,藍天、白雲;今天,烏雲罩頂。無常,天為典範」、
「光線有顏色;顏色有表情,喜尚紅,愁尚白。
各民族用色表情俗,差異大,應牢記,才能應用色彩。
習色彩,跑畫廊,親畫家,才能令色具活力」、
「光的脾氣,光的溫柔,光的色彩,只有戀愛般的談,才能知悉」,
類似的例子俯拾皆是,毫不拖泥帶水,形成特殊的閱讀節奏。
再者,書中的照片,每一幀都精心配上文字,
或敘述拍攝之情境氛圍,或評析藝術表現之優劣,
充分發揮相輔相成的效果;還不時發出人生感喟,相當耐人尋味,
如談〈白天光〉時說道:
「光是最奇妙的東西,看得到,摸不著;看得到也很籠統,無人說得清,
只有攝影最真實。光,藉樹展現光彩,用時間累積力量,教樹成長,教人色衰」;
論〈暗夜微光〉,謂:「101大樓有多高?在臺北拍盆地裡的燈光,
沒有一個角度躲得過。登高望遠,即知人的渺小。功名利祿,
如天上雲,一下就不見了」;
談〈人造光〉,說:「拍照不擇時不擇地,肯試就有機會。
人生,好像也如此,d里之行,始於足下。光說不練,沒有用」。
又,由於作者出身新聞界,具有一雙敏銳的新聞眼,
每每透過照片及文字說明,對社會現象提出批判,
如主題為教學成果發表會,說:「老師比學生還忙。
教室,靜止了!跑進、跑出的是老師,教學要有成果,
好像老師擔子比學生重。這是什麼世界?」
拍攝高樓式集合住宅,曰:「它的好與壞,就像陽光的陰與陽。
好壞相對而生,價值由人自定。大片的黑,暗示著作者的反感。」
拍攝海邊努力工作的挖土機,
作者道:「西海岸的沉淪,靠的是鯨吞蠶食,化整為零的手法,
積小惡成大惡。有想法,照片就有深度。」
以上莫不令人印象深刻。
除此之外,《按下快門前的60項修煉》暢談攝影,
搭配近三百幀彩色照片,堪稱圖文並茂,讓攝影族愛不釋手。
唯可議的是,這些照片風格殊異,
原來版權頁載明,內頁攝影除胡毓豪外,尚有三人,
但內頁照片並未分別註明攝影者誰,應是編輯作業有待改進之處。
綜觀之,喜歡攝影的人讀了胡毓豪自歲月與經驗提煉而成的《按下快門前的60項修煉》,
若能循序漸進,身體力行,相信會如作者所言:
「修煉之前,你會拍照;修煉之後,你學會了攝影。」
然後從探索攝影之奧祕的過程中,樂在其中,擁有充實、美麗的人生。
【註】:
一年後,胡毓豪再接再厲,賡續出版《亂拍煉出好照片》(台北:時報文化,2014年8月初版),鼓吹大家用心「亂拍」,摸熟相機,張開攝影眼,「用心按一萬次快門,成就大師級好作品」,這是講究技法與心法的攝影類好書,與《按下快門前的60項修煉》堪稱攝影雙翼。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